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练杨氏套路如何旋转两胯?记住两点就行了

 天下藏书490 2024-02-26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学太极,看大拳师直播

   你有997个好友已关注

关注

按钮
图片

图片

两胯旋转在杨氏套路里的具体运用,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太极拳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到了民国初期,也就是杨露禅到北京教拳以后,太极拳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大家逐步认识到太极拳的健身功能,过去练拳练的是功夫,是为了保家护院,是为了走镖,是为了混腕饭吃,健身本来是太极拳的副产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健身则成了主流,现在99.9%的人练习太极拳都是为了健身,我们大家应该面对这个现实。

随着太极拳健身功能的发掘,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过去太极拳的套路、身法、练法不太适合健身人群,所以为了适应健身人群,过去太极拳的套路也好、身法和练法也好都需要改进,这种改进是一种时代的进步,是为了适合健身人群,是为了适合太极拳的推广。在健身方面杨氏太极拳走得是最早的,陈氏随着杨氏也在改,但是陈氏没有杨氏发展的快。

我们现在看到的套路也好、身法也好、练法也好,和过去练武术是截然不同的,汪永泉老师生前有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杨氏练武和健身两种不同的练法和要求,杨氏经过祖孙三代的努力,到了杨澄甫这一代把练武和健身从套路、练法上彻底分开了,练武的这一块只在自己的子孙和少数弟子中传授,外面是见不着的,外面推广的只是健身架,当然它还叫太极拳。

陈氏在这方面迈的步子要小一点,陈氏还讲螺旋缠丝,所以它再怎么改螺旋缠丝这个东西不能丢,现在我们在杨氏太极拳里看不到螺旋缠丝了,所以才有了抽丝这种说法。

图片

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的区别

我们说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两者之间的区别,前面我讲过由三个基本元素组成的太极拳,哪三个基本元素?第一个是重心的移动,第二个是步伐的转换,第三个是两手的开合。我们说各门各派的套路不管是长套路还是短套路,都是由这三个基本元素组成拳式再组成套路,我们讲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的区别,基本上就是在重心移动和步伐转换上的区别

我们首先看在重心移动的方法上两者之间的区别。由于陈氏还保留着所谓的螺旋缠丝,所以它的重心移动采用胯走后下弧,老的练法是背丝扣,这些重心移动的方法无非是使你的身体上身形成一个左旋右转,从而实现以身带手。我们说螺旋缠丝,身体主干的转动是公转,稍节的转动是自转,稍节的转动一定是在身体公转带动下的转动,这是陈式太极拳最核心的东西。

杨氏太极拳重心移动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胯走下弧,身体左旋右转几乎是没有了,也就是身体重心左右的移动没有了,基本是前后的重心移动,所以这种前后的重心移动采用胯走下弧,或者说裆走下弧,这样身体没有公转了,所以就谈不上螺旋缠丝,但是不是说杨氏就不是以身带手了,它也是以身带手的,无非它前后重心移动的比较多,在前后重心移动的过程中胸向不发生变化,杨氏练起来比较容易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式的套路更适合健身人群,因为它简单易学

我们再看两者在步伐上的区别。陈氏和杨氏在步伐上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步伐的转换,包括各个方向的转身,你就要把重心坐在实腿上,虚腿才可能轻便灵活。不同的是陈式太极讲究“旋左胯开右步、旋右胯开左步”,这个跟杨氏太极拳在步伐转换上是不一样的。

杨式前后步伐比较多,把重心移到前腿之后,重心要稳固在实腿,也是一个旋转下沉,把重心坐在实腿上,这个“旋转下沉”,杨氏有的人叫“旋胯”,也有人叫“扣胯”,收步完了之后不停,直接把步子开出去。陈氏是“旋左胯开右步、旋右胯开左步”,也就是开步时实腿还要再旋一下,杨式太极拳没有这个要求。

图片

两胯旋转在杨式套路里边的具体运用

两胯旋转在杨氏套路里边的具体运用比较简单,重心移动大都是“裆走下弧”,即实腿的胯“一松一沉”,胸向不发生变化,就把重心移到了另外一侧,由前向后移或由后向前移都是如此。实腿的这种“一松一沉”还是为了腿脚蹬地,也就是实腿在蹬地时能够使上劲。

我们再看步伐转换,关键就是在实腿重心的固定上,不管叫扣胯还是我们说的旋转下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你的身体重心100%的稳固在实腿上。那么在你稳固身体重心在实腿的同时,虚腿的胯会往前往上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身体带动两腿,杨氏在重心移动的过程当中,也是要以身带手。在步伐转换的时候,练杨氏的朋友一定要掌握好这个旋转下沉,稳固重心。

我再归纳一下:我们练杨式的朋友,要学会两胯在套路里边的具体运用,只要掌握两点第一裆走下弧,实腿的胯一松一沉,蹬地移重心;第二掌握好在步伐转换的时候,实腿的一个旋转下沉,或者叫扣胯,一定要把重心稳固在你的实腿之上大家只要在这两点上下功夫,我可以保证练习杨氏套路的水平会有一个大的提高。

图片

练杨式太极拳如何防止膝关节损伤

练杨氏的如何防止膝关节损伤?

我觉得只要把握住两点,第一点是膝盖的位置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个三尖对照:鼻尖、膝尖、脚尖,这三尖对照本身没有错误,错在我们对三尖对照的理解上,把它理解成膝盖和脚尖垂直是错误的

我给练习杨氏的朋友谈过这个问题,前后的弓箭步,他们都是膝盖和脚尖垂直,我也看过一个全国冠军教大家练习步伐转换的时候,也说到膝盖和脚尖垂直,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说膝盖和脚尖的方向保持一致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你要说膝盖和脚尖垂直,绝对是错误的!

如果你的脚尖和膝盖垂直的话会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脚内侧悬空了,也就是说你的脚掌做不到平实踏地、均匀受力;第二如果你的膝盖与脚尖垂直,站在这儿5分钟你的膝盖准疼,道理非常简单,你的膝盖是别着劲、拧着劲的,刚开始感觉不舒服,时间长了准疼。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别劲、拧劲理解成膝关节没有自然吻合,我们练习杨式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你的膝盖外侧一定不能过脚掌中线!

第二点在步伐转换当中,在实腿旋转下沉的时候固定好你的膝盖。杨氏太极拳的步伐转换包括转身,不管你是把重心坐在后腿,还是坐在前腿,都要固定好你的膝盖,上步之前有一个摆脚尖的动作,摆脚尖这个动作就是要把重心坐在实腿,虚腿再摆脚尖,然后移动重心,重心移过去以后就是所谓的一个扣胯,在扣胯的时候膝盖一定不能外摆,否则是非常伤膝盖的,这一点大家必须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