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治支气管哮喘的射干麻黄汤

 一得斋主人 2024-02-03 发布于山西

《金匮要略·咳嗽上气》:“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中医用射干麻黄汤治疗哮喘是不争的事实,喉中是部位,水鸡声是形容喉中发出的独特的声音,现代医学称为罗音,哮鸣音。自从北宋药物学家苏颂在《本草图经》中说:“水鸡即蛙也”,后世医家就将水鸡声解读为青蛙的叫声。但凡在农村生活过几天的人都知道,蛙声与哮鸣音没有一丁点相似之处,这个解读是有问题的。

《山海经》:“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囗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书中描写的这个在水边生活,象山鸡一样的渠,就是水鸡。唐代颜师古在《司马相如传》中说:“庸渠,一名水鸡,即今如小鸡之水鸟。吱吱而叫,与鸡无异,俗称水鸡”。

仲景先师是南阳人士,生活在南阳地区水边的老乡说,水鸡的叫声就像不会打鸣的小公鸡,发出尖细的叫声,与哮喘患者喉咙中发出的声音很像。河南、山西民间有一种陶制的、像小鸡似的儿童玩具,灌上水后,一吹就能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这种玩具上世纪一直有卖,就叫“水鸡”。

《素问·逆调论》:“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而上下,故留经而不行”。“起居如故”是说这种患者的生活起居与常人一样,能吃能喝能睡能干活。“息有音”就是支气管痉挛发出的声音,“喉中水鸡声”。病机是“肺之络脉逆”,这是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生理病理解读。《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肺经起于中焦,先向下行,络于大肠,然后向上穿过横隔,进入肺中。如果“络脉不得随经而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不随经先向下,后向上运行,就会形成逆行之势,停滞壅塞于经脉之中,出现喘息。

所以,射干麻黄汤证最主要的病机不是寒热,不是痰饮,而是逆气。《神农本草经》:“射干: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腹中者,大肠所居,肺与大肠五行属金,主肃降,可知逆气从大肠而来。食饮皆入中焦,若消化后不能下行进入小肠大肠,就会郁于中焦而发热。热气上升,寒气下降,郁热逆而向上进入胸中就会出现肺热,这也是《本草纲目》说射干能降火的原因。因此,麻黄在方中不是宣肺温肺,化饮散寒,而是发散,横散。有寒散寒,有热散热。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石膏质重敛降,由于热在胸中,虽有汗出,也要用麻黄的横散之性帮石膏把热发散出去。

其实我们可以将射干麻黄汤视为小青龙汤的加减方,姜、细辛、五味子、半夏是一个经典组合,除了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还广泛用于各种治疗咳嗽的处方之中,如小柴胡汤、真武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系列方。降逆为主用生姜,里寒为主用干姜,射干麻黄汤证是咳逆上气,用生姜降逆,小青龙汤证是寒饮射肺而咳,用干姜温里。

把桂枝换成紫菀,芍药换成款冬花,小青龙汤就变成了射干麻黄汤。《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中的射干麻黄汤就没有紫菀款冬花,如果听到呼噜呼噜的痰鸣音,就加上这两味药,如果没有呼噜呼噜的痰鸣音,只有哮鸣音,不加也可以。

虽然《神农本草经》中载有二药,但广泛用于咳嗽的治疗,却到了隋唐之后的《外台秘要》和《千金要方》之中。紫菀又叫返魂草,温而不热,润而不燥,新久咳嗽皆宜。现在热卖的肺宁颗粒,就是紫菀颗粒。“菀”通“蕴”,郁结,积滞的意思。《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紫菀善治气机郁结导致的咳嗽喘息。如果没有郁结却用了紫菀,反而会耗伤津液。所以,寒邪闭郁所致的内热,石膏清之;情志郁结所致的内热,紫菀治之。俗话说:“葶苈死於盛夏,款冬花於严寒”,款冬三九天才开花,破阴之力很强,凡阴血凝滞所致咳嗽喘息,款冬有良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