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奇文|“官场五经”之《官智经》原文及译文(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

 猎户ywysh4sdge 2024-01-16 发布于山东

图片《官智经》简介

《官智经》是明代名臣徐阶总结出的为官“八智”,即:求迁、免谪、建功、化难、释疑、远谤、藏拙、去患,寓万千道理于其中。

与徐阶同时代的大改革家张居正十分推崇,称其“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

①求迁卷

愚不逐上焉,智不厌下焉。贵荐得贵,贱谤得贱。官无至贤,官无至理也。用心于事者隐,用心于人者显,尊必见责,卑必见辱矣。

【译文】

​封建官场中人无不是求取升迁的,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厌弃低位。不靠智慧得来的官位,常会带来不幸的结局。要想受到重用,一定要得到权贵的欣赏;不能制服小人,一个人便升迁无望。埋头做事的实干家不是封建官场的宠儿,封建官场的陋习只会淘汰一尘不染的君子。用道理来审视官场得不到真实的结论,登上高位总要付出代价。封建官场总是逼人“上进”的,在交人上用心,最能助人升迁。

为官不可无智,莫求一步登天;有才未必有幸,勿公开结怨;升迁有捷径,天真惹祸端;实干不如巧干,为人不能势利;休计毁誉,迷恋富贵非福。

不谙熟人情世事的人,不要去追求名声和权势,急于得到升迁。为人之道,在于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然后求利。

盲目挤进仕途的人,切忌未强先出头。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朝思暮想得到的东西,而是已经得到,却随时都可能失去的东西。

有智慧的人,不嫌弃不排斥地位低下的人。得到社会地位高的人举荐,因为起点高,就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职位。受到地位低下人格卑鄙的人指责,就会更加令人轻视。

官有贤者,但谁也不能说贤能到了顶点。得一贤官庶民有幸,地方全靠有贤官,但谁也不能说哪个官员,把自己管辖的事治理得最好了。明初霍州学正曹端,以公廉著称。西安知府郭晟,曾向他请教从好政、做好官的秘诀,曹端回答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犯。”

用心做事的人,埋头实干却默默无闻;用心于个人名誉地位的人,当欲望未得到满足时,还要显摆自己,欲望得到满足就松懈懒惰了。

受人尊敬推崇,必定升迁高位。遭人唾弃,将无法立足,必定在社会上被人侮辱。

图片
图片
免受贬谪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识破封建官场的玄机。一个人若想免遭整肃,必须和当权者搞好关系;倘若计谋高绝,过错亦可变成功劳了。封建当权者是律法的践踏者,对其更不可失去礼数;容纳一下小人,求助于计谋,是人们不得已的选择。做事不可推卸责任,使命不可忘怀,有善念的人一定要用行动来说话。君子是打不垮的,小人的罪行无法掩饰长久,在善恶面前,选择要慎重。
​无过并非无忧,把想法藏在心底;丑话说在前面,报复无需借口;昏庸最可怕,不能只捞实惠;待人要真心,勿低估小人;锋芒不可显,使命大于屈辱。

没有过错,也被无缘无故地降职外放。胸无良策,必定有碍仕途的发展。

办事靠自己尽力施展才能,惩罚却由上级一口决定。

人的过失,本来没有的可以随意罗列,犯法的行为由上级一句话就可以赦免。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

远结交君子,近压制小人。好的政令、高明的计策、美好的言行,必定产生好的结果。好的念头,必定产生美好的行为。

图片

③建功卷

以功为本,不智也;以庸为耻,非诈也。功为始,庸为终,运为辅,智为主。势孤无显,性懦无果。君子寻机,小人制机亦。

【译文】
为官不可选择奸猾和无所追求,以平庸为耻,应当受到肯定。运气不是建功所必需的,势力单薄是一定要设法改变的,没有智慧的人只能成为最后的失败者。封建官场缺少阳光政策,这决定了不可把功劳看得太重。建功者必须是刚强的,懦弱之人讨不到一丝幸运:从自我欣赏中挣脱出来,人们才不会因骄狂生祸。没有机会建功,君子会遗恨终生:小人建功,无不饱含阴谋与血腥。
自知之明最重要,凡事要权衡轻重;富贵不能强取,知止人自安;有得必有失,戒除非分之想;成功需要强助,抉择要果断;大才不自弃,小人以搞阴谋起家。

把功劳当作可以依仗的资本,这是很不理智的;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当做耻辱,这并不是虚伪。

功绩与德行完美,是仕途畅通的基础。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是仕途生涯的结束。人的遭遇命运,从旁推波助澜。智慧谋略,预示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前程。

力量孤单无援,独自支撑局面,不可能建立显赫的功绩。性情软弱胆小怕事,不能克敌制胜。

君子千方百计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小人限制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图片

④化难卷

无官不险也,无智不孰焉。言祸降忠,天谴予奸。诚有其哀,直有其惨也。天灾求己,人祸求人。莫测为心,莫言为忌矣。

【译文】
​在步入封建官场之时,人们就要面对巨大的凶险了。因言致祸是忠臣的最大威胁,天谴的力度更能让奸臣毁灭,找准危难的根源,方能化解危难。官场中人多是不诚实的,封建官场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正直而变得光明起来。朋友可以变为仇敌,禁忌不可冒犯,抱怨只会难上加难。不要失去辨别真假的能力,不要用聪明来替代为官的准则,否则,一个人终会重重地跌倒。
权位难以久长,聪明不是做人之本;和缓方能成事,不要依赖毒计;惩恶勿拘小节,立世应有变通;关爱不可缺,给人自新的机会;识人须识心,进退当应时。

官场具有磁场一样的吸引力,但官场不比自家的后花园。官场的事太多了,无论你怎么想怎么做,都会感觉不周全不安全,正所谓无官不险。历史也毫不留情地证明确是如此。韩信助刘邦“攻完三秦,劫取五国”,最终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不是聪明人,难以看清官场的险恶。

因言致祸,往往发生在言出于心、忠心耿耿的人身上。元代学者许名奎在《劝忍百箴》里,列举了一百件应忍的事,并把“言之忍”作为开篇之章,强调“口三五之门,祸由此来”,认为不该说的绝对不能说,不得不说的要尽量少说,尽量后说。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曹振镛,当官52年,可谓官场的长青树。门生请教他为官的秘诀,曹曰:“无它,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天怒人怨,遭受上天谴责的,必定落在奸人头上。

官场有场规,场规又有明规与潜规。明规挂在嘴上,潜规落实在背后的行动上,彼此心照不宣。对官场规则不熟悉,爱说实话说真话的老实人,对此有不胜的郁闷与哀伤。

一个好人,不一定在官场混得好。坦诚正直的人,多无好下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慈禧太后公然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天灾求自己,人祸要求人。深沉稳重一点,心思让人捉摸不透,把不乱说话当做禁戒,才有可能化解自己的灾难。

图片

⑤释疑卷

上无信者,下无托者。不疑不强,不敬不立也。私勿害公,情莫悖义。智者念远,愚者顾近也。君子疑己,小人疑人焉。

【译文】
对他人充满了信任,一个人才可正直无私;猜疑心不退,其人难以高尚。封建专制时代,拥有权力的人都是猜疑心很强的人,下属的质疑是当权者的潜在危机。权力可以暂时打压质疑,却不可消除质疑;把道义置于首位,才能平息最强烈的责问。智者不会屈从任何压力,愚者会不惜一切地讨好他人。在品德以外蛊惑世人,成效是有限的,化结疑虑要不惜委屈自己,而不是针锋相对。
​一切顺应大局,设法让人感激;争取喘息之机,不可只看表面;莫为小人犯险,勿以个人颜面为重;不做有违大义之事,休逞一时之快;对立是祸根,私念不能占据身心。

上级长官不讲诚信,朝令夕改,下属官员就不敢承担责任,缺乏开拓精神。不问出处去处,不问过往将来,只知道人云亦云,这种人不可能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不尊敬长官,不尊重同僚,不以物敬人,就无法在官场立足。

私心不要危害公利,感情不能违背道义。

聪明的人,心中盘算着长远的利益;不懂得人情世事的人,只顾眼前小利。

在甚为重视颜面的官场中,君子也要常常自设疑问,深刻地总结反思自己,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就少有过失;小人只会怀疑别人、责怪别人,所以一错再错。

图片

⑥远谤卷

智者谤智也,奸者谤奸也。无利则无谤,无果则无行。上不拒贵,下不疏贱。事可无成,心必人知。恶语或善,褒言或贬矣。

【译文】
不是做事成功的人就可免谤的,恰恰相反,有大成者往往会有更多的非议。封建官场有明战,更有暗战,诽谤往往是个讯号,被谤之人多是权贵要整治的对象。出自何人之口的诽谤都有破坏性,奸佞的诽谤都是最毒辣的,封建当权者的昏庸和纵容,使诽谤者尝到了甜头。在诽谤面前,不能失去应有的定力,要敢于正视诽谤。术无好坏,关键在于对谁使用;有所退让,方能减少人们的敌意。
莫拒小人之法,恶斗为下策;慎对恩宠,不要把事做绝;把柄不分大小,勿留可乘之机;有失莫自辩,不靠欺瞒过关;成熟源于明世,多虑自有用处。

有智慧的人指责别人的过失,善于运用才智计谋。奸滑狡诈的人,恶意攻击别人,善于运用虚假不实的东西,扰乱视听。

没有厉害冲突,就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闲言闲语去惹是生非。没有成效的事,不要白费力气,勉强去干,甚至冒险去干。

地位高的人,不拒绝与人协商共事。地位低的人,不疏远地位低的人。

不是事事都可能成功,即便没有成功,自己的主观努力

与良苦用心,必须让人知晓。

听起来使人讨厌的话,或许含有善意;赞扬的话,有的也含有指点过失的意思。容言勿苛求,听到直言规劝或暗中讽喻的话不怒, 听到赞扬的话不喜, 听到有失偏颇的话不怨,听到不置可否的话应当感到不安。

图片

⑦藏拙卷

人忌无优焉,官忌拙显焉。大拙不明,小拙不悟。难为不为,能为有让也。君子内忍,小人内凶,以优为拙,至明也。以拙为优,至愚也。

【译文】
​人有逞能好胜之心,便要做力所不及之事,这会暴露自己的所有短处。做事重在有成,而不是让自己的声誉毁于一旦。做官要会总结经验教训,否则,再多的经历也不能变成宝贵的财富。不能表现自己的傲气,任何优点都不能傲世;缺点决不可放大,把自己的短处当成长处,就不能扬长避短了。小人不会真心为善,君子的内心包容一切。不显露缺陷,不等于没有缺陷,藏拙决非目的,补拙才能免忧。
考虑后果在先,奉承不等于尊敬;乖张无好运,重在积蓄力量;不给人攻击的口实,保持谦恭之态;把握时机,心术不正为大患;莫以英雄自居,实力不可高估。

一个人最害怕一无所长,要是那样,就没有肥差美缺。做官要独具慧眼,有独到的见解,有创新的方法,最忌讳表现平庸拙劣。太笨拙的人不明事理,辨别不出是和非。稍显笨拙的人没有悟性。

不易做到的事、使人为难的事不做。能够做到的事、有功可居的事,要多表示谦让。好差事,大多是在陈规陋习较多的地方,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攻击。谋得好差事不一定就是好事,天天有人欢喜有人悲,日日有人开心有人愁,求官不成保官不住是常事,所以必须更加谦虚谨慎。

君子内心能够克制,以忍让的态度面对各种事各种人。小人心狠手毒,专挑毛病,一旦有机可乘便蜂拥而上。

好的差的,应各得其所。故意不露锋芒,使人看起来笨拙愚钝,这是极其聪明的表现。平庸拙劣装作优秀,这是愚蠢。

图片

⑧去患卷

图片

学会虚与周旋,以防范为要;心肠不能太软,要有所保留;不与强者争锋,莫被假象吓倒;无知必妄为,冷静对待好事;遵循正道无害,勿失容人之量。

社会不缺有识之士,民智大开的表现,就是不迷信,不盲从,监督官员,讨厌祸患。官智的表现,就是具有忧患意识,立解忧之志、践去患之行。

高官的担忧与祸患,在于官高位显,飘摇不定。小官员的担忧与祸患,在于身份低下,人微权轻,说话不受人重视。

自古圣人,只不过找到了适应社会的最佳生存方式而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所处的形势抗衡。大势所趋,如排山倒海,斗之无益,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人为财死,很不值得,人生大利在于安,有幸得到好处,小利而已。

别人争夺的不要去争,别人抱怨的,不要跟着去抱怨。走自己的路,去患为安。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中期名臣,嘉靖后期至隆庆初年任内阁首辅。
徐阶早年师从聂豹,是王守仁之再传弟子。

嘉靖二年(1523年),考中探花,获授翰林院编修。

嘉靖九年(1530年),他在祭孔问题上得罪明世宗的宠臣张璁(张孚敬),被贬为福建延平府推官,经过此次挫折后,徐阶谨慎为官。其后在浙江、江西督学。

嘉靖十八年(1539年)召回中央,历任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入内阁,因擅长撰写青词和揭发仇鸾罪行而获得世宗器重,同时又一面谨慎侍奉首辅严嵩,一面暗中援救被严嵩迫害的言官。经过十年的隐忍,终于等到严嵩倒台,他也接任内阁首辅,标榜“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世宗驾崩时,他负责起草遗诏,革除嘉靖弊政,确保政局平稳过渡。

隆庆二年(1568年),徐阶致仕,不久即受到应天退田、孙克弘案等风波的冲击,这可能与他同新任首辅高拱不和有关。

万历十一年(1583年),徐阶病卒,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徐阶著有《世经堂集》《少湖文集》等。

他在内阁时,曾设讲会于京师灵济宫,使欧阳德、聂豹、程文德分主之,对传播阳明心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徐阶辑录岳飞遗文,使之得以流传于世,亦是其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

图片
温馨提示、版权说明并致谢书:

​本篇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

图片
END


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欢迎阅读转发,感谢同学关注!

(♥小编没有粉丝,只有同学♥)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