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奇妙的中药,止咳是灵丹、祛痰是妙药、退烧是良品,还抗肿瘤

 神希园 2024-01-09 发布于湖北

这是「神希园的第 394 期 原创

作者 l 神希园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对于中药麻黄这味中药,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就注定成为一个焦点式的中药,由于麻黄的药性猛烈,为发汗峻药,因此让后世医家又爱又恨,甚至在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中,还将它称之为“虎狼之药”。导致现代在中医的临床中,很多医家依然对麻黄这味中药芥蒂很深。很多医家都知道麻黄是一味好药,但奈何它的药性彪悍,犹恐驾驭不住。因此,很多医家宁愿将麻黄这味中药“雪藏”,也不愿意用它出现差错,因为误用麻黄的后果,可能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但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医圣张仲景对麻黄一药,可谓是颇为喜爱,而且创立的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越婢汤、麻黄加术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升麻汤、乌头汤等方剂里都有麻黄的参与,由此可见,麻黄这味中药,只要你用得好,必有药到病除之妙。所以,如何科学的使用麻黄汤,就需要了解医圣张仲景在使用麻黄这味中药时的方证,以及煎服方法。只要方证对应,煎服方法到位,基本上“麻黄一到,疾病赶跑

麻黄汤的作用究竟有哪些?读懂《神农本草经》,就已经对麻黄这味中药的功效,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了。对于麻黄的功效,在《神农本草经》中说的比较详细,第一个是“发表出汗”,第二个是“去邪热气”,“除寒热”,第三个是“止欬逆上气”,第四是“破癥瘕积聚”。对于麻黄的适应证,《神农本草经》说的比较简洁,主要是“中风”“伤寒”“头痛”“温疟”。也就是说,从《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对麻黄的主要功效已经得到了诠解,不过后世医家对麻黄的认识,终归也是锦上添花。

对于麻黄这味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之后,历代医家对麻黄的作用,也在逐步探索,尤其是《日华子本草》对麻黄的作用可谓是进行了别具炉锤的论述,将麻黄的作用分为了几段,首先强调麻黄“通九窍,调血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调血脉”的作用类似现代对心血管方面的调理;其次是麻黄在“开毛孔皮肤,逐风”,这个类似现代发汗的作用;再次是“破癥瘕积聚,逐五脏邪气”,这个类似现代的抗炎抗肿瘤作用,“退热”类似现代解热的作用;最后是御山岚瘴气”,类似现代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而这些特殊作用,都被现代药理予以证实。

对于麻黄这味中药,现代药理对它的研究可谓是十分深入,而且是从多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发掘,早些年的药理研究发现,麻黄具有发汗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利水消肿,中枢兴奋,强心、升高血压,抑制肠肌收缩,抑制腹泻,降血糖等药理作用[1]。随着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麻黄具有正性肌力及调控血压,利尿,抗肿瘤[2];抗变态反应,抗氧化,抗凝血,免疫抑制,抗病原微生物,促进脂肪细胞合成,松弛胃肠道平滑肌和排空胃肠道内容物[3]等药理作用。另外,药理研究发现,麻黄可以兴奋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也可使动脉、脑、肌肉血管扩张,用于治疗中风;还可使皮肤血管收缩[4]等药理作用。

而正是由于现代药理对麻黄的深入研究,现代临床中,麻黄的应用场景逐渐变得多起来,也有诸多医者认识到麻黄这味中药只要用好了,就是实打实的良药,根本不是什么“虎狼之药”。在现代临床中,麻黄可用于治疗内科疾病(感冒,咳喘,急性肾炎,黄疸,心律失常,痹症,遗尿,腰痛),外科疾病(银屑病,荨麻疹),妇科疾病(产后病,经前综合征),儿科疾病(小儿腹泻),男科疾病(不射精症),五官科疾病(酒渣鼻),疑难杂症(雷诺病,面瘫,牛皮癣,重症肌无力)等病症[2]。不难看出,麻黄这味中药,早已不局限于治疗外感疾病了,至于古人对于麻黄“治感第一要药”、“治肺经之专药”的先入为主,早就应该“刮目相看”了。

对于麻黄这味中药,它的量效关系依然独具特色,有研究发现,麻黄的临床用量为3~82.8g,其中当代医家的用量为3~50g;如果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非化脓性中耳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常用量为3~12g;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颅内肿瘤,免疫性肺间质纤维化,癔症,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时,常用剂量为6~30g;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如多发性扁平疣、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皮肤瘙痒证、银屑病、湿疹、神经性皮炎、寻常痤疮等疾病时,常用剂量为3~15g;用于治疗外感发热,顽固性牛皮癣、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急性肾小球肾炎,肠运动功能紊乱性腹泻等疾病时,常用剂量为15~50g;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不孕症,雷诺氏病等疾病时,常用剂量为6~15g;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常用剂量为3~50g;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时,常用剂量为12g[5]。如此说来,麻黄一味中药,如果能够合理配伍,并且掌握好它的量效关系,那么,麻黄这味中药在临床中所发挥的力量,那是令人不可思议的。

不过对于麻黄这味中药,它的第一标签,那就是止咳是灵丹、祛痰是妙药、退烧是良品,不仅如此,还是抗肿瘤、抗病毒的良药。不过,由于麻黄的发汗之力峻猛,多用于伤寒表实证,对于虚证大都不可使用,如清代顾靖远《顾松园医镜》记载麻黄“非冬月伤寒及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汗多亡阳,能损人寿,戒之戒之”。其实这一说法,最早可能源自宋代的《开宝本草》,其中所说麻黄“不可多服,令人虚。而麻黄的发汗之力也的确很强,因此,对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肺肾虚喘的人群,不宜使用。除此之外,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因此对于失眠患者来说,要谨慎使用;麻黄具有升压的作用,因此高血压患者以及运动员不可使用。另外,对于特殊人群来说,孕妇忌用,小儿、老年患者以及体质虚弱的人群,要慎用。当然,在使用麻黄的过程中,炮制、配伍、煎煮方法等都可以抑制麻黄的峻烈性能,因此,在临床使用时,一定要合理运用。只要合理运用,方药对证,往往大有奇功!

参考文献
[1]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杨昕宇,肖长芳,张凯熠,等.麻黄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2):2874-2877.
[3]卓小玉,陈晶,田明,等.麻黄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1,38(2):80-83.
[4]任海波,王迎春,麻景梅,等.麻黄的活性成分与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21,18(4):396-399.

[5]杨娜,邸莎,赵林华,等.麻黄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吉林中医药,2019,39(10):1287-1290.

温馨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方药或治疗的推荐,不能代替医疗建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如有诊疗需要,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END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而告之——
中医改变生活,好物走进生活
学中医,有前途

关注公众号@神希园  设为星标

本公众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
留言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