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哲学(四)

 叶晓锜 2024-01-12 发布于上海

​我的哲学(四)

近来,我把在网上发表的数百篇论文,想法、答哲友等整理了一下,大致分为四个篇章。即,意识篇、概念篇、逻辑篇、哲学篇。

4、哲学篇

维特根斯坦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认为“哲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论证,而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对此我非常赞同。

对于与往的哲学思想,我们不能纯粹的拥抱,满足于诠释、解读、灌输、教授的职业,而是要以时代知识汇集的新视角审视进行消化,批判地汲取有价值的思想成果,扬弃和消除各种已被时代知识新的汇集所证明了的缺陷和失真,以新的创立,推进哲学的历史发展。

以康德的先验哲学和黑格尔的逻辑哲学为例,在西方哲学中被视作为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直至上世纪初以来出现的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而言,在根基上仍然承续着康德的先验范式和黑格尔的理念范式,就可见一斑。

康德的学说和黑格尔的学说,有着我们需要汲取的思想成果,但也有着康德的先验范式和黑格尔的理念范式的缺陷和失真,需要我们加以批判的透析,才能站在更高处看清哲学之河的流向。

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源自于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思维。世界各民族在概念思维的发展中,多多少少都会通过从个别到特殊,特殊到普遍的概念抽象统摄,形成一些简单的、初始的、高级的、复杂的、碎片的、系统的世界和人生的哲学思维和学说创立。就中西方哲学而言,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理念的不同,西方哲学关注的是万物的原理和各门学说的创立和开放,促成了哲学的高度发展;中国哲学关注的是治世教化的社会准则,使得哲学思维被禁锢于数千年来先贤圣言的一统而停滞不前。

就西方主导的世界哲学史而言,我以为,经历了古代本体论到近代认识论,进而到现代主体论三个发展阶段。古代本体论哲学探究世界的本因和动因,人生的意义,理性的思维规则;近代认识论哲学转向了知觉的经验原则,认识的先验方式,普遍必然的绝对知识基础;现代主体论哲学则转向了以人为核心的主体建构,以人的主体规则,为世界的建构规则。如分析哲学以语言为人的主体建构,现象学以纯意识为人的主体建构,存在主义以“此在”为人的主体建构,各自阐述了以主体统一客体的世界建构原理。这种以人为核心的主体论哲学并没有结束,仍在行进中。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大设计》著述中认为,“哲学已死”,其理由是“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霍金的这个说法是否成立暂且不论,但我们不难看到,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百年多来的工业化到智能化的迅猛发展,信息工程、智能工程、基因工程,材料工程、宇航工程等等,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世界。科学技术以其强大的力量,主导了人类的生活、思想、精神和未来的命运,那种试图以覆盖“天地人”为一统的圣贤再现,已经完全不切实际了。

恩格斯在十九世纪1886年写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认为:“现在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不再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联系了。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

对于哲学来说,我以为,极为需要以时代知识的汇集,在批判地汲取与往哲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跟上人类的时代从“认知革命”向“智能革命”的转变,以新的视角转向哲学自身领域的科学。即以哲学的方式,勘察和阐明生命意识的初始和开端,生命意识的生物进化塑造和文化演化塑造,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联结的人类意识结构的产生,概念思维的运行方式和其内生逻辑和经验逻辑,创立哲学自身领域的科学,在继续推进现代主体论哲学的发展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哲学和科学的协同。由此,哲学不会死,哲学仍将行进在时代的进程中,哲学的智慧之光仍将闪射于人类的思想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