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和养生功法有重合之处,但也有严格的分界线,那就是,追求目的是向外的攻击力,还是向内的平和力。 如果向内足够,那就进入道的层次。 王芗斋先生大成拳站桩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脱离了内家拳的范畴,有论道的价值。 这是因为,王芗斋先生谈“站桩”将《黄帝内经》的20个字作为最高原则,那就是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一、天地、阴阳是什么?“天地”是什么? 《周易》中说,“乾卦为天”,“坤卦为地”,天即为阳,地即为阴。 站桩角度来说:提挈天地和把握阴阳都是讲一种平衡状态。 “提”为上托力;那麼“挈”是什么意思? “挈”虽然也有“拎起”、“悬持”的意思,但也有“切合”“刻”“连接”的意思。 站桩,是身体与天地连接,既有上提力,也有下沉力,处于一种平衡和中和的状态。 “把握阴阳”怎么理解? “把”是指手指散开,更多地包容物体,有抓的意思,手心是空的; “握”则是聚合,手指向内收紧。 所以,把握也是两种平衡的力量。 如果说,天地说外在,那么阴阳则是说内。天地说站桩与外界的沟通融合,阴阳则讲,身体内外的和谐和张力。 连起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是说,身体的站桩状态,说形,也说意。 二、呼吸精气如何完成?“呼吸精气”说啥? 精是指精微物质; 气即是一种能量状态,也是精微物质。 呼吸精气也有内外,即是体内外之循环,也是体内自循环。 各种呼吸的法门,顺逆腹式呼吸,大小周天。对于呼吸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 呼吸最主要的法门还得《道德经》所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又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呼吸精气的法门,是“用之不勤”,是“专气致柔”,是细微缓慢,绵绵若存的状态。唯如此,才能与天地一同呼吸。 “精”是物质能量的核心,可以认为是颗粒状态;气,则是能量的气化状态。大口呼吸是无法呼吸精气的,唯有“虚而不屈”,才“动而愈出”。 其实,这都是讲“道法自然”,从人本身最平常的功能中,用最温柔、放松,不造作的方式,才能够真正发动身体,让它恢复本来就有的能力。 三、独立守神如何守?“独立守神”最容易被误解。 不少人理解为,站桩时,单腿站立,意守丹田,就是独立守神。 这实在是望文生义。 先说“独”。 《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学》中也说:“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庄子》“天下篇”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由此可见,“独”是指精神的独立和完整,恬静虚无,个人的精神与天地和谐。 “立”,是指精神的坚定不摇摆。 那么“守神”的意思也就明显了,返照自身,不外求即为守神,用一个字说是“静”。 但是需要注意,这个“守神”,不是守窍,守某个点。 想一想,“守门”是什么意思?不是把门里的东西固定在某个位置,只是防止外溢而已。“神”还是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的。 《黄帝内经》也有解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这样的话,“故能形与神俱”。 心神合一就是“守神”,说“三摩地”,说“心一境性”也是此意。 四、肌肉若一什么状态?如果说,前面说的站桩的姿势,心理环境,那么“肌肉若一”则是说,站桩达到的身体境界。 啥是肌肉若一? 王芗斋讲,凝神定意,意识清虚空洞,就是做到独立守神后,身体达到一种“内外温养,浑身毛孔放大”“肌肉群”成了一条空灵口袋挂在天空,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其实,就是身体内外融为一体,恍恍惚惚,与大气相呼应。 全身就自然地形成上动而下随,下动而上领,内外相连,前后左右相应。身若不动,则如水中飘的木头,湖水空舟漂摆不定,只能感受到风力往来,任其自然。 其实,这已经是道德经讲的“复归自然”的境界。 站桩如此,导引术也是如此,真正的气功也是如此,道家性命功夫也从此入。 卫昌国学 2024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