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考场技巧第79讲:小说的延迟与摇摆(之二)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1-25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小说中的延迟和摇摆,我们听起来感觉似乎很陌生,其实它们都是小说创作中比较常用的叙事技巧。如果我们自己的角色是小说创作者而不是读者,你就会必然熟悉并且常常使用到它们。
上一讲谈了延迟,今天这一讲我们聊延迟和摇摆的关系和异同。
延迟与摇摆的关系和异同到底如何?
延迟是纵向的暂停或放缓。
摇摆是横向的摆动或错位。
所有的摇摆都是基于人物心理和情感的。
所有的延迟都是基于情节和结果的。
但是,基于心理和情感的摇摆,其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动,又必然影响甚至左右情节的发展;基于情节和结果的延迟,也必然会诱发或改变人物的情感或心理。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摇摆和延迟二者的关系,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叉融合,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互为手段。
从作家创作的角度说,不同的作家对摇摆的处理方式不同。有些作家更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偏爱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展现摇摆;而有些作家则更注重情节的跌宕起伏,通过紧张的冲突和变化来展现摇摆。
同样,作家对延迟的处理方式,不也是如此吗?
好饭好菜不怕晚是延迟,起起伏伏总向前是摇摆。
如果以座钟为比喻,摇摆如同座钟钟摆,无论怎么摇摆,它的叙事中轴(主题)是坚定不变的;延迟则如同座钟走不准的时针,无论多么缓慢,停停走走(甚你至都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停下,又什么时候走起),从0点出发,最后也到了12点(虽然可能会晚点)。
如果以绿皮火车为比喻,延迟的场景就是无论你乘客多急,它总是每站必停,但终究到达终点;摇摆则是在前行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山水的阻隔而不断地暂时性转动方向,但同样到达终点。
延迟是另一种添油加醋,摇摆则是另一种故意岔开甚至“跑题”。
好吧,我们以一篇大家熟悉的超微小说为例,来聊聊二者的关系。
                    文艺评论家和部长
                        波兰·格罗津斯卡
“您看施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
评论家回答道:“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
部长摇了摇头。
“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赶忙更正。
部长又摇了摇头。
“我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极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
部长再次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赏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楚。”
部长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部长还是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
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
大家来看看这篇经常被引用到的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非常明显,评论家内心的不停摇摆与部长头颅的不停摇动,形成了密切的映照和呼应关系。评论家这种真实的心理摇摆,是小说情节摇摆的推动力,其实不正是小说叙事艺术中的摇摆手法的绝妙体现么?
关于这篇小说主题,评论者主流的观点是,作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文艺评论家善于窥测上司脸色、揣摩上司心理,见机行事、奉承迎合的无耻嘴脸,辛辣无情地批判了节操俱失、奴颜婢膝、跪服权力的文人无行的丑恶现象。
这是从评论家的角度来看的。
那么,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你从部长的角度来看试试?这不也是在讽刺长官的官僚嘴脸和姿态吗?无论你是作家,还是评论家,在长官眼里,你自以为的呕心沥血之作或独出机杼之评的重要性,是远远低于他的衣领的舒适度的。长官的眼睛,放射出来的永远是俯视兼鄙视的余光以及权力的傲慢和偏见。
我为什么要谈部长这个角度的主题?因为我需要聊下面的话题——
从摇摆、延迟跟这篇小说结局的关系的角度来讨论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发现摇摆和延迟之间的血脉相连来。
故事的结局——部长摇头原因——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揭示,与评论家的内心的左右摇摆之间,是不是形成了互为因果与共振关系?
前面我说过,评论家的六次摇摆不定是摇摆手法,那么部长的六次摇头晃脑呢?是摇摆还是延迟?你们说吧。
这时候,你真的很难将延迟与摇摆完全切割开来。
有的人判定这篇小说的主体部分(六次摇摆+六次延迟)是摇摆,也有人却判定它是延迟。
不信?你上网搜搜就知道了。这么迥然相反的判定,说明什么?这还真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真的是因为这两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下面来说说两者作用方面相同的地方。
1. 两者都能影响故事发展的节奏。
小说延迟和摇摆手法都能够通过调整故事发展的节奏,为情节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复杂、曲折和富有变化,增加阅读的紧张感和趣味性。它们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读者更加关注故事的发展,对情节发展有更多猜测和期待。
2. 两者对角色的塑造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延迟和摇摆手法的使用,能够增强角色塑造的立体性和复杂性。通过在关键时刻某些信息的延迟、心理或情节的摇摆,增强角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特别是在刻画角色的心理状态、情感变化以及性格特征方面,两者作用不可低估。
3.两者都能挑战读者预期,提高叙事效果。
小说延迟和摇摆手法所带来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模式,有助于提高故事的叙事效果,挑战读者的预期,让读者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出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期待、纠结与不安中理解故事的发展,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4.两者都对强化主题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表现小说主题的方法有百十种,但是观察那些成名的作家的成名作品,你总能找到延迟和摇摆手法的影子来。比如莎翁的四大悲剧,中国的四大古典小说,都有用到它们。如果你愿意耐心看完《哈姆雷特》,你就会知道我并不是信口开河。
那么,两者之间有何不同呢?
1. 表现形式。
摇摆通常表现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情感纠葛,如内心独白、矛盾挣扎等;而延迟手法则更多地表现为对某个事件或信息的省略、搁置或推迟。
2.叙事节奏。
一张一弛,张弛有度:摇摆有助于调整叙事节奏,通常是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使叙事更加紧凑、紧张;而延迟手法则有助于缓和叙事节奏,使叙事更加从容、流畅,给读者更多时间去思考和理解。
3.情节张力。
摇摆激化冲突,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曲折有致,富有戏剧性,增加叙事的张力;而延迟手法则舒缓冲突,有助于制造悬念、钝感和不确定性,增加情节的内涵。
4.表达风格。
摇摆因为更多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也就更多地依赖心理描写和情感抒发,通常具有细腻、感性的特点;而延迟则注重叙事技巧,更多地依赖叙述事件和描述场景,具有客观、理性的特点。
5.时间意识。
摇摆往往关注人物的即时感受和情感变化;而延迟手法则通常将某个事件或信息省略或搁置,或放置在故事中的某个特定时刻,以便后续展开,能为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空间,进而传达出更深层次的信息。
6.角色塑造。
从人物塑造角度看,摇摆有助于塑造角色内心深处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表现人物犹豫、困惑或不确定,使角色更具真实感和深度(内在);而延迟手法则更注重描绘人物的外部表现和刻画角色的性格特点(外显)。
7.技巧设置。
摇摆可以通过设置巧合、偶然、矛盾、悬念、起伏和转折等来推动冲突升级,而延迟手法则可以通过铺垫、暗示、伏笔,有时也会设置悬念,来缓解或增强紧张感。
8.面貌各异。
摇摆是化直为曲,动感鲜明;延迟则化短为长,厚度显著。
9.位置有别。
延迟可以出现在故事的不同阶段,即任何情节中;而摇摆通常与某个事件特定的转折点或冲突有关联。
10.结构安排。
摇摆手法通常更注重情节上的连贯性和结构上的平衡性,而延迟手法则可能打破常规结构,使作品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性。
这第10点,其实今天我就在用本讲文字来对延迟手法实践了一次。
我本来的安排是,第78讲是《延迟》,第79讲是《摇摆》,第80讲是《延迟与摇摆的关系和异同》。但是今天我临时将《延迟与摇摆的关系和异同》提前到了第79讲,下一讲再回头来聊《摇摆》。对于下一讲的《摇摆》来说,这叫不叫“延迟”?是不是有点儿上面第10点所说的打破常规的意思?
其实我还真不是有意为之或故弄玄虚的。
我今天实在没把《摇摆》这一篇写完,反而提前把《延迟与摇摆的关系与异同》给写出来了,于是就随手把它给推出去了。
多说一句,作家们写文章时,分节次,分段落,标“一、二、三、四”等几个部分,古典小说分章回,戏剧分幕,戏曲分折,是不是也属于另类的延迟手法?“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呢?“书归正传”呢?
下一讲我们将聊摇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