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痫证研究资料7

 西安Water 2024-02-05 发布于陕西

《王静安50年临证精要》

痫证

  痫证,又名“癫痫”,俗称“羊痫风”,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其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叫,喉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发作时具有突然性、暂时性、反复性、自限性和易变性五大特点,表现为运动、感觉、行为、知觉或意识的障碍。

  该病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医历代医家及著作对本病的主要症状,发病过程、起病突然和具有反复性等特点,均从不同方面作了描述。《证治准绳·癫狂痫总论》说:“痫病发则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瘈疭抽掣,目上视或口眼㖞斜,或作六畜之声……将醒时吐涎沫,醒后又复发,有连日发者,有日三五发者。”

  中医学对痫证的病因病机有深入的认识。《内经》有癫痫发病是胎中受惊之说。《诸病源候论》认为:风、惊、食均可导致痫证发作。《普济方》提出:“血滞心窍,邪气在心,积惊成痫。”《医学纲目》强调痰气逆乱是癫痫发作的首要原因。现代中医认为因顽痰内伏、暴受惊恐、惊风频发、颅脑外伤或先天脏腑虚损,导致机体功能失调,气机逆乱,痰涎内伏,或风阳妄动,流窜经络,或上蒙心窍,阻闭元神,是痫证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其中风痰内动是痫证发病的关键原因。由于痫证发病时发时止,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故易致阴阳气血亏损。所以在临床上,痫证常多见虚实夹杂、正虚邪实的情况。

  痫证的治疗宜分标本虚实:频繁发作者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息风定痫;发作间隔时间较长者,以治本为主,宜健脾化痰、柔肝缓急;癫痫持续状态可用中西药配合抢救;对于反复发作、单纯中药治疗效果欠佳者,可配合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痫证在发作期,大体可分为“痰痫”“风痫”“惊痫”及“瘀血痫”四种证型。

  我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自拟“安神定痫丸”加减治疗痫证,收到显著的效果,现简单介绍于后。“安神定痫丸”由黄连、胆草、牛黄、青黛、天竺黄、胆南星、白附子、礞石、天麻、龙骨、牡蛎、全蝎、僵蚕、蜈蚣及沉香等药组成。方中黄连、胆草、青黛清泻郁火,以免火炼液成痰;牛黄、天竺黄、胆南星、白附子、礞石、僵蚕定惊搜风、清化积痰;天麻、全蝎、蜈蚣、龙牡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用辛散行气之沉香,则取气行则痰消之意。综观全方,实有定惊息风止痉,凉心豁痰定痫的功效。若惊甚者,选加琥珀、远志、茯神、磁石;痰涌者,选加石菖蒲、竹茹、枳实;若兼瘀血者,可酌选三七、红花、丹参、赤芍之类。

  【案例】

  赵某,男,6岁。初诊时间:199546

  患儿3岁时无明显诱因突然仆倒,昏不知人,抽搐吐涎,二便失禁,尖叫。后经中西医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近1月夜卧不安,情绪烦躁,连日发作。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脉症相参,辨为“痰痫”。此乃痰浊内伏、风阳妄动、热助蕴痰、痰随火升、迷蒙心窍、扰乱元神而发为痫证。宜以镇痉息风、清肝定惊、涤痰开窍法治之。处方:

  川连6g,胆草6g,胆星10g,天竺黄10g,牛黄3g,礞石15g,白附子10g,青黛10g,天麻30g,龙骨30g,杜蛎30g,僵蚕10g,全蝎6g,蜈蚣4g,连翘10g,沉香6g,滑石30g,木通10g,瞩服6剂。

  二诊:痫证发作次数有所减少,情绪较前平静,夜已渐安宁,舌红苔黄腻亦减轻。遂以前方去滑石、礞石,加竹茹10g、车前草30g,嘱服10剂。

  三诊:痫证发作减为半月1次,症状明显减轻,入夜安卧,舌淡红,苔薄白。上方去连翘、牛黄、胆草、蜈蚣,加炒谷芽、炒麦芽各30g,神曲10g,嘱其常服勿停。半年后来诊,告之偶有发作,余皆正常。以三方化裁,加怀药、白蔻、杞子、枣皮、熟地,改汤为丸,连服2年,后随访得知一直未发,痫证告愈。

《刘星元临证集》

癫狂痫综合证

  患者:石××,男性,41岁,兰州工作。

  1977216日初诊:

  患者系唐山市人,平时身体较好,无何疾病。在唐山地震后,忽于1976830日,听到他家人不幸去世的消息,当时昏倒地上,不省人事。经过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可是神经不正常了。一会哭一会笑,神志糊糊涂涂。同时又发生痫证,发作无定时,越来越重。从19769月开始,一日发作四次,每次都在两三小时以上。脑电图检查同步性欠佳,调幅节律差,认为广泛中途异常。经多数医院检查,有的诊断为精神分裂证。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时,病人满脸通红,发呆发傻,神气很不正常,使人一见就感觉到,这是一位精神病患者。手这里动动,那里动动,一会说这边,一会又说那边,丝毫没有条理性。他说自己的左半身发紧,好象在往里缩,又说头部沉重,自觉脑袋垂在左肩上,又感觉头部在旋转乱转圈子等等。心烦心悸心慌,胡思乱想,出躁

汗,睡不着觉,又有时作恶梦。检查双手不温,脉气不动,舌苔板腻。根据病情,从重大震惊,精神不安,气结痰凝,思维减退,心气衰馁(něi,没有勇气)等考虑,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旋代乌梅汤,加天竺黄、胆南星、菖蒲、远志、朱砂、琥珀等。

  处方:

  牡蛎15克,旋复花9克,代赭石9克,乌梅15克,柴胡6克,黄芩6克,半夏6克,龙骨15克,黄柏3克,黄连1.5克,干姜3克,党参3克,桂枝3克,当归3克,细辛1.5克,附子1.5克,炒川椒1.5克,天竺黄9克,菖蒲9克,胆星9克,远志9克,朱砂0.6克,琥珀1.2克(后二味共研细面,分二次吞服)。

  三付,隔日一付。

  216日初诊开与上列处方以后,接着227日、313日、316日、327日、417日、52日、58日、523日、63日,九次复诊,连初诊共十次,服药三十付。在这些诊次中,收到的效果,主要是睡眠一直良好,食欲良好,精神稳定,头脑清楚。痫证从216日到327日未发作。但417日因接触冷水,犯了两次。523日,他自己说:“一切良好,左上肢右下肢稍感不适,头脑比初诊时轻快多了。”各诊中间,所用加减进退的药物有:磁石、郁金、枯矾、葛根、木瓜、僵蚕、全蝎等。以上是治疗的第一阶段。

  611日第十一诊:

  因其爱人从兰州来天水探视他,可能是又感触起来,家里人都不得见面,病复发了。哭闹打人骂人,遗矢遗尿,狂躁不安,不听人劝。以往痫证多是夜间发病,现在发作无定时,眼睛发呆,腹中乱响,四肢发僵,自感往一块抽,面部感到紧巴巴的。脉气不通,舌边部细裂状如瘦肉,舌心苔黄板腻。

  处方:

  郁金15克(白矾4.5克化水炒),薄荷4.5克,菖蒲9克,远志9克,茯苓9克,葛根15克,杭芍15克,香附15克,天竺黄9克,胆星9克,柴胡9克,黄芩9克,姜半夏9克,乌梅15克,黄柏3克,黄连1.5克,干姜3克,党参3克,当归3克,桂枝3克,细辛0.9克,附子0.9克,炒川椒0.9

  另朱砂1.2克、琥珀1.2克,共研细面,分两次冲服。

  三付,隔日一付。

  611日第十一诊以后,一直到82日,共诊五次,处方始终未变。病情由排除烦闷忧愁,一直未犯。816日又来复诊,患者自信病已好了,可以回兰州单位去了。要求开个丸药方,带回兰州去配,慢慢服用。乃将前方剂量,加大四倍,配成蜜丸,每丸9克重,每日早晚各服一丸。

  心得体会

  从此例可以看到,精神因素,对人体是很重要的。人既是物质的人,又是精神的人,两者配合得宜,可以健康长寿。哪一方面有破坏,都会使人体产生病理变化。这个病人,很能说明这样的问题。初诊处方和二次处方相差不大,但不管药味和分量都有所不同,对比一下便知。总之,是按癫狂痫三证综合下的药,所谓“有是病则用是方,有是方则用是药”是也。

痫风

  患者:曹××,男性,27岁,工人。

  1972年元月7日初诊,

  患者痫风病二年,发作无定期,不思饮食,夜眠不安,脉伏匿。治宜通经络,调气血,解肝郁。拟用旋代乌梅汤治之。

  处方:

  旋复花9克,代赭石9克,乌梅15克,黄柏3克,炒花椒1.5克,细辛1.5克,当归3克,附子1.5克,黄连1.5克,干姜3克,党参3克,桂枝3克,二付,隔日一付。

  元月17日二诊:服药后睡觉好转,食欲亦增,精神较前好,脉缓。元月7日处方二付,满日一付。

  元月20日三诊:食睡和精神继续进一步好转,脉左弦右缓。元月7日处方三付,隔日一付。

  32日四诊:经服药七付,近两月一直未发病。脉沉潜,原方续服多剂,巩固疗效。

  心得体会

  痫风是风病的一种,和肝经关系最为密切,有先天后天的不同。发作时,风的症状也最显著,所以有的人把它叫羊羔风。发病原因有两种,一是气血紊乱,正常有序的机体功能,突然受到破坏,所以病人多是猛然眩仆,昏不知人,两目天吊,或口眼相引,口作六畜之声,身体痉挛抽搐,出现极力挣扎的状态。醒后口流涎沫,头痛困乏。二是痰火扰乱,尤其肝经之火,郁而成痰。痫风患者,多为体虚郁闷之人,气虚不能化痰,阴虚不能制火,火炎痰壅,阻塞经络,遂成昏仆抽搐之证。等到经过挣扎,痰涎壅塞减轻,经络得通,正气恢复,病即消退。处方采用旋代乌梅汤,本方既有调整气血、恢复机体秩序的作用,又有清热泻火、疏通经络的作用。本方原系顾阴肝经病的总方,主要用于治疗蛔厥证。肝经生理,对人体具有调整及加强代谢等功能。蛔厥证

就是功能紊乱的病,受扰乱,所以上行入膈,从口排出。因此,本方的使用,逐渐扩大,把原来没有提到的病证,也使用本方试治,此病就是一例。

《临证会要》(张梦侬)

癫痫(痫证)

  证候 大叫一声,猝然昏倒,亦有不叫而昏倒者,人事不省,感觉全失,肢体抽搐,口吐泡沫,亦有因咬伤其舌泡沫中带血液者。病发时因痰涌气促,喉间作响,发出马、羊、猪、牛样吼叫或鸡鸣样不同声音,所以有人据此强分为马痫、羊痫、猪痫、牛痫和鸡痫五型,并无实际意义。

  病因 大惊卒恐,精神激动,伤及肝肾,使肝火挟痰饮上涌,蒙蔽神明,以致猝倒无知。

  治法 以镇静为主。可于平肝、熄风、滋阴潜阳、安神养心方中重用祛痰利窍之品。更宜加味磁石滚痰丸常服,兼用针刺法。

  方药 丹参、茯苓、远志、龙齿粉、石菖蒲(盐水炒)、陈皮(盐水炒)、白术、枳实、木香、朴硝、煅青礞石、黄芩、酒炒大黄、法半夏、朱砂(另研极细,不见火,后上衣)各60克,甘草、胡黄连、胆南星各30克,沉香15克,煅磁石90克。

  用法 共炒研末,打糊为丸,绿豆大,晒干,用朱砂上衣,打蜡,撞光,瓷瓶密贮。每次服四十粒,每日二次,饭后开水送下。有的患者服药五、七日,可能泻下痰液样大便多次,则停药观察,以后可按法续服。

  针灸穴位:(1)申脉:两足外踝骨下五分。刺入五分。白日发病专刺此穴。(2)照海:两足内踝骨下五分。刺入五分。夜晚发病专刺此穴。(3)金门:在两外踝骨下,申脉穴下一寸,赤白肉际,刺入一寸。不论何时发作均可刺之。(4)太冲:在两足大𧿹指本节后陷中约二寸许,动脉应指处。刺入五分。(5)前谷:在两手小指本节前(握拳可见三横纹,即小指第三节后的横纹头)刺入三分。以上均留针十五分钟,一切癫痫均可刺之。

  方义 欲将病治愈,必须先明原因,从个人生平体察,认为多由集中视听,精神激动,猝然惊号,是发生本病主要原因。可举实例如下:

  1、农村旧习包办婚姻,先由父母相亲,此时观者不少。有一成年秀丽之少女,在人丛中,被来相亲之少年所盯视,突然发生口眼㖞斜,肢体抽搐,口吐白沫。从此发作无时,终生未愈。

  2、农村旧习结婚行礼,有一3岁小儿随母观礼,当金鼓齐鸣时,突发癫痫,手足瘈疭,口眼歪斜,白沫频吐。

  3、本人第三子三岁时,从农村到郑州,初次进理发室,坐在小椅上刚披上白围巾,猝然大叫一声而抽筋,口眼乱动、吐沫。在儿科病名“客忤”,亦称惊痫,实即今日之癫痫。

  以上所见,都由精神激动,猝然惊愕,痰因火动,阻塞气血而发。因此认为治疗本病,当以镇静、安神、祛痰、开窍为主。故用通利血脉、养神定志之丹参为主药;佐以宁心益气之茯苓;强志益智之远志;镇心安神、治癫狂惊痫之龙齿;开心利窍之石菖蒲等养神定志,开心透窍;更用能平肝下气,治惊利痰之圣药朴硝、煅青礞石;消胀除痰有冲墙倒壁功力之枳实;消痰理气之陈皮;散痰气结之木香;下气坠痰之沉香;除烦热,镇惊痫之磁石;救暴卒,除湿痰之半夏;治惊痫风眩之胆南星等平肝镇逆,化痰理气。用泻心火之黄连、泻肺火之黄芩荡涤肠胃一切实热,血中伏火之大黄等清热泻火。但除邪必须扶正,故加白术以健脾,甘草以养胃,更加镇心清肝、定惊辟邪之朱砂。共末蜜丸常服。外用针刺古法,隔数日按穴位行针刺法一次,使经络气血畅通,内外合治,可冀其逐步减轻,以达到根治为善。

  病例

  1、一九六二年春,钟××,男,十六岁。癫痫时发,昼夜无定,诊脉弦长而数。印象为热痰郁伏,经络滞阻。投此丸方后,每年减为一至二次发作。嘱继续原方常服善后。

  2、一九四〇年冬,黄××,男,二十二岁。癫痫经常发作,视额上红色丘疹满布,不痛不痒,不破不烂,已经年余,饮食二便正常。诊脉忽疾忽徐。患者不时不自主一发振颤,舌苔白滑。询知有嗜酒之癖,因思酒性酷烈,助火生痰,额属心之分野,火性炎上,故额上红疹坚硬。投以上述丸方,更教先服牛黄清心丸,每日一粒,于临睡前姜汤送下。以十粒为一疗程,以三疗程为限。二诊云已服丸剂一料,服牛黄清心丸三十粒,不但癫痫再未发作,额上红疹全消。嘱续服丸剂一料以善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