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盈策略”是由海通证券财富管理总部盈投顾团队倾力打造的策略服务品牌,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投顾理念,整合投研和交易资源,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交易策略、资产配置、热点分析、深度资讯等服务,内容涵盖ETF、基金定投与可转债等品种和领域。自年初以来,高股息资产独领风骚,煤炭、电力等板块持续强势,多只红利策略基金表现亮眼。尽管国内市场整体表现低迷,但红利类ETF依然成为了今年市场的焦点。这类ETF的火爆程度在近期持续升温,其独特的投资策略和稳健的表现使其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对于寻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红利类ETF无疑是一个值得持续跟踪的投资选择。那么,市场上的红利类ETF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差异?历史表现又如何?红利类ETF当前是否仍值得配置?海通财富盈投顾团队将通过专业的买方视角,为您一一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红利是指上市公司将部分利润分配给股东的回馈。而红利ETF,则是指追踪那些高股息率、分红稳定且具备一定规模和良好流动性的股票所构成的指数的基金。这类ETF的成分股多来自行业的领军企业,主要分布在金融、资源、工业等重要领域,而这些对应的公司通常具备较高的成熟度和稳健的盈利能力。以红利指数(000015.SH)为例,其成分股主要分布在煤炭、银行和交通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大多处于成熟的发展阶段,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能够有效地抵御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在经济不景气的周期内,对于拥有闲置资金的投资者,购买高股息资产成为了一种可行的资产配置方式。  数据来源:海通证券、Wind,数据截至2024.1.9。经过筛选,目前市场上共有21只已经上市的红利类ETF,其中2023年之前上市的有12只,2023年上市的有8只,2024年有1只新上市。这些ETF的管理规模合计达到443亿元,其中规模在10亿以上的有6只。总体来看,红利类ETF的数量和管理规模都在稳步增长,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数据来源:海通证券、Wind,数据截至2024.1.9。从红利类ETF跟踪的指数来看,21只红利类ETF一共跟踪了14只红利指数。这些红利指数的编制规则各有特色,除了高股息这个主要选股标准外,还涉及质量、波动率和企业属性等多个筛选指标。总体而言,当前的红利策略可以分为三大类别:1. 标准红利策略:以中证红利和上证红利为代表,注重选择具有稳定股息和高流动性的上市公司。2. 带有特定投资倾向的红利策略:例如红利质量、央企红利等,这些策略在选择上市公司时,除了考虑股息以外,还会加入其他因素,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企业属性等。3. 注重防守的红利策略:这类策略通过将红利因子与波动率因子相结合,构建出更注重风险控制的指数。数据来源:海通证券、Wind,数据截至2024.1.9。 由于部分红利ETF的上市时间相对较短,并且ETF通常采用跟踪指数的策略,我们采用ETF跟踪指数的历史表现来评估各个红利ETF过去的表现情况。在2018年至2023年的六年时间里,按照平均收益统计,红利指数在四个年度内实现了正收益,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仅在两个年度内取得了正收益。此外,红利指数在这六年中有四年都超过了沪深300指数的表现。根据沪深300指数的收益将市场划分为牛市、熊市和震荡市,我们发现红利指数在牛市时期的表现略逊于沪深300指数,但在熊市和震荡市中,相对沪深300指数获得了正的超额收益。这表明红利指数在市场波动或下行时,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回报,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风险对冲。数据来源:海通证券、Wind,数据截至2024.1.9;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数据较少,予以剔除。 此外,由于红利指数成分股的股息率普遍较高,而各红利指数的编制方式均反映除权后的价格,因此投资者持有红利指数ETF的实际收益率一般会高于对应指数收益率。宏观环境的支持、板块的估值安全垫以及市场资金配置行为的推动,共同促成了红利类资产近期表现较好的情况。首先,宏观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当前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仍处于相对低位,企业盈利正在寻找底部,高景气与高确定性的行业较为稀缺。在这种情况下,股息作为权益资产收益的重要部分,展现出较高的投资价值。其次,从估值角度看,红利类指数(如红利指数、中证红利)的市净率(PB)和市盈率(PE)均处于近十年的10%-30%分位水平,在估值这一安全边际的保障下,红利板块容易受到追求性价比的资金关注。最后,资金配置行为对红利板块的独立行情起到了推动作用。当前,机构投资者对红利板块的配置比例并不高,还有提升仓位的空间,因此资金有动力进行配置。在红利类ETF经过一段时间的亮眼表现后,其交易配置是否已经过于拥挤?我们认为,高市场关注度与高拥挤度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这两者之间的关键差异在于是否存在真实的投资行为。真实投资涵盖了两个维度:一是存量持仓占比,二是增量成交占比。根据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的重仓股数据,我们发现红利类行业的存量持仓占比并不高。具体来说,在公募基金的重仓股中,红利指数(000015.SH)成分股占比靠前的6个行业仅占据了5.16%的份额,相较于整个公募基金重仓股的48.89%来说,其规模相对较小。数据来源:海通证券、Wind,数据截至202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