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现代与后现代的教育

 课程教学研究 2024-02-23 发布于浙江

后现代与后现代的教育——读《过程哲学与中国教育改革——探索中国教育改革的另一种可能》(温恒福 杨丽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8)前言

“当今时代的后现代化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大背景下,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以有机哲学和生态哲学等先进思想与文化观念为引领,立足于对现代性弊端的反思、批判与超越,积极推进生产方式、学习与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后现代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友善包容、和谐共生、繁荣幸福、持续发展的新世界的过程。”
【解读】这种后现代可能称为超现代更为准确——超越大工业时代的一个全新的时代,是对工业时代带来的经济致上、全救危机的一种否定和超越。这种超越是要建设一种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新世界。

“基于过程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后现代教育主张教育是教师利用学校环境与条件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生成的人,教师与学校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被学生摄入与吸收,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兴趣与影响的适切程度、强度和频率。教育不是对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加工改造,而是在接触与交往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事件促进学生学习、滋养学生成长的过程。学校不是加工生产“标准学生”的工厂,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与生活活动中吸收知识,增长智慧与见识,陶冶情意、锻炼成长、完善人格、健康和谐发展的乐园。教育的质量与成就不仅在于教学计划的完成、教育过程的锻炼与成长价值及保证学生过正常的积极的生活,更在于学生一生的健康与持续发展以及学生健康、积极、和谐人格的生成。”
【解读】后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教育是学生在教师引导和支持下,主动、积极、健康、和谐人格的生成过程。

“完整的后现代教育不仅反思与批判现代工业化教育的弊病,更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后现代教育世界,致力于培养更加富有人文精神、更加健康积极、更富有爱心与包容情怀、更有智慧与力量、更加善于合作与共同进步、更具有整体意识与生态意识、更富有创造性、人格更加和谐完善、终生持续发展能力更强的后现代人。”
【解读】后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一种更为远大的教育远景,培养后现代人,即培养能够超超现代性思想制约的,建设未来新世界的建设者。

“运用过程思维、关系思维、整体有机思维、生态思维、事件思维、相互内在思维、整合与融合思维、共生共进思维、滋养与渗透思维、启发引导与帮助思维、先进价值导向思维、持续发展思维等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推进教育文明的进步。”
【解读】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教育变革来说是关键性的。思路变了、眼界变了,才会有实践的创新性的变革。建设未来的教育,需要这样的创新。

“只有确立了有机哲学的立场和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反思与批判现代教育的弊端,才能找到解决现代教育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解读】“只有……才能……”这种说法就是太绝对了些。因为当代哲学不仅仅是有机哲学、建设性后现代哲学才是“后现代”的,以批判、重建现代性为已任的马克思哲也是后现代的,超越性的。我们应当把这些整合起来,建构自己的后现代教育思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