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练好太极,这两个字很关键(看懂的人顿开茅塞)

 太极的秘密 2024-01-16 发布于天津

现在的太极拳,套路大行其道。人们对套路乐此不疲,一门心思都放在套路怎么连贯,怎么好看上。

把它练得越来越向外求了。时日久了,也就一个个的被“套路”了进去。

那么,学太极(拳)练套路不对吗?也不能说它不对,可若进是进去了,却怎么也出不来,则就是错的了。

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迷失在一个又一个套路里,琢磨动作姿势如何漂亮好看上,必然终生不知何为真太极,

能进得去,还得能出得来。这才是大英雄,真好汉。

为什么当前的太极拳界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虽然错综复杂,然无论上至权威,下至百姓,角度有失,高度不够是重点。

太极本是蕴含着极为高深的哲理,这种拳的练法是依着它的高深哲理创编出来的。因此,过去的人也管太极拳叫做“哲拳”。可现在的人呢,把它当成了一种运动来看待。这就坏了!

不是说运动不好,也不是说它不是运动。

它动来动去的,不是运动是什么?可它是依循着太极的哲理来做的运动,这可就与其它的运动截然不同了。

各位掐手指头算算,哪一项运动是用太极的理论作为指导的?除了太极拳,没有的。可又有多少人真的用这种理论去指导自己练拳了呢?

我说真的挺少。不是没有,挺少!

太极原理是什么呢?有人会想到阴阳。对此,我可以非常非常负责任的告诉各位,练太极(拳、功)重视阴阳没有错,可若除了阴阳而不知有和无这两个重要的元素,也是绝对练不出真太极的。

说的再直白一点,咱们现在看到的市面上的这些太极都停留在“有”上大谈特谈,大练特练。这就不是真太极。

什么是“有”呢?就是所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佛法的定性上比这个还要苛刻)。

对不对呢?还是那句话,这么认为也没错。可若只在“有”上琢磨,而不“无”的玄机,就不对了。

大家看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开篇说的:“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这里透露给我们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什么呢?

——太极来自于无极。无极,道也。简称“无”。

——无极先是生太极。太极,一也。简称“有”。

想练真太极,须先知有、无二义,后方可循其分合之理。然当今之人眼中尽是“有”,心中却实“无”。

是故,练拳皆是分,而没有合——分是真分,合是假合。

真太极的“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在气不在形,在质不在状。弃之气质而迷于形状,犹如丢其魂魄而留之躯壳。如此,练的不是假太极还能是什么?

太极的真谛就在有无之间。有和无少了哪一个都不行。

对此,我们道家的老祖“老子”就说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静之则合),欲以观其徼。常有动之则分),欲以观其妙。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所以,想练真太极就必须要在出有入无中下它一番大功夫。那么,我们如何在这种理论下掌握有和无的练法呢?

大家首先要牢记,“无”是看不见的,“有”是看得见的。

什么是看不见的呢?内里的神、意、气。什么是看得见的呢?我们的身体。

只锻炼身体而不知如何运用神、意、气,这只是在“色身”上做工夫。掌握了神、意、气的练法才可称得上是在“法身”上做工夫。

想练“法身”须得借助“色身”。这是太极(拳、功)自张三丰祖师集大成后,修为那么高的一代“仙真”却也为何在骨肉上有着严格的习练要求的原因所在——为练“法身”服务。

怎么讲呢?我给各位再把这一层原理说它个清楚。

如松是为了气的下沉,领是为了气的上升,柔是为了气的顺畅,刚是为了气的聚合。

静(不乱动,以身带手)有助于神对气的感知,动(做好身法八要,无抽扯之形)有利于意对气的运使。

再如,每个式子的回收要柔若无骨,藏空空洞洞之意,然虽空,气劲却蓄于其中。对方不能见,无法感。这就是“常无,欲以观其缴”——“无”在练拳,练功中的运用之法。

每个式子的发放要上下阴阳对撑,丹田鼓荡;左右阴阳互通,夹脊为轴;前后阴阳循环,任降督升。这就是“常有,欲以观其妙”——“有”在练拳,练功中的作用之法。

套路中的每一个式子在真太极的练法中都是在这样的从无(神意气的内收)到有(神意气的外放),由有(神意气的外放)复无(神意气的内收)的循环往返中不断变化的。

真太极这种“有和无”的练法较之那种只在动作外形的“有”上的练法给习练者的感觉可谓玄妙无比——玄者,不可名状;妙者,感受神奇。

“玄之又玄众妙门,以拳入道在吾身”。无者,玄也;有者,亦玄也。真太极的练法就是出玄入玄,入玄出玄。如此才是真太极(拳、功)。要练就练真太极(拳、功)。

注:想把太极练到极高的境界,多看老子留下来的这部经很有必要,只是能看懂的人少之又少!(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会陆续结合这部经来讲真太极到底是怎么修炼的)

另注:本人太极传承乃武当一脉。此传承在清朝年间因李瑞东先师久居王府皇宫抱元守一,不入世间而绵延,不仅知者不多,且曲高和寡。

本门太极修的是离苦得乐的大道,非胜败高低的小术。大道孤高,非有福缘者不得其遇,大道寂寥,非有夙慧者难晓其妙。上士闻之,惜之;下士闻之,大笑之。不笑,不为道

作者简介:薛文宇,珠海市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院长;道家青城派南宗第36代传人,师承张德学;武当隐仙羽化犹龙嫡派第5代传人,师承陈庆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太极拳第5代传承人,师承郑昭明;国家级智库《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健康委员会太极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运动处方专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