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高2024届高三一诊教科院卷第21题: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焦半径探究倍角关系

 云师堂 2024-01-18 发布于重庆

2024年高三一诊陆续进行,“重庆教科院卷”已经尘埃落定。

据反馈,难度相当炸裂。

为一探究竟,我选取了第21题作为观摩样本。因为22题难是理所应当,而21题往往才能最真切的反映现状。

在我看来,差强人意。没有标新立异,也没有出其不意,考的都是基本功。

本题几乎是照搬2021年的八省联考,无独有偶,2022年广州一模也高仿过(附在最后)。所以大型考试,值得玩味。

第一问,定义法求轨迹方程。这是教材中反复出现,也是高考常考的题型。

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甚多,诸如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交轨法等等。

有人说求轨迹方程已经是过去式,不必抱残守缺。

对此,我不敢苟同。

原因很简单,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就两个——已知几何性质求方程、已知方程研究几何性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错觉?

解析几何就是坐标几何,几何元素坐标化是解题的关键。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定义为斜率,而过两点的斜率即可表示为坐标,于是一切都顺理成章。

如果有人折戟沉沙,一定是因为三角恒等变换的计算。这没有捷径,只有多记多练。值得注意的是,斜率需要考虑不存在的情况,不要放过任何阻挠自己完美的过失。

椭圆与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教材倒是真的弱化了。当下流行的是第三定义。

第二定义关乎焦半径,更深层次的本质是极点极线,而这些恰恰都是解题的利器。对于解题工具,我不会盲目贪多,但也从来不会嫌少。

焦半径有坐标形式和夹角形式,二者各有千秋。本题只需简单添加辅助线,借助坐标形式便可一举拿下。相较法1,法2在计算上占优势。但不要忘了,这优势是借助了二级结论。

解析几何包含两层意思——解析和几何,前者是工具,后者是对象。几何对象本来就拥有一套自己的解题系统,而这往往可以出其不意。

说来说去,法3还是第二定义。你看,这就是所谓淡化的东西。

另外,本题还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先猜后证,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推导,利用参数方程优化……不一而足。感兴趣的,自行尝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