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烧七常识

 老李一脉知微 2024-02-21 发布于河北

一、由来

烧七习俗源自先秦时的“魂魄聚散说”:人初生时,以七日为腊,一腊一魄成,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后以七日为忌,一忌一魄散,四十九日而七魄散,所以烧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


相传对逝者数“七”祭奠,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相传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太子“死后每隔七天要由亲人为其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前后共七次,至七七四十九天止,使其灵魂得以顺利超度。”太宗死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于是便形成了现在的烧七习俗。


二、烧七的规矩

数“七”祭奠,减轻痛失亲人的悲伤和死者家属的压力,现在的做七次数,多数由原来的七次改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也就是所谓的烧大七)。


按照传统的丧葬习俗,给死者烧一七、七七时,应以死者的儿子为主,也就是烧七所用的必需品,全部由儿子采买。因为儿子是家族的传承人,做七要有头有尾,所以多数地方的一七、七七都是由死者的儿子主办的。

“七七"结束后,烧七也就结束了,人们会撤掉灵堂,直到这个时候孝子才可以“剃头”、“修面”到亲友家做客。


一七又叫烧头七。民间说法,头七的时候逝者尚能认人,谁参加了烧七祭祀,他心里清清楚楚,以后每个七都会盼望他来。所以,如果子女有离得远的,怕以后万一哪个七不能参加的,头七最好不烧,免得逝者以后每个七都盼望他来烧七。

头七之时我们准备的“饭菜”应包括 :祭拜土地公的“一份三牲”, 诸如猪肉、鸡肉、鱼和酒;祭拜死者的有“五味碗” “十二道碗”和其他果品,例如米饭、芹菜、菜头等等,每一道菜都有着极好的寓意,蕴含着对死者的祝愿。在准备“纸钱”的时候应该注意:在祭拜土地公之时,应该用福金;祭拜死者之时,应该使用银纸。


二七谐其音为儿七,一般只有儿子们参加祭祀活动,本家亲邻和女儿都不参加。


三七是五七之中比较大的一个七,一般子女都要参加,本村近邻和主要亲戚也可参加,因参加的人较多,烧完七后主家要待客。

按丧事习俗,“一七,二七”上坟烧纸祭祀以女儿、儿子为主。“三七”则不然,俗话说“女儿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因此,“三七”时出嫁的女儿就不来“烧七”,要由死者的儿子、儿媳为主。


四七没有什么讲究,一般只是自己子女参加。


五七是最大的一个七,要扎纸房子扎马,远亲近邻,能到的都要到,子女要摆祭,即以生猪头、活鸡和活鲤鱼摆三牲祭。上坟的人要在把头的主持下,一个一个轮着磕头,仪式是比较隆重的。五七的祭品必有饽饽,但必须是光头的,类似圆馒头的那种。祭祀活动后要大宴宾客。以后的六七,七七客人就不用来了。七七也就是“尽七”,七七四十九天已过,下次上坟的时间也就该百日了。五七物品准备:黄金、白银、纸币、蜡烛和香,还有鲜花、水果和先人喜爱的东西。



六七,谐其音为留七,即所有的亲戚朋友在内,不能每一个七都参加,要留一个七,如果前面的七都参加了,这个七就不要参加了。


七七又称遍七或断七,是烧七祭祀的最后一个,但这个七不大,只是子女或本家近邻参加。烧七七都需要准备:烧纸、金银元宝、金银桥、供品。


在烧七的日子里,如果逢到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这叫天七,也叫逢七,说明死者罪过比较大,要好好为其超度,免得其到阴间受罪,所以这天要按着逝者的年龄,往坟头上插三角形的小白旗,以为逝者赎罪。

所谓的“烧七上坟犯七”就是以农历推算,在“烧七”进行时,每隔七天上坟的日子如果遇到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些日子,就称“犯七”。

民间流传有这样的说法,“犯七受罚,阎王打他,无处藏身,躲在莲花盆下”。因此,在部分地区就有了七天烧纸时坟头上放莲花盆的习俗。

所谓的莲花盆当然也是一种象征性的,就是用纸做的盆和莲花,在“烧七”遇到“犯七”的日子,把莲花盆放在坟头。人们认为,这样亡者就能躲过一劫,免去灾难而不至于受罚。这“犯七”的做法虽然有点迷信,但也是人们对过世老人的一种孝道心理,免得过世的老人在阴间受罪。


俗话说:人死忌讳三六九,烧纸要躲三个七。人死的时候,逢三,六,九,是不能出殡的,因为活着的人常把三六九,作为出行的吉日,言外之意就是,这几天送过世的人,有跟着去的意思。这个民间忌讳并不可取。



三、七七之外的其他祭祀


烧七之外,还要烧一个百日,三个周年。百日的计算方法是,从去世那天算起,农历三个月加十天,不论大进月小进月,也就是不以实际天数,即如果五月初八去世,百日则为八月十八日。百日之祭,小于五七,但大于其他七,子女及亲邻一般都要参加。


周年即按去世那一天为忌日,每年的忌日为周年。在农村,一周年比较重视,二周年一般不重视,三周年最为重视。


三年的时候,和五七一样。要扎纸扎马,不过白马换成枣红马,烧完这个在三年,意为守孝期满,以后再不用烧七祭祀了,只是每年春秋两祭才能上坟祭祀一下。


三年的时候,子女或其他近亲晚辈,都要摆祭,和五七一样轮番磕头。三年的祭品,必有大枣饽饽,两个老人都去世,要用10个大枣饽饽,如果只有一个老人去世,则用5个大枣饽饽。现在,如果父母双亡,一般趁最后一个去世者烧三年时,为先人树碑。三年是最后一个七,所以要大宴宾客,以示对亲戚朋友的感谢。


在这三年之内,除了烧七祭祀,每逢逝者生日,要为其过生日,子女参加,到坟头祭祀叩拜,祭品为生日面。


总之,农村的烧七祭祀是比较讲究的,近亲叩头要三拜九叩,远亲一般叩四个头,所谓人三鬼四,给活人磕头是三个响头,给死人磕头是磕四个。每个七的主祭品也各不相同,包子、面条、饺子、面鱼、饽饽,各有讲究。一七饺子二七面,三七饽饽圆又圆,四七供上荷包蛋,五七饽饽六七包子,七七随意。烧七祭祀是对先人的一种纪念活动,应该继承和发扬,但是其中的一些繁琐细节和大吃大喝之风应该革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