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热胃痛,二味神药你要知道!

 青龙中医 2024-02-22 发布于山东

胃痛有虚寒,小建中有良效;寒实证大建中汤;热证芩连栀子之类;但是热证兼夹不同,需要兼顾治疗,比如夹痰,夹湿,夹瘀,夹气滞。

以前治疗一个网友咨询,胃痛,西医检查慢性胃炎,还有幽门螺旋杆菌。我查舌苔偏厚薄黄腻,舌红,尿黄,大便偏稀黏。经常嘴唇生疮;胃痛特点生气加重,吃凉吃辣都能加重,而且胃部怕冷,显然肝火犯胃,湿热内蕴。

因此考虑既能清肝胃之火,也能祛湿热方,开了越鞠丸加减:

苍术10克,栀子10克,神曲10克,香附10克,黄连6克,生姜1片,茵陈15克,陈皮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甘草3克,五剂日一剂。

二诊患者胃痛大减,舌红减轻,我嘱咐原方,再合五剂,隔日一剂,善后。

三个月后遇到患者询问,药后胃痛一直稳定,也为去查。

那么热证胃痛如何治疗,下边给大家分析三方,学会这三方子,胃热痛,就不害怕了;什么幽门螺旋杆菌也不在话下了!

一:热邪夹痰胃痛

黄连 山栀(炒)各6克 陈皮 茯苓各4.5克 半夏3克(姜汤泡七次)草豆蔻仁(捣碎)甘草(炙)各2克

方剂出处:《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医学统旨》

本方即是以黄连栀子清胃热,二陈汤和胃化痰;草豆蔻温中行气化湿,反佐药,炙甘草缓和药性也能止痛。

全方以黄连清热为主,二陈汤草豆蔻祛痰湿为辅助,所以认为本方治疗热夹痰湿胃痛良方。

二:热邪加气滞胃痛

炒黑山栀、炒黑姜、川芎、黄连(姜汁炒)、橘红、制香附、苍术、神曲。

本方以栀子黄连清胃热,以橘红香附理气,苍术燥湿,神曲消食,川芎行气活血,姜辛温反佐。诸药合用清热理气解郁止痛功效。实际本方黄连栀子合越鞠丸加减。

另有一方清热解郁汤,出自《万病回春》

栀子(炒黑)6克 枳壳(麸炒) 西芎 黄连(炒) 香附(炒)各3克 干姜(炒黑) 陈皮各1.5克 甘草0.9克 苍术(米泔浸)2.1克 【用法】上锉一剂

本方较上方多了枳壳,少了神曲,行气之力更强,可以参考加减!

三,热邪夹瘀血胃痛

《医学心悟》清中汤治热厥心痛。

香附 陈皮(各一钱五分) 黑山栀 金铃子(即川楝子) 元胡索(各八分) 甘草(炙,五分)川黄连(姜汁炒,一钱)

水煎服。

本方也是栀子黄连清胃热,香附陈皮理气,金铃子散清热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胃痛特点不单纯胃痛,往往伴有胸肋疼痛,所以方子当中加了金铃子散,疏肝理气止痛

临床三方好好鉴别,夹痰栀子黄连合二陈汤加草寇加气滞,栀子黄连合越鞠丸加减,夹肝火肋痛栀子黄连合金铃子散加香附陈皮;瘀血再明显可以剂蒲黄五灵脂合失笑散之意。

当然清热莫要忘了反佐,加点生姜汁,或者吴茱萸之类,不能清热太过反而寒凉凝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