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林大悲拳

 微信号1830429 2024-01-21 发布于广东

一、大悲拳的来源及其风格特点 

         大悲陀罗尼拳(简称大悲拳)是佛门密宗修心、养性、练身的一种修持功法,也是我国少有的武术与佛教文化相融会的一种套路。它是根据佛门主要经咒—二大悲陀罗尼咒,一式一咒解练的。悲在佛门中又有拨苦的含意,意为去其烦恼、灾难、病苦等,故拳名为大悲陀罗尼拳。大悲拳因是佛教密宗修持的功法,历史上也只是在教内高僧中传承,一般层次的佛门中人也不容易学得。20世纪30年代,北京上方山密宗少林高僧奇云和尚,首次向他人传授该拳,期望学练者通过演练大悲拳、熟诵大悲咒,达到弘扬教法的目的,这样,拳、咒易学,也不显得枯燥,同时强身健体。20世纪60年代,因种种原因,学练大悲拳被视为迷信,很少有人练了。后在武术界前辈的邀请下,奇云和尚再次传授大悲拳,名为少林柔拳,以武术形式推广开来(不诵咒,拳名改为动作术语),因此,大悲拳是奇云和尚演练留世的。 

奇云和尚俗名叫史正刚,河北保定人,从小喜武,学得多种拳术,武术根基扎实。青年时出家为僧,参访名山大刹,并寻访有武术造诣的高僧来扎实自己的武术功底。这期间他学得了无名神拳,后在参禅打坐、诵经修行中,拜到大悲陀罗尼经时,看到经中的图像及契印与自己学得的无名神拳的拳路契合,顿悟无名神拳即是传说中失传的大悲拳。奇云和尚便融会各家拳术精华并充实到该套路中,使大悲拳更加完善。他也成为继承与发扬大悲拳的一代宗师。 
大悲拳的特点是在行拳中要诵念佛经经咒——大悲咒,一式一咒解练。其动作舒缓,呼吸匀、深、长,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学练。它的风格是拳式自然、庄严、优美、宁静,古朴高雅,动作飘逸、洒脱,刚柔相济,松柔圆和。全套动作体现出大开大展、大起大落的特色。行拳是以意念引导动作,以拳行气,以气运身,全身血脉通达,加之在演练中默念大悲咒,因而精神高度集中,很有禅意。学练者如能认真演练,日日坚持不懈,定会净化心灵,增进智慧,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二、大悲拳的练法及要求 

密宗大悲拳是佛门中的一种武术、拳法,自有它独特的练习方法和要求。但它也离不开武术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比如说:攻防含义、手眼身法步的配合,精、气、神的表现和运用等。 

1.练习大悲拳要首讲内壮,用意不用力,以意识引导动作,在套路练习中不求快速敏捷,一招制敌,而要求动作舒;展、缓慢,刚柔相济,身正步稳。 

动作舒展,身心才能开阔,气血方能畅通,节节贯穿,姿势也优美大方。 
动作缓慢,用意不用力,才能较好地以意识导引动作,保持身心松静、姿势正确。 

只有这样,呼吸才能自然、均匀,血脉畅通,练习后感觉心旷神怡,身心得到良好的锻炼。故练习大悲拳不要求高穿远跳,发力刚猛。不允许出现气喘呈呈、,力不从心的无氧运动现象。 
大悲拳的演练是慢中有快,偶有发力加速的动作。柔而蓄力,刚而发劲,体现了大悲拳的攻防技击含义和方法。 

2.大悲拳的练习必须做到身正步稳,手、眼、身、法步要协调配合。只有身正才能步稳,步稳才能身正。拳语讲:“步不稳,拳乱。步不快,拳慢o'在练习大悲拳之前要先学会并掌握大悲拳的基本步型、步法。如:马步、弓步、仆步、虚步、歇步等等,把这些步型的大小、高低、虚实方法掌握了,运动中才能稳健。身正步稳,功架正确,动作才能不散乱,才不会出现前俯后仰、左歪右斜等弊病,达到锻炼的目的。 

手、眼、身、法、步是武术练习的精神所在,而在大悲拳套路练习中更加重要。拳语讲:“眼随手动,身随意转”,手到眼不到,就是瞎胡闹。”手到,眼到,手眼相随;手指向哪里,眼睛就要看到哪里,这样精气神就表现出来了,才能体现武术的气概。 
另外是身法的配合。身法是指腰部以上的动作转折、拧扭变化等。随着动作的起伏、开合、高低、旋转,使整个身体和四肢及手、眼、身、法、步协调和顺。 

因为大悲拳是佛禅拳法,一般在套路练习中需要配合佛乐和大悲咒的默诵完成,用意念导引动作。大悲拳是佛教密宗的修持功法,按照密教的解释,大悲拳所有的姿势,全是诸佛菩萨的身印;大悲拳用的手式、手法皆称为“手印”。密教谓:“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形,为标本誓之印象印契,故日印。”其理秘密深奥,故称“密印”,因其理法深奥,又须由大师传授手印,故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们练习时必须依照图示的手法练习,不可随意改变。 

3.大悲拳有上、中、下三盘练法,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身体较好的年轻人可练下盘,一般人可练中、上盘。下盘练习要求姿势低、步距大,起伏动作比较明显;而上盘练法则步距小,姿势较高,运动量较小,适合中老年和体质较弱者锻炼。 

总之,拳无定式,练到一定程度,可根据自己的体会和需要量力而行,增减练习难度和运动量,达到强身健体,陶冶身心的锻炼目的。 

三、大悲拳的健身作用 

大悲拳是佛门密宗的一套修持功法,特别强调在演练时,身、口、意三业清净。口诵大悲咒,身练大悲拳,意观想佛菩萨的形象,悠然地行拳。凝身沉气,精神集中,动作舒缓,以拳行气,以气统血,外练筋骨,内练精气神。日久,内气足,气血顺,经络通,坚固了精神,增进了智慧,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演练大悲拳时,因姿势端庄宁静,气势宏伟优美,行拳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加之呼吸自然配合动作、咒语自会神清气爽,意趣盎然,因而断除烦恼,心地宽广,疾病不生,青春常在,起到了健身的作用。 

演练大悲拳要始终保持柔韧的练功状态,松柔圆和,刚柔相济,不发猛力,动作随自己的体质,可高可低,可大可小。只要认真学练,就会增加体内的能量,改善生理机能增强体质,疾病也会随之逐渐好转直至消失。大悲拳确实能起到延缓衰老、祛病延年的作用。 

大悲拳的特点是在松静的状态下行拳,强调以意行拳,动作缓慢,因而心态平和,呼吸深、长、匀并自然,日久能增加肺活量,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和调节体内各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身体内外兼修的目的,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大悲拳如能日日坚持,按佛门的教义,众善奉行,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且有慈悲平静之心态,心存善念地生活,就能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思想集中,自会无病者强身,有病者远离病苦。 

悲拳动作图解 

1.观音合掌 

(1)立正姿势站好,头正、项直、松肩、塌腰夕两足并立,两手下垂于体侧。两目向前平视,口微闭,舌顶上腭,呼吸自然(图1-1)。   
(2)右脚不动,左脚向左侧跨半步,两足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图1-2)。 
(3)身体不动,两臂由下向体侧抬平,两臂与肩平,同时两掌徐徐变勾,勾尖朝下。目视前(图1-3)。 
(4)上动不停,两勾手变立掌上挑,掌心向外,掌指向上。目视右掌(图1-4)。 

(5)上动略停,两臂内收,使两掌在胸前合掌,掌指向日盯。目视前方(图1-5)。 

图片

(6)上动不停,两掌由胸前向下合拢成立掌,掌指向上,停于胸前。目视前方(图1-6)。 
要点:上述动作需连贯完成,勾手时,五指不可捏得过紧;两掌在胸前合掌时,掌心要紧贴,不可分离;两肘要端平,两腋下要空,使气血流畅,心静体松。 


2.叠手摩掌 

(1)两掌由胸前向下翻转使两掌指朝下,并直臂下伸于小腹前(图1-7)。 
(2)上动不停,身体不动,两掌互握,左下右上,停于腹前(图1-8)。 
(3)上动不停,两掌心左右碾转换位成左上右下握式(图1-9)。

图片

3.三叉诀 

(1)右足跟微内收,右膝微屈略蹲;左脚向右脚内侧靠拢,足尖点地,足跟提起。同时,两臂向右侧抬起,两掌不变。目视右前方(图1-10)。 
(2)上动不停,右腿不动,左脚向左侧蹬腿伸直,全脚掌着地,足尖内勾。同时,两臂向右侧伸直,两掌心相搭前送,右手背朝外,左掌背朝内。目视前力(图1-11)。 
(3)两足不动,上体微左转。同时,两掌心紧贴翻转,使右掌在上,左掌在下 (图1-12)。 

图片


(4)上动不停,右腿屈膝全蹲,左腿平仆,足尖内收成左仆步式。两手分开,右掌下落于右膝前,左掌立掌向前下插伸于左脚面上。目视左手(图1-13)。 
(5)上体不动,两腿仍成左弓步式。左手臂向前抬起,手与肩同高,食指和小指伸直,中指和无名指屈曲与大拇指指端相捏,成三叉诀手型;同时,右手向后下方伸展,食指与中指伸直,无名指与小指屈曲,拇指指端压在无名指与小指的指甲上,成剑诀式(图1-14)。 
(6)上动不停,右脚蹬地屈膝前提,左腿伸直独立。同时,左手上抬伸直,右手先收于左胸前,然后持剑诀向前平伸前指。目视前方(图1-15)。 
要点:三叉诀(1)-(6)动要连贯完成。弓步时后蹬之腿要伸直,不可弯曲;独立式,支撑腿要挺膝蹬直,提膝之腿要尽量高抬,膝高过腰,足尖绷直,上体正直,不可前俯后仰或左右歪斜。 


4.双手托钵 

(1)上体不动,两手变掌,右手上抬与左手相合成十字手,右上左下,掌心向前上方(图1-16)。 
(2)上动不停,上体微左转,两臂向左、右两侧下落。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右腿前伸蹬出(图1-17)。 
(3)两腿屈膝全蹲交叉成歇步式。同时,两臂下落(图1-18)。 

图片


(4)托钵式。两臂屈肘内收,向右膝前包抄,两手心向上,掌指相对。目视前方(图1-19)。 
(5)两手上托至胸前。同时,左腿屈膝上提,足尖绷直下垂,成右独立式。目视左前方(图1-20)。 
要点:两腿歇步下蹲与两臂下落包抄要缓,协调和顺;提膝独立与两手上托要配合协调,支撑腿要伸直,提膝腿要高过腰。 


5.转身劈靠 

(1)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下落,足尖虚点地面,成左虚步式。同时,左掌斜向右下插,掌心向上,停于右腰腹侧;右掌向左上穿,掌指向上,停于左肩前。目视左前方(图1-21)。 
(2)上动不停,右脚不动,左腿挺膝伸直,足尖仍点地。同时,上身向后贴身,微向右转。目视右前方(图1-22)。 
(3)上动不停,左脚向左迈步落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步式。同时,上体微左转,两臂右下、左上向前后分靠,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上。目视左掌(图1-23)。 
要点:虚步抱臂,右腿尽量屈蹲蓄力'然后拧身右靠,力贯两臂。 

图片


6.天王镇魔 

(1)仆步穿掌 

①左足尖内扣,挺膝伸直,重心移至右腿,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式。同时,左手臂内旋,掌心向下经胸前下按,停于右大腿上方;右臂外旋,掌心翻转向上亮掌,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1-24)。 
②上动不停,右腿全蹲,左腿平铺成左仆步式。同时,左臂伸直,掌指向前下插,掌心向外,右臂向右侧伸直,两臂成一斜线。目视左掌(图1-25)。 

图片


(2)提膝推按掌 

上动不停,右腿蹬地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式。同时,左臂上挑,右臂自然下落(图1-26)。 

(3)上动不停,右臂由后向前上抄,高与肩平,掌心向上;左臂屈肘内翻,掌心向下,停于右大臂上 (图1-27)。 
(4)上动不停,左腿挺膝直立,右腿屈膝前提,足面绷直。同时,右手握拳收抱于右腰侧,左掌向前下推按,掌指向右。目视前掌(图1-28)。 
(5)歇步抡掌 

上体和两臂不动,右脚侧蹬,然后右腿向右再向后弧形摆动,落于左腿左后侧,两腿屈膝全蹲成歇步,臀部坐于右腿上。同时,两臀屈肘在身前相抱,掌心上下相对(左上右下)。目视前方(图1-29、图1-30)。 
要点:以上动作应连贯完成,一气合成。仆步要低,提膝要高过腰;站立要稳,上体微向前倾,头要正,腰要直,膝要挺,左掌前推要有力。不可摇摆歪斜。 




7.达摩指路 

(1)紧接上动,两腿起立半蹲。同时,右臂内旋、屈肘,使掌心翻转向上,停于头上方,左掌顺势向左下撑按(图1-31)。 
(2)上动不停,两腿屈蹲成歇步。同时,两臂在身前下落,停于左膝前,掌心向下,左掌变成剑诀式,掌指相对。目视前下方(图1-32)。 
(3)上动略停,两腿略起,以脚跟和脚掌为轴,向右碾转一周,仍成歇步下蹲姿势,臀部坐在左小腿上。两手向右侧平摆,右臂平,掌心向下;左臂屈肘收于胸前,左手仍为剑诀。目视右掌(图1-33、图1-34)。 

图片


(4)右臂由下向后再向上直臂弧形摆动至头顶上方,掌心向上;同时,左臂直臂向前探指,剑诀手心朝下。左腿屈膝上提,成右独立提膝式。目视剑指方向(图1-35)。 
要点:以上动作要连贯完成,并与左臂前指、左腿提膝同时完成,不可有先后之分。支撑腿要直,背要挺,头要上顶,气要下沉。 

(5)左剑诀变拳,收回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随即左小腿伸直,足用力向前蹬踢(图1-36、图1-37)。 



8.合掌礼佛 

(1)仆步穿掌 

左腿经右腿里侧向身后仆腿,成左仆式。同时,左臂直掌向下插至左脚上方,右臂斜上举。目视左手(图1-38)。 
(2)弓步前指 

右腿挺膝蹬直,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式。同时,左臂上抬向前探指。目视左手前方(图1-39)。 

(3)立正合掌 
上动不停,右脚上步与左脚并齐,两腿直立。同时,右臂由后向前与左掌合掌,掌指朝上。目视两掌(图1-40)。 
要点:以上动作为一组连贯动作,仆步要低,脚跟不可掀起离地;并步合掌,上体略向前倾,凝神静气,气沉丹田。 

图片



9.昆仑试剑 

(1)错掌仆步 

①右臂不动,左臂屈肘回收将左掌收至右大臂里侧(图1-41)。 
②左臂直掌前穿至右臂手腕上方;同时,右臂屈肘收回,将右掌置于左肩内侧,双掌指向前(图l-42a、图1-42b) 

图片

③上动不停,右掌直臂向前穿至左掌上方。左腿向身后撤一大步,右腿下蹲成左仆步式。同时,左掌直臂下穿,使掌指置于左足上方。目视左掌 (图1-43)。 


(2)青龙出水 

①右腿蹬地直立,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式。同时,右臂由后向上、向前下落,左掌变拳抱于左腰侧 (图1-44)。 

②上动不停,右臂向胸前下落,右掌置于左胸侧;同时,左拳经右臂内侧上穿,拳面高与肩平。目视左拳(图1-45)。 



10.金刚护法 

右臂内旋经左臂外侧上举于头上方。右足蹬地,屈膝前提,足尖下垂,左腿挺膝伸直。同时,左拳先收于胸前,然后向前冲击。目视左拳(图1-46)。 
要点:架掌、冲拳与提膝独立要协调一致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