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六艺小结

 常松长功 2024-01-04 发布于山东

三体式练习时应校二十四法,以达到“六艺上身”的功力。以下便以六艺为纲、八字为目,讲解三体式桩功入门要求。

形意六艺小结

三体式范式图

六象

鸡腿、龙身、熊膀、猴相、鹰捉、虎扑

原心意门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音,后由于鸡步变为坐银剪步,身法用傅山所传丹田功,故山西形意所流传的六象变矣;河北形意仍用心意门之六象
【附:心意三家六艺对比】
心意:鸡腿、龙身、熊膀、雷音、虎抱头、鹰捉
戴氏:鸡腿、龙身、鹰膀、猴背、熊腰、虎豹头
车氏:鸡腿、龙身、熊膀、猴相、虎扑、鹰捉

八字决(校二十四法)

顶——头顶,手顶,舌顶
扣——肩扣,指扣,齿扣
圆——背圆,胸圆,虎口圆
敏——心敏,眼敏,手敏
抱——丹田抱气,胆量抱身,两肘抱肋
垂——气垂,肩垂,肘垂
曲——曲肱,曲膝,曲腕
挺——项挺,腰挺,膝挺

龙身

胸圆:即含胸拔背。屈曲第11、12胸椎,俗话说是“驼背”。

“驼背”常常被误认为“低头哈腰,武艺不高”。但我前倾的是“胸”,腰也是挺的,头也是顶的,跟这俗语能有什么关系呢?

从打击的意义上讲,它增强了核心抗旋,加速胯劲向手的传导。

背圆:即兜胯则腰椎旋转,继而命门变平,与胸椎的生理曲度共同组成一条平滑曲线,即“背圆”(兜胯技巧见链接)

形意六艺小结

无论八极、通背、形意、心意诸身法,皆需兜胯,周身才能有整劲,打人能吃得上力,不至于成为“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

有很多习武者,套路学了很久了,但遭遇到了两个问题:

1,腰部漏劲
兜胯不足→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没有张力→无法带动胸部运动→腰部漏劲
自以为的劲达梢节:胳膊甩的很快,身体不动/身体跟不上手臂的速度。
结果:肩袖肌群损伤、血液离心严重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肢端水肿。
正确的劲达梢节:可以感受到胯的旋转把手扔出去即可。
标准:有感觉即可,无需追求速度。

2,不会发放
很多人看见老师傅能接手发人,但不知原理,以为是功力差距,其实不然。
很多人已经会了静态的三七步了,也会静态的兜胯了,但步子一动(坐银剪步),立刻变成弓步。
虽然兜胯的劲没松,但兜胯的结构立刻就被破坏了,进而一身整劲就全完蛋了,身体合不住,自然就发不了人。

形意六艺小结

由于后腿髂腰肌柔韧度限制,必然扯住腰椎旋转,导致抗屈肌肉被拉长(绿),使不上力,继而无力

腰挺:“背圆”使腰椎变得笔直,“腰挺”则是让笔直的腰胯与地面垂直。

形意六艺小结

腰椎所在直线与地面垂直(红线) 头部或身体受压,压力落到胯部,由两脚分担(蓝线)

若无腰挺,则臀部漏劲。所谓“低头哈腰,武艺不高”正是如此。

形意六艺小结

身体前倾,臀部肌肉被拉长(绿),杠杆延长,力量下降,无论头、手、肘受压(蓝),臀部肌肉都是扛不住的,使不上劲。

鸡腿

曲膝:即在腰挺、背圆的前提下,尽力下坐,锁死后膝膝弯角度,前膝角度同后膝。

“背圆”且“腰挺”时,髂腰肌会领起股骨,进而迫使膝盖弯曲,达成“膝曲”。

形意六艺小结

髂腰肌的拉力(红);练习者感受到的推力(蓝)

这个角度是前脚不易被对手扫踢绊倒的前提下的最大角度。

若角度再大,则小腿与大腿失去整劲,受到扫踢易被绊倒。

若角度变小,上肢就会超过前脚尖太多,一旦受到摞拽(拳套影响摞拽),就容易倾倒;若是上肢不伸长那么多,那么打击距离就会受到影响。

形意六艺小结

注意:要先达成腰挺、背圆,用髂腰肌的拉力领起股骨,股骨领起股四头肌及左右周围肌肉,避免拉力全由股四头肌中间的股直肌与股中间肌过度承担体重,导致肌肉拉伤(即膝盖疼)。

膝盖不超过脚尖才会伤膝盖7 赞同 · 0 评论文章

一般初学者由于髂腰肌紧张,即使兜胯,胯的角度也无法达到要求,仍是翘屁股的。所以,要跟随师父指导,逐渐松胯,松开髂腰肌,达到“一兜胯,如坐凳上”的感觉。兜胯标准了,才能调动更多肌肉来拉住膝部,减少股四头肌肌腱在膝部的负荷。(膝盖疼痛往往股四头肌肌腱受伤)
武术中所谓的松胯即此两点:1,髂腰肌柔韧达标;2,胯部角度标准。

膝挺:即膝盖与脚趾方向一致。

熊膀

肩垂:即沉肩。

肩扣:即在胸圆、肩垂的前提下,两肩向前、向中尽力靠拢。

“胸圆”才能“肩扣”,挺胸的话,肩就无法向前了。

虎扑

肘垂:即坠肘。

手顶:即手向前顶。

“肩扣”+“肩垂”,胸胯之劲才能上达肩背。

可激活前锯肌与胸肌。
胸肌将肩背合住,具有整劲,使人能受前后直劲。
前锯肌可在用身体惯性出拳后,进行二次发力,即抖膀发力。

“肩垂”+“肘垂”,肩背之劲才能直达梢节。

武林中有腥活,使对手推不动自己。
一则反关节托敌肘,实为破坏对手沉肩;
二则外掰敌肘,实为破坏对手坠肘;
三则令敌推己肋下,手低于肘,实为破坏对手沉肩。

对手有违沉肩坠肘,劲路断于肩肘而不自知。身体用尽力量,而力量不能到达梢节,而是用于挤压自己的关节了。

“肘垂”+“手顶”,梢节之力才能传导至对手身上。

有很多人功力练出来了,会根节催劲了,但不会梢节领劲。
这就导致一个错误,身体旋转,一拳打出去,肘先出去了,小臂是反折回来的,这就常常引起“挫肘”的问题。

若有“肘垂”而无“手顶”,则拳无刚性,如发丝怼铁,力大而体软。
若有“手顶”而无“肘垂”,则拳无结构,如薯条对铁,力大而肘脆。

鹰捉

指扣、虎口圆:

摞拽敌手,人皆知五指内扣,紧握敌手,此常理也;

殊不知,食指上挑,指根扣住敌小臂,扣于敌桡尺骨之间。松开食指,则敌反擒拿之杠杆变短,而吾之握力无减,以致敌难脱手。

猴相

头顶、项挺:即虚领顶劲。

头不顶则头随胸动,头动则眼动,眼无固定落点则人之平衡感倾倒,继而身体跌扑。

项不挺则露下颌,易受击。

头部抗击打主要有两点:
1,要害不能碰。太阳穴周围有个动脉,叫翼点,内出血就没了;后脑寰枢椎不能受损,神经信号断了就没有。
2,抗震荡。头部抗击打实际在于颈部肌肉强壮,抵抗受打击后的震荡,头顶就可以刺激胸锁乳突肌可固定住头颅左右,保持头部稳定,提高头部抗击打。

舌顶、齿扣:古人没护齿,齿扣防牙齿震荡,导致掉牙齿或碎牙;舌顶可以防咬舌。

三体式的抱架功能

两肘抱肋:侧身击敌,唯肋与面正对敌手,击肋则刺激周围神经丛,人并不会昏迷,甚至神志清醒,但身体不受控制,自然倒地。故当以肘护肋。

曲肱、曲腕:

前手伸直,正朝敌面,有干扰之用,兼以测距之功。

十六练法之“寸字决”,即寸步,有一个探手的动作,效果与拳击前手直拳等效,可以干扰对手进攻、视线。

形意六艺小结

注释:古时小臂为一尺,肱与掌亦近乎尺

曲肱护肋,蔽内五行(护心肋);

曲腕护面,蔽外五行(护面门)。

形意六艺小结

前手鹰捉擒拿之

由于膝扣裆合护下盘,对手无法由下往上或从左右两侧踢档,所以要考虑由上往下撩阴的防守。由于栽捶击裆无法远距离打击,龙虎相交的打击是从腿部发起的,起点都与肋部等高,与远距离拳击不同。

形意六艺小结

后手下按格挡之

前臂伸直,不能承重,曲肱曲腕,皆可受压。(排除功力原因,很简单的杠杆原理与人的发力习惯,普通人也可以拿哑铃或让朋友施加压力来进行测试)

形意六艺小结

青年孙禄堂的三体式,则不易受压

形意六艺小结

中年孙禄堂的三体式,可以较好的承受上下劲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