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亚迪这套璇玑架构,基本上就是我吹了一年...

 xiaoshimin6776 2024-01-21 发布于重庆
比亚迪这套璇玑架构,基本上就是我吹了一年多的华为问界那套智能化架构,这不被车圈群嘲挂了一年多,现在比亚迪拿出来的智能化架构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
璇玑架构比亚迪讲的比较复杂,什么一脑,两端,三网,四链,翻译成大白话其实是电车时代很常见的东西。

中央大脑,就是集中式的算力中心,区别于以前一辆车上几十个MCU,单独独立控制不同功能的时代。
两端,云端AI,用来语音对话。车端AI,现在端到端自动驾驶一个研究的热门方向,其实就是把传感器系统看到的东西,丢个大模型,问它觉得是咋回事,然后让大模型去参与智驾预测和判断。

三网。车联网,用来检测整车状态,电池是不是危险之类的。5G网,用来导航娱乐啥的。卫星网,定位。
四链。传感链,视觉涉嫌头,4D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啥的。然后检测车身姿态,轮胎扭矩之类的机械部分传感器。

控制链,应该是控制域啥的,我没太理解清楚。
数据链,用来链接上面这些到中央处理器和域处理的链路,区别传统架构是带宽更大,时延优化到毫秒级甚至更短。
机械链,就是底盘悬架啥的机械层的,可以被控制的东西。

然后基于这些智能化的架构,汽车就拥有了理解用户的基础,可以专门训练一个大模型的切片出来,用来理解车外的交通状况,以及车内的驾乘人员体验,自己去优化整车的体验。
我米前面不是整了一个什么一个车十几亿种驾驶设置的烂活儿吗?其实如果结合大模型的话,确实是可以微调到千人千面,把整车所有的系统都调整到一个让车上每个人都觉得很爽的状态。

我以菊花的生态举个例子。
比如我开问界,使用智驾模式,手上带着华为的表,那么可能盘古大模型就会根据手表上我的心率,判断我对它智驾是否紧张,寻找一种让驾驶员心率最平稳的智驾模式。

目前华为的智驾是一开始你用,它就特别保守,后面慢慢根据你的使用,再进行调整。
他们内部说是有赛车手版本的智驾模型,路上会跑得非常激进,但显然用户是接受不了的,得循序渐进。
可以说大模型可以解决冷启动智驾,以及用户不会不懂不想学习的问题。

所以我们看优秀的企业,思路总是相同的。
我之前猛吹华为智能化汽车架构,车圈叽叽歪歪的不行,觉得是绣花枕头,觉得比亚迪不要搞智能化,要在机械素质上加大力度,跟华为形成两派路径。
现在比亚迪也推出了一样的架构,一样的方法论,说明这就是一种普适的行业解决方案,大家殊途同归。

整车智能化就是中国汽车行业碾压传统汽车架构的最优解,你始终在传统汽车机械调教的语境里面,是玩不过那些洗脑仙人的,他们觉得西方匠人就是比中国智能化牛逼。
当然,消费者自己会真的坐到车上,驾驶之后自然能感觉到车好不好开。

这不需要什么开过几十台车,几百台车的车评人来教育消费者,什么是好车,什么是好调教。
消费者觉得好就是好,国产车的优秀已经到了显而易见的程度,玄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