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智,亦无得。

 知本学社 2024-02-10 发布于山东

《心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无智亦无得。

这句话如何理解,决定了你的水平,决定了你的智慧深浅。

为什么修行到极致,无智、无得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无智、无得”中的无,不是没有的意思。不论是有、还是没有的理解,都是偏颇的。世上的事,根本是不可以用有、没有解释的。这里的“无”,指的是一个动态的词,就是不可以认识、认定的意思。

本性元自清净。自性清净。这都是佛家的话。我就举例说明这个道理。

太阳,我们称之为有大德。为什么我们称之为大德?因为我们的生存赖之它。因为有太阳的存在,我们的生命得以生存。但事实上,太阳的“德”,并不是为了我们的生存而存在。太阳的存在,是其自性本就具足,是其天性使然。不论我们的生命是否存在,太阳仍然是这个样了,它不会因为我们的需要而放出光和热,也不会因为我称之为大德而放出光和热。太阳之所以是太阳,中它本性如此,自性如此。太阳的德,是我们感恩它,称之为大德。

古人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李树没有说什么,但是因为围绕在它们下面的人多,就在其树下成了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的果子。这果子是其“得”。人们能够得其果,称它们有德,因而下自成蹊。桃李结果子,是它们的天性、自性,并非为了迎合人们的需要。所以,它们自性中并非“有德”。

智慧从何来?

智慧的来源,是人们仰观天相、俯察地理,看天地万物,得其行迹,因而有所感悟。知鸟飞、懂鱼潜,晓虎之力,明鹤之盈。后而知其所以然,由此形成了“智慧”。但对于天地万物,也是它们的天性使然,对于它们,本来无所谓智慧与否。智慧的出现,还是因为人们的需要。若非人类的需要,皆无智慧,亦无德。

所以,天地,以及天地万物,其本性无智、无得;之所以有智、有德,皆是人的需要而在。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是悟到了根本。清净的自性,本来具足;自然的天性,原本皆无。

所以,不论求德,修德,都是未及也。待到及,就不会涉及智、德。那些以德自居、以智自许者,都着于痕迹,不及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