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学书多年,楷书主攻是颜体,练了多年,也走了很多弯路。早先学颜体的《多宝塔》后转学《颜勤礼碑》,最后将精力放在《大唐中心颂》上。多临少创,虽然写得有几分像,仅得了个外观的“皮囊”,样子虽然似几分。颜楷结体高古,行笔绞转,起收顿挫,笔意出自于篆隶,结体同似于“大王”,用笔调锋多有褚河南韵味。 抄帖练习无疑是照猫画虎,落得一个“大概样”,后得到几位老师的指点,特别是听了洪厚甜老师的教学,学颜不学篆隶,空费时间。回过头又把大篆捡了起来,听老师的话是好学生。 ![]() 又搜罗了民国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贾景德楷书》作为参考,贾先生是1960年过世,现留存的资料,几乎都是高清版,网上也可以搜得到他的作品图片。 洪厚甜老师告诫他的弟子,学书法厚古不薄今,学古人的书法精髓,借今人的笔墨细微之处,来查漏补缺,好方法就是学书的捷径。果不其然,疫情之前的两年,我在河南郑州见到了国胜兄,国胜兄是学颜的高手,旅途中还带了一本《华世奎墨迹》,看来学书法很多高手都用了这一招。 ![]() 以古碑版颜体为主,后人学颜体有大成者,碑版不清,自然可以借鉴,小版本的碑帖笔法模糊,可用大字高清版来观察内在的起承转合。这个好方法,果然很多人在用。近几年的国展,大楷也好,小篆也好篆,很多人选择借鉴明清两代的书法元素,关于楷书部分,楹联展和大字展,借用民国的资料来转化创作,书友为了入选国展走了这条“近路”。翻开近几年的大楷作品集,“民国风味”的楷书作品真的很多。 ![]() 关于贾景德先生的楷书借鉴,笔者还是极力推崇的。话说回来,当下的书坛写楷书的人,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却不多,其书法水平确实被严重的低估了。近现代颜体四位代表人物:华世奎,钱南园,谭延闿,贾景德。 华世奎和谭延闿这两位书家的名气要大一些,但一代大师于右任却对贾景德先生的说法赞赏有加,两人多次私下切磋书法艺术。于右任点评“能以颜楷见长,且有其神韵。” ![]() 贾景德从秀才到举人,从举人到进士,从文秘到县长,虽属旧派文人,并不是以书法得名,然书法出众,便被拉入书坛排了座次。贾景德先生的楷书得了颜体的精髓,结体宽薄,有庙堂之气,雄强刚正,无论是公文的小楷,还是题匾的榜书,带着很强的过人气息,于右任先生写诗赞他“诚风雅之正声,倾佩实深”,多次对贾景德的褒奖,能得到大师的认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笔者认为贾景德先生的大字,脱离了别人点评颜体的“黑大粗”,除了正大气象及强烈的对比之外,常常把出锋的“小尖尖”刻意留在纸面上,这样显现得更加灵动,整个运笔的过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如宋米芾所言,作大字如做小楷,锋芒毕露,灵气自显,显然贾景德先生撇开了“黑大粗”一路的以雄强气胜。笔者认为这一点值得我们今人借鉴。(四海易术个人看法也不一定正确) ![]() 贾景德(1880-1960),字煜如,一字玉如,号韬园,山西省沁水县嘉峰镇尉迟村人。山西大学堂肄业,故通中西之学。光绪二十九年举人。光绪三十年甲辰科进士,殿选知县。历任清招远县、郯城县知县;北京国民政府山西都督府秘书监;南京国民政府平津卫戍司令部、太原绥靖公署秘书长、行政院铨叙部长、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考试院、行政院副院长。1949年去台后任“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等要职。 ![]() ![]() ![]() ![]() 我是四海易书,每天分享一点书法小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