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中,使用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有哪些效果?

 文炳春秋 2024-01-10 发布于浙江

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痛与其他腰腿痛有一定区别,患者的腰痛和腿痛可以无明显关系,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就诊时往往会主诉腰痛时下肢臀部会感觉有麻木及放射痛,有时步行困难,这些症状可因咳嗽等而发生或加重。

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上其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机械性的压迫、无菌性炎症、免疫性反应,而目前研究方面更加倾向于炎症,把炎症这一重要的概念放在研究LDH的病理生理上。

研究表明腰椎间盘中的一些炎性物质可能刺激外周神经末梢及感受器导致腰腿痛,同时较大的突出物可能使相关的神经营养物质不能有效吸收,神经纤维发生变化,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疼痛症状。

研究表明椎间盘内有着丰富的蛋白聚糖,其内含有的相关基质对椎间盘周围的神经血管具有刺激作用,导致腰痛症状,因此LDH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炎症引起周围组织的变化。

坐骨神经痛则是LDH的另外一项因素,症状的严重程度对于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致残性,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目前坐骨神经痛的发生部位主要位于腰部、臀部及包括下肢的放射痛,临床上通过相关的查体即可判别。

LDH导致腰腿痛的第三大原因在于免疫反应,因机体的免疫反应包括免疫细胞及相关的炎症介质,现就免疫细胞进行论述,就免疫细胞来说主要包括巨噬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B细胞等。

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可以被免疫细胞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因此当椎间盘因为炎症发生病变导致腰腿痛时,巨噬细胞则会出现,成为椎间盘组织的一种调节细胞。

近期的研究表明免疫细胞中的肥大细胞与椎间盘退变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肥大细胞可以分泌相关的炎症因子,这些因肥大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导致疼痛的发生,因此这将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痛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在已经是大多数学科研究的重要疾病,其导致的腰腿痛症状对于患者造成的痛苦很重要。

因为其可以导致患者致残性,而就目前对于LDH的治疗上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以针灸,热敷,运动疗法,手法治疗,牵引等。

大多数文献对于保守治疗的疗效已经得到肯定,手术治疗也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微创治疗,微创治疗包括经皮椎间孔镜摘除术、椎旁小叶微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等。

保守治疗在临床上主要为药物及针灸等理疗方法,主要针对于患者临床症状较轻,或者虽然放射学检查患者病情较重,但患者平时未见明显不是症状,以及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因为种种原因暂时不考虑手术,想要通过传统的医疗手段来治疗疾病。

针灸可以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抑制腰椎间盘退变,对于已经突出的患者来说可以帮助受损组织的康复,同时其又把不平衡的腰部周围肌肉组织进行相关的调理,促进血液在腰部周围的循环,防止血液凝集,从而明显改善缓解患者的病痛。

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上多是因为“闪挫”、“扭伤”造成腰部的气滞血癖等症候,因此医学推拿正骨手法的运用则层出不尽,且的确对于患者来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认为太阳经、腰骸部输穴及局部相关穴位通过一定的手法治疗可以放松腰部周围肌肉促进周围血液循环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为对于惧怕针刺的患者来说又是一种治疗的选择,且可以缓解患者精神上的压力,对于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手术对于治疗LDH是一种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其主要适用于那些病情较重,且患者的生活明显受到影响,对于患者造成严重损害,使得他们不能正常工作,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因此这部分患者是需要手术进行根治,而目前手术方式也趋于多元化,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因其创伤大、痛苦大、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时间较长,造成了一些不需要的并发症,如褥疮、坠积性肺炎等。

因此现在大多数医生已经倾向于微创化来治疗,微创术式对于患者来说具有创伤小、能够早日下床活动、减少相应的并发症等优势。

外侧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进行经皮侧路孔镜摘除术,对患者的术前、术后VAS评分等进行记录,从结果中可以明显看出相对于传统开放式手术来说手术的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对腰部周围肌肉的损害小。

患者可以早日下地活动,以及患者出现伤口及术部的感染率小,同时因为其选择局部麻醉,这样患者可以有感觉因此也减少了术中对于神经的损伤。经皮脊柱内镜对于髓核的摘除具有神经根损害小、术后术部局部并发症小等优势。

最近日本的相关专家对194例患有LDH的患者的一项研究指出硫酸软骨素酶这种新型的化学药物对于治疗LDH没有不良反应,同时其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相信这种化学酶对于治疗LDH要比以往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因微创的椎间孔镜毕竟没有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暴露的视野广泛,因此对于髓核的摘除也并不是完全可以清除干净,以及根据术者不同而对于后期的复发会有一定的影响。

祖国医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辨证

古人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名词,因此把LDH在中医上将其归属于“腰痛”、“痹病”的范畴。《诸病源候论》中说:“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并说道在风为阳,为痹,阴阳合病,则为风痹。

阳气虚,则膝理开,与风湿相抗而致疼痛”。又曰:在阴“夫肾虚劳者,则腰背不能俯仰,不荣则痛”。认为腰痛是因为肾精亏虚不能够充养骨髓,腰背部缺乏肾精的滋养,精髓亏虚故腰痛。

《灵枢·五瘾津液别篇》曰:“五谷之精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意思是说饮食物中的精液可以上补脑髓,下注于阴部,当精液不能下达时,导致肾精亏虚,腰腿痛的症状则出现,以上两则经典原文不仅强调风寒湿三气可致腰痛同时也强调肾虚等因素导致腰痛的症状。

《素问·举痛论篇》载:“经脉流行不止,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意思是说对于疼痛的概念如果气血被寒邪所侵袭,则血液在经脉中运行困难,如果经脉外受寒邪侵袭则会导致阳气受阻,从而会导致疼痛的发生,主要是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来说明疼痛的发生原理。

《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为肾之府”,最先指出了肾与腰的重要关系。《医宗必读·腰痛》曰:“有寒湿、有风、有淤血、有闪挫。”指出了腰痛的几个主要的原因。外邪侵袭导致气血的循行困难,气血不通,从而导致腰痛,而年老体虚之人因肾虚精亏,不荣腰府,导致腰痛。

因此腰痛的病因主要是:内伤、外邪、跌扑闪挫,其基本的病机为经脉受阻,不通则痛,腰府失去营养,不荣则痛。

从古代的中医经典文献中可以看出,对于腰痛的发病机理,主要在于风寒湿邪侵袭、肾虚精亏、跌扑闪挫,且其三者之间也可以互相作用,而腰为肾之府,肾在体为骨。

因气不仅可以生血、生精,也可运行精血等精微物质,当肾中精气不足时不仅会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同时亦可致腰部气血亏虚,即腰部会导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导致腰痛及其相关症状的发生。

关于辨证分型上来说,因为中医的证型较多,因此不能够将其归属于某一种证型,而应根据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分型治疗。

在目前的研究来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要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风寒痹阻型、气滞血癖型、湿热阻滞型、肝肾亏虚型四种类型,而这四种类型中又以肾虚为本。

按照中医体质进行划分后发现206例患者中多数患者主要为阳虚、血癖、湿热证三种类型,中医药治疗LDH的方法众多,运用播针射频与中药腰痛宁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发现播针组疗效优于腰痛宁组,对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从癖水互患的理论研究对于临床上见到的气滞血癖患者,在药方中加入利水、行气的药物,治疗气滞血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好。从针刺腰部局部输穴、补元气的角度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补益肝肾,来到达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从中医辨证角度对82例属于湿热型腰突症患者分别用宣痹汤和双氯芬酸钠治疗,结果宣痹汤的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可以总结出腰痛可以分为寒湿、湿热、癖血、’肾虚四个证型,而对于不同的证型以及不同的人可能会感受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需要根据临床辨证。

在运用药物时注意药物的搭配合理,这样才能够为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可靠的疗效,也才能为大多数患者接受,才能更好的发扬中医文化。

杜仲腰痛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杜仲腰痛丸是甘肃省中医院院内制剂,具有补肝肾、活血消肿、通络止痛的功效,由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经30余年临床经验与现代药理学结合制成。

因杜仲腰痛丸是根据现代腰痛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而研制的主要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组中成药,因此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杜仲腰痛丸主要的药物组成包括杜仲、牛膝、当归、狗脊、桑寄生、川芍、元胡、山英肉、赤芍、桃仁、红花、土鳖虫、乳香、没药、木香、炙甘草、三七粉等。其中君药为杜仲,杜仲在中药中属于甘、温。归属于肝肾经。

功效是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癖通经;狗脊:补肝肾、强腰脊;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而方中当归、三七、川牛膝、土鳖虫、乳香、没药、元胡则均具有活血的功效,因此杜仲腰痛丸主要的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癖,从其药物组成上既具有活血化癖的功效又具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功效,因此对于肾虚型及癖血型腰痛患者疗效应该更加突出。

因杜仲腰痛丸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且对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前期对于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做出了肯定,同时对于其药理学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对杜仲腰痛丸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炎症因子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杜仲腰痛丸具有消炎、镇痛、解痉、降低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功效,从而缓解患者腰腿痛的症状。

近些年对于杜仲腰痛丸的药物组成在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分析指出。首先杜仲在中药学中主要取其树皮,即杜仲皮来制备中药材。

对杜仲绿原酸作用于NF-KB炎症因子作出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杜仲绿原酸组的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坏死因子降低,且NF-KB的含量较之前降低,说明了杜仲绿原酸可以抑制NF-KB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杜仲绿原酸及杜仲多糖均是从杜仲皮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活性成分的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

杜仲多糖的镇痛作用做了相关研究,通过疼痛的反应,免疫荧光等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杜仲多糖可以减低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达到抑制相关炎症信号通路起到镇痛的作用。

目前对于牛膝的药理学研究主要在于牛膝多糖及牛膝总皂普,对川牛膝和怀牛膝多糖的研究表明,两种牛膝多糖均可以抑制Ana-1细胞的PGE2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使细胞活力增强,降低炎症诱导因子。

通过制备小鼠关节炎的模型,用ELISA法测定桑寄生总黄酮处理之后的血清中炎症因子,结果治疗组的炎症因子降低,因桑寄生总黄酮是桑寄生的提取物,因此说明了桑寄生也具有抗炎的作用。

通过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模型,来探讨桃仁对于TNF-a的作用,结果表明桃仁可以抑制NF-xB通路降低TNF-a的含量。

总而言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背痛症状及外周血中IL-1,TNF-a,NF-xB表达的研究后发现,杜仲腰痛丸降低了腰突症患者外周血中IL-1,TNF-a,NF-xB的表达,降低了患者的VAS评分,且提高患者的JOA评分。

说明杜仲腰痛丸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腰痛的症状,同时可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延缓椎间盘退变。

杜仲腰痛丸作为院内制剂,临床上使用多年,疗效明确,对LDH保守治疗及术后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在疾病的防治中发挥出其独特优势,中药制剂亦为相关疾病的防治起了重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