分享

通俗西藏史(二百二十九)——盐州城下的最后一战

 白发布衣cexroq 2024-01-02 发布于辽宁

原创2024-01-01 08:00·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上期咱们讲到白居易为了唐蕃实现会盟挥毫泼墨各种奋斗,那唐蕃实现会盟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唐蕃之间最后一次会盟直到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才最终实现。也就是说,这场终结了唐蕃百年国战的会盟,磕磕绊绊的走了十六年,不但熬死了唐宪宗,也熬走了赤德松赞。

为什么会盟之路会这么费劲呢?

原因很简单,还没打够。

这种举国死磕的战争,只有打到两边都彻底打不动了,听到打仗这俩字都想吐的程度,不会收手的。

而唐宪宗的元和年间,两边依旧有战争的冲动,都感觉再咬牙坚持一下,说不定就把对手弄死了。

弄死了对手,事儿不就齐活了嘛?

要钱有钱,要地有地,要妞儿有妞儿!

这多好啊,和个锤子谈?!

吐蕃作为唐蕃战争中主攻的一方,有战争冲动比较好理解,可唐朝作为防守一方,内部也有战争的冲动。

《资治通鉴》里记载的一段唐朝君臣之间对话,就可以很好的反应出唐朝内部的战争欲望。

元和五年(810年)的十二月,翰林学士李绛上书劝谏唐宪宗不要敛财,应该轻徭薄役与民休息。

唐宪宗李纯把他找来说道:“你们的眼里就看到我敛财了,可我敛财是为了干啥,你们都没看到!

我是为了给我自己花吗?

你看看,现在宫中的用度,要说极尽俭薄不过分吧?

那我攒钱那么多钱干啥用啊?”

紧接着,李纯说了这么一段话:“今两河数十州,皆国家政令所不及,河、湟数千里,沦于左衽,朕日夜思雪祖宗之耻,而财力不赡,故不得不蓄聚耳。”

宪宗的这番话,清楚地表明了他即位以来,一直有收复河陇之心,只是受困于东部的藩镇问题未能解决,实在是无力西顾而已。

元和七年(812年)三月,宰相李吉甫对宪宗说:“天下已经太平了,陛下可以放松一下了。”

结果,李绛从一边溜达了出来,反驳说:“汉文帝的时候,刀兵不起,家给人足,可贾谊依旧认为就像架在火堆上,不能叫安全。现在朝廷法令所不能及者,河南、河北尚有五十余州;西部战线近接泾、陇,动辄烽火连绵,再加上水旱之灾不时发作,仓廪空虚,这些就是陛下殚精竭虑之处,哪能称得上太平?!”

宪宗听到后,很欣慰地说:“李绛同学说得很对,深得我心啊!”

李纯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

《册府元龟》记载: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宪宗有意复陇右故地, 授(李)愬凤翔陇州节度使。未发,属李师道再叛,移愬为徐州刺史、 武宁军节度”。

元和十四年 (公元 819年),宪宗“时欲收复河、湟,国用不足,郡府长吏由是希旨,往往捃摭,自为进奉”。

这说明,宪宗心心念念的想收复河陇,但受制于藩镇格局和国家没钱,屡屡受挫。[1]

李纯的心思,唐朝君臣都很清楚。

唐宣宗的大中三年(849年)时,唐朝终于收复了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

唐宣宗李忱在诏书里就明确地写道:“宪宗常有志复河、湟,以中原方用兵,未遂而崩,今乃克成先志耳。”

有句话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吴王喜击剑,国人多疮疤。

宪宗一心想收复河陇,边关将领自然就喜欢冒险,因为有利可图嘛!

崔明德老师在《隋唐民族关系探索》一书里就认为:“唐朝边将的贪婪和对吐蕃的侵扰,激怒了吐蕃,因而爆发战争,破坏了唐与吐蕃自贞元十九年到元和十二年的友好关系。”[2]

这种论述在唐史里确实有些佐证,比如《旧唐书·吐蕃传》写到,夏州节度使经常侵扰党项,于是党项人便屡次引吐蕃犯塞。

与记载相吻合,宪宗元和年间,吐蕃的进攻确实集中在盐州、夏州一线,不排除其中唐将贪婪袭扰的因素。

但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这就是在吐蕃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前,赞普宝座上的人换了。

《唐会要》记载: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蕃使论乞冉来告赞普丧,并献马10匹,玉带2条,金器10件,牦牛1头,宪宗也很上道,废朝三日表示哀悼。

五月,唐使带着礼物入蕃吊祭赤德松赞。吐蕃为表达谢意,又释放了一批俘虏。

在此之前的811年到815年,蕃使每年都来长安造访,虽然到访的频率确实没有以前高了,而且也不提会盟的事儿了,但双方的关系并没有冷淡。

这也符合唐宪宗在书信里写的原则,“未能修盟,且务通好”,意思就是“买卖不成仁义在”,该好好处,还得好好处。

而且在元和九年(814年),宪宗还在吐蕃的请求下,在陇州边境开放了互市。

互市的开放让吐蕃获利颇丰,在藏文史料《声明要领二卷》中提到,“由汉地获大量物品,将骆驼、马、黄牛等呈献给赞普”,由此可见这次贸易的规模相当的大,赞普也将贸易中获得的货物赏赐给尚论以下的各个官员。[3]

这就说明,唐蕃合盟未遂,但关系并没有因此破裂。

这种和睦的关系,一直持续到了818年(元和十三年)。

在这一年的八月,吐蕃还有使臣到访长安,一切都很正常。但到了九月,下波使臣到访的时候,情况就出现了变化。

一开始,宪宗还“召对于麟德殿,又命宰臣宴之于中书”,但之后,就因为“蕃军寇宥[yòu]州,留之。次年三月放归。”

宥州的位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古城,从位置上看已经进入了盐、夏两州之间。

这次规模很大的军事行动,在《旧唐书吐蕃传》里也有记载:“十三年十月,吐蕃围我宥州、凤翔,上言遣使修好。是月,灵武于定远城破吐蕃二万人,杀戮二千人,生擒节度副使一人,判官、长行三十九人,获羊马甚众。平凉镇遏使郝玼破二万余众,收复原州城,获羊马不知其数。夏州节度田缙于灵武亦破三千余人。十一月,盐州上言:吐蕃入河曲,夏州破五万余人。灵武破长乐州罗城,焚其屋宇器械。西川节度使王播攻拔峨和、栖鸡等城。”

吐蕃的这次进攻,唐朝打赢了,朝廷上下都挺满意,所以很快就放使臣回家了。

可能也是因为战场的结果,扣留使臣的举动似乎也没造成太大的风波。当年十月和第二年的正月,吐蕃依旧遣使修好。

可到了819年(元和十四年)下半年,双方关系急转直下,再次濒临崩盘。

当年十月,不甘心受挫的吐蕃节度论三摩、宰相尚塔藏、中书令尚绮儿,兴兵15万军队攻盐州。

这次吐蕃做了充分的准备,事先便制造了大量的攻城器具。围住盐州城后,吐蕃将领督促仆从的党项军队,从四面同时展开攻城。

这种不分主次一窝蜂式的进攻,给守城了唐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只见黑压压的士兵像潮水一样涌向城墙,其中还夹杂着大量的飞梯、鹅车、木驴等攻城器械。

我们之前提到过吐蕃的攻城机械,在攻克泾州外围的连云堡时,吐蕃用了投石机和飞梁,这次攻盐州也使用大量的攻城机械。

好在盐州刺史李文悦颇有勇略,亲自登城振奋士气。在吐蕃的箭雨中,凭借盐州城高大的城墙,一次又一次打退了吐蕃的进攻。

吐蕃的狂攻,让盐州城的城墙不堪重负,出现了局部破损。

吐蕃统帅敏锐的发现了这一情况,开始组织敢死队,全力进攻城墙破损的地段。

李文悦为了能多撑一段时间,等待援军赶来,命人将城中大户的宅邸拆掉,收集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又从唐军中挑选了一批身材高大的壮汉作为预备队。

破损的城墙,终于在吐蕃的攻击下倒塌了,决定盐州城命运的时刻到来了。

蕃军见城墙倒塌,欢呼着涌向城墙的破口,想要一举拿下盐州城。

但在漫天的尘烟中,迎接他们的却是唐军的箭雨。李文悦早就在附近埋伏了大量的弓箭手,就等着吐蕃士兵涌进破口。

密集的箭矢带着冰冷的弧线雨点般的落下,拥挤在一块的吐蕃士兵无处躲藏,纷纷中箭倒毙。不但如此,箭雨中夹杂的火箭还在地上带起一团团烈焰。

原来,李文悦早命人地上撒了火油,当吐蕃士卒冲入缺口后。唐军火箭引燃了地上的火油,顿时烈焰焚空,冲入城中的吐蕃士卒全被焚为灰烬,后续的吐蕃士卒面对烈焰也裹足不前。

就在吐蕃士卒在城下挤作一团之时,李文悦亲自带预备队,打开城门从城内冲出。吐蕃将领万万没想到,唐军居然有勇气出城决战。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大量士兵被歼灭在盐州城下。

失了锐气的蕃军只得退兵,当他们第二天再次面对盐州城时,不禁大惊失色。

昨天破损的城墙,被唐军用两道大木栅栏封住,其中填满了土石。虽然强度比不上之前的城墙,但至少唐军可以站在上面用弓箭、雷石消耗吐蕃军队。

就这样,残酷的攻防战整整持续了27天,盐州城数次濒临失陷,但都被唐军拼死守住。李文悦的咬牙苦撑,终于等来了救兵。

吐蕃攻盐州的消息传来,唐军将领也各自展开了救援行动。

驻军凤翔(陕西乾县)唐将野诗良辅和驻泾原的唐将郝玼,都率领本部军马杀入吐蕃境内掠马焚城,以缓解盐州城的压力。

灵武牙将史敬奉则亲自面见朔方节度使杜叔良,请求派兵三千去解盐州之围。

说起来这杜叔良也是个妙人,史敬奉求兵三千,他就给派了二千五百人。

莫非以前这哥们是做生意的,什么事情都得砍砍价?!

史敬奉倒也没还价,两千五就两千五。

他集合自己的家丁,率领朔方士兵,带着一月的干粮出发了。

史敬奉出兵后,十几天音讯全无。

唐军都以为,他遇到了吐蕃阻援的部队全军覆没了。

没想到,他率领着这支小部队,从沙漠绕到蕃军后方发动了攻击。

吐蕃将领万万没想到,会有唐军从荒漠中杀出。黑夜之中,既不知道唐军从何而来,也不清楚援军的多寡。就在蕃军混乱之时,城中的李文悦再次带兵杀出,内外夹攻,蕃军惨败。

《旧唐书·史敬奉传》记载:“乃由他道深入,突出蕃众之后。戎人惊溃,敬奉率众大破之,杀戮不可胜纪,驱其余众于芦河,获羊马驼牛万数。”

经此一战,野诗良辅、郝玼史敬奉三人,威震吐蕃,唐史上的说法是“奉敬与凤翔将野诗良浦、泾原将郝玼以勇著名于边,吐蕃惮之。”(《新唐书》列传·卷九十五)

之后,唐朝任命野诗良辅做了陇州(陕西陇县)刺史。

恰巧有吐蕃使臣到访,他见到鸿胪寺的官员后,便说道:“你们唐朝人嘴里说希望两边和好,心里根本不是这么想的!”

这番话给唐朝官员造懵圈了,就问道:“为啥呀?”

吐蕃使臣说:“既然两方和好,安得任良辅为陇州刺史?”

至于史敬奉,唐史里有段很短,但很精彩的描述。

说他身形短小,又很瘦弱,看上去似乎力不胜衣。

但他却天生神力,能手擒野马,矛矢在手时,前无强敌。

他打仗都带着外甥、侄子及随从二百人,到了前线,这些被他训练出来的小队,自行分为四五队。深入敌后,逐水草而行,数日各不相知,每次露面都能带回吐蕃的俘虏。

这个作战特点,简直就是唐朝的特种兵,难怪他在解盐州之围时,能穿越大漠,偷袭蕃军后方。

郝玼之前已经说过了,是个能止儿啼的狠人,还是被赞普点名悬赏的,行走的小金人。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唐蕃国战绵延了一百多年,在这段战火横飞的岁月里,双方都是名将辈出。

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那帮狠人就不说了,就算比较弱势的高宗、武后时期,唐朝也出了唐休璟、张仁愿、程务挺、王孝杰、黑齿常之这些名将。到了李隆基的开元天宝时代,冒出来了薛讷、王倕、夫蒙灵察、王忠嗣、安思顺、哥舒翰、高仙芝、封常青等一大波人。

安史之乱以后,唐军陷入困境,李晟、马燧、浑瑊、崔宁、韩游瑰挑起了大梁。在他们之后,又是李元谅、王佖、杨朝晟、野诗良辅、郝玼史敬奉

与之相应,吐蕃的将领虽然因为史料缺乏,很多人都眉目不清。

但至少我们知道,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里,出过论钦陵、韦·达扎恭禄、尚·结息、尚·赞磨、恩兰·达札路恭、尚·结赞、尚·绮心儿等能打的将领。

双方军队打得旗鼓相当,将领的水准自然也是不相上下,因此这场历时百年的战争盛宴是唐蕃两方的将领联袂献上的巨作。

元和十四年(819年)的盐州之战,是唐蕃围绕此城的第六场大战,也是最后一次盐州之战,同时可以算是百年国战的终战之篇。

因为此战之后,两边是真的打不动了。

盐州之战以后,唐蕃到也不是没比划过,但都算不上大战。也就是说,这次盐州之战后,再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役。

下一次唐蕃势力在盐州城下厮杀的时候,吐蕃王朝已经崩盘了,带兵进攻的是吐蕃军阀论恐热,跟他对线的是唐朝将领王宰。

这段历史等讲到吐蕃王朝崩溃后的乱局时,我们会讲到。

唐朝和吐蕃从670年正式开打,到819年的盐州之战截止,整整打了150年。如果从贞观时期的松州之战(638年)算起,那就是182年。

打到了这个时候,唐朝和吐蕃都接受现实了,战场上拿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于是,唐蕃关系从血火纵横向偃旗息鼓转变,开始向着最后一次会盟——“长庆会盟”迈进。

但在讲长庆会盟之前,我们还要把视线转向西域,来讲讲西域唐军的绝境坚守。

参考书目:

[1]、《论唐宪宗、穆宗时期的唐蕃关系》_马勇;

[2]、《隋唐民族关系探索》_崔明德;

[3]、《吐蕃赞普赤德松赞生平简述》_端智嘉、陈庆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