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日,读杜甫的诗《人日两篇》

 品茗客人 2024-02-15 发布于江苏

  新年的第七天,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人日。

  人日,又叫人节、人庆节、人胜日。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传说女娲初创世,第一天造了鸡,第二天造了狗,第三天,造出了猪,第四天,造出了羊,第五天,这位已经很劳累了的女娲又给这个世界造了牛,第六天又造了马。与西方不同的是,这位辛劳的女子,在接连创造出这一切之后,并没想到要休息,而是继续辛勤劳作。到了第七天,女娲造出了人,创造了人类。

  为什么叫“人胜节”呢?是人类胜利?不是。

  《岁时记》曰:“人日剪彩为胜,起于晋代贾充夫人所作,取黄母戴胜之义也。”剪出人形、动物形图案做什么用?一是贴在窗户上,一是贴在美女的发髻上。这些贴画是有名字的——人胜。最早,这是模仿了中国传说中的最牛的女性——西王母的头饰而命名的,名之为“胜”。于是,有一种鸟儿也跟着沾了光。因为它头上的羽毛漂亮,就像是“戴”了“胜”,便被人们名为“戴胜”。

  人类,在庆贺自己生日的时候,自然要将自己打扮得更漂亮些。

  历代的诗人们,喜欢在人日写诗以示庆贺。

  今天,甲辰龙年的人日,我们一同来读两首杜甫写的诗。

  《人日两篇》是晚年的杜甫于唐代宗李豫大历三年,即公元768年新正月里,在夔州写下的两首诗。此时的杜甫57岁,要是放在今天,在机关里,他是连退居二线的年龄还没到呢。但对于杜甫来说,他确实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晚年,接近生命的终点了。

  此前一年的秋冬,因为贫病,他动了要东游荆湘念头。那个冬天里,他比较开心的一件事,也许就是认真观赏了一回公孙大娘舞宝剑,并写了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在这首诗的前面,杜甫写了一则200多字的序。冬天里,他的耳朵已经聋了。

  春天来了,新年到了。他写下了这两首诗。

  先来读第一首。五言诗。

人日两篇(其一

唐·杜甫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

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过年了,那年是戊申。过年的那几天天气不是很好。从新年的第一天,直到正月初七,人日,天总是阴着,就像诗人当时极糟糕的心情。看看外面的世界,因为冰雪,莺鸟不能飞来;因为春寒,花儿也绽放得较常年常日要迟。

  杜甫的律诗可按前四句、后四句来读的。

  这首诗的前二联四句,写了新年到人日的天气,室外的寒景。这也为后两联四句写心情作了铺垫。

  看云,白云随着白色的水而落下了;看山,紫山竟被风吹得显得有悲哀意了。为什么有如此的感伤呢?因为杜甫知道,“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南朝宋鲍照在《拟行路难》诗之十三中有这样两句:“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唐代诗人卢纶《逢病军人》诗中也有:“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原来杜甫是慨叹自己老了,他说,不必费心再和别人对比黑发多少了,因为蓬乱的鬓发早就稀疏无几了。

  杜甫老了。他才57岁,应该不算老。可是,在两年后,28个月不到,诗人便在耒阳长眠了。

  再来读第二首。七言诗。

人日两篇(其二)

唐·杜甫

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

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

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诗人说,这一天是普天下的人们共同的节日,那就跟随风俗同大家一起谈笑过人日吧。

  过节,总得喝酒。喝的是什么酒?柏叶浸制的酒。古代风俗,以柏叶浸酒,元旦共饮,以祝寿和避邪。汉应劭《汉官仪》卷下:“正旦饮柏叶酒上寿。”南朝梁庾肩吾《岁尽应令》诗:“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应时的酒,节日的菜,更有人日戴起来的“胜”。多有兴致啊。

  节日的酒,越喝兴致越高,越喝兴致越浓。歌咏之余,不够手舞足蹈起来,又拔剑舞弄起来,更弹琴自娱自乐。因为早春来到,人的节日,人应该有新的面貌,应该有新的斗志。何必担心“行路难”?何必担心理想抱负在现实中无法实现?那些,都且放到一边去。我们,在人日尽情欢乐啊!

  人日,是杜甫的心中重要的节。杜甫咏人日的诗还有一首,《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高蜀州,是诗人高适,比杜甫年长八岁,是唐代获封侯的诗人。高适在成都任蜀州刺史,曾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杜甫许多的帮助。高适写过一首《人日寄杜二拾遗》。

相关文章

龙年大年初一,赏阳台上的水仙花

正月初五,我在珠溪古镇赏蜡梅

人日:又一个被国人遗忘的节

大年初一到初六,是“六畜”之日,六畜兴旺了,初七才是人日

正月初七,人日,人类的诞生日

唐代诗人咏人日诗五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