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长统《昌言》卷4德教篇诗解6人主有常五不可諫孝亲忠君信人好不違也非孝好違亦非孝其得義而已

 琴诗书画情 2024-02-27 发布于山东

仲长统昌言卷4德教诗解6人主有常五不可諫孝亲忠君信人好不違也非孝好違亦非孝其得義而已

题文诗:

公卿列校,侍中尚書,九州之選,不與之從,

容言議諮,論古事訪,國正事問,四海豪英,

琢磨珪璧,染練金錫,何以昭仁,心於民物,

廣令聞於,天下?人主有常,不可諫者,

五焉一曰,廢后黜正,二曰不節,情欲三曰,

專愛一人,四曰寵幸,佞諂五曰,驕貴外戚.

廢后黜正,覆國家者;不節情欲,伐其性命;

專愛一人,絕其繼嗣;寵幸佞諂,壅蔽忠正;

驕貴外戚,淆亂政治;此爲疾痛,在於膏肓,

此爲傾危,比於累卵.然而人臣,破首分形,

不能救止,不忌初故,仁也以計,御情智也;

以嚴專制,禮也豐之,以財而勿,與之位亦,

足以爲恩;封之以土,勿與之權,亦足爲厚.

何必友,年彌世,惑賢亂國,然後於我,

心乃快哉!人之事親,也不去乎,父母之側,

不倦乎勞,辱之事唯,父母所言,唯父母之,

所欲於其,體之不安,則不能寢;飡之不飽,

則不能食.孜孜爲此,以没其身,惡有爲此,

人父母而,憎之者也?人之事君,言無小大,

無愆;事無勞逸,無所避也.其見識知,

則不恃恩,寵而加敬;其見遺忘,則不懷怨,

恨而加勤.安危不貳,其志險易,不革其心,

孜孜爲此,以没其身,惡有爲此,人君長而,

憎之者也?人之交士,仁愛篤恕,謙遜敬讓,

忠誠發內,信效著外,流言,愛憎無偏,

,人之短長.有負我者,我又加厚;

有疑我者,我加信焉.難必相,利必相及,

行潛德而,不有立潛,功而不名,孜孜爲此,

以没其身,惡有與此,人交,憎之者也?

故事親不,爲親所知,是孝未至;事君而不,

爲君所知,是忠未至;與人交不,爲人所知,

信義未至.父母怨咎,不以,正已審其,

不然可違,而不報也;父母欲與,人以官位,

爵祿而才,實不可可,違而不從;父母欲爲,

奢泰侈靡,適心快意,可違不許;父母不好,

學問疾子,孫之爲之,可違而學;父母不好,

善士,子孫交之,可違而友;士友有患,

待己而濟,父母不欲,其行故可,違而往也.

故不可違,而違非孝;可違不違,亦非孝也;

好不違也,非孝好違,亦非孝其,得義而已.

至孝必义,至忠必诚,至信必正,仁义真情.

【原文】

公卿列校,侍中尚書,皆九州之選也,而不與之從容言議,諮論古事,訪國家正事,問四海豪英,琢磨珪璧,染練金錫,何以昭仁心於民物,廣令聞於天下哉?

人主有常不可諫者五焉:一曰廢后黜正,二曰不節情欲,三曰專愛一人,四曰寵幸佞諂,五曰驕貴外戚。廢后黜正,覆其國家者也;不節情欲,伐其性命者也;專愛一人,絕其繼嗣者也;寵幸佞諂,壅蔽忠正者也;驕貴外戚,淆亂政治者也;此爲疾痛在於膏肓,此爲傾危比於累卵者也。然而人臣破首分形,所不能救止也。不忌(《全後漢文》注:當作「忘」)初故,仁也;以計御情,智也;以嚴專制,禮也。豐之以財,而勿與之位,亦足以爲恩也;封之以土,而勿與之權,亦足以爲厚也。何必友(《全後漢文》注:疑有誤。舊校云:恐當作「久」)年彌世,惑賢亂國,然後於我心乃快哉!(《羣書治要》卷四十五)

文】

公卿、列校、侍中、尚书,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的,如果不同他们平心静气地交谈商讨,不询问讨论古代典制、谋议国家大事、询问天下豪杰英雄、商议完善治国大计,怎能在百姓中宣示仁德之心,在全国扩大声望呢?君主常在五个方面不容易接受劝谏:一是废黜皇后废除太子,二是不节制情欲,三是专宠-个妃嫔,四是宠爱奸佞谄媚之人,五是放纵、看重外戚。废黜皇后废除太子,可使国家倾覆;不节制情欲,危害君主性命;专宠一人,就会断绝后代;宠信谄谀奸佞之徒,就会阻塞正直之人的上进之路;放纵、重用外戚,就会淆乱国家政治。这些会使国家病入膏盲,使政权危如累卵,即使臣子们肝脑涂地,也难拯救。不记恨别人以前犯过的错误,是仁爱;用理智控制感情,是智慧;以严谨的态度施行制度,这就是遵行礼制。给予丰盛财货,却不授予官职,也能够显示恩惠;封赏土地,却不交给实权,也能够显示优厚。何必让那些人长年累月弄权,猜忌贤臣,以致国家混乱,难道这样心里才痛快吗?

【原文】

  人之事親也,不去乎父母之側,不倦乎勞辱之事,唯父母之所言也,唯父母之所欲也。於其體之不安,則不能寢;於其飡之不飽,則不能食。孜孜爲此,以没其身,惡有爲此人父母而憎之者也?人之事君也,言無小大,無愆也;事無勞逸,無所避也。其見識知也,則不恃恩寵而加敬;其見遺忘也,則不懷怨恨而加勤。安危不貳其志,險易不革其心,孜孜爲此,以没其身,惡有爲此人君長而憎之者也?人之交士也,仁愛篤恕,謙遜敬讓,忠誠發乎內,信效著乎外,流言無所受,愛憎無所偏,幽閑(《全後漢文》作「闇」。注:《意林》作「暗」,知是「闇」字。)攻人之短(《全後漢文》作「攻己之所短」。注:本作「攻人之短」,从《御覽》四百六改補,「所」字从《意林》補。下句仿此),會友(《全後漢文》作「同」。注:本作「会友」,從《意林》、《御覽》改)述人之(《全後漢文》「之」下有「所」字)長。有負我者,我又加厚焉;有疑我者,我又加信焉。患難必相及(《全後漢文》作「難必相恤,利必相及」,注:「恤利必相」四字從《意林》補)行潛德而不有,立潛功而不名,孜孜爲此,以没其身,惡有與此人交而憎之者也?

故事親而不爲親所知,是孝未至者也;事君而不爲君所知,是忠未至者也;與人交而不爲人所知,是信義未至者也。

文】

人子侍奉双亲,不离开父母的身旁,不懈怠厌烦劳苦之事,只听从父母的话,只满足父母的喜好。父母身体不安,自己就无法去安睡;父母没吃饱,自己就无法进食。勤勉不懈于此,终身不改,哪有父母讨厌这样的孩子的呢?臣子侍奉君主,无论大事小事的进谏都无差错,无论多么劳苦也不推辞。其被君主记住并了解,则不依恃恩宠而反倒更加敬业;其被君主遗忘,则不心怀埋怨而反倒更加勤勉。无论自身安或危都不更改志向,无论形势险或易都不改变诚心。勤勉不懈于此,终身不改,哪有这样的臣子却遭君主憎恶的呢?人与人交往,要做到仁爱、宽恕、谦逊、礼让,忠诚发自内心,信用显扬于外,不听信流言蜚语,爱憎没有偏私,私下谨防指责别人短处,聚会多说别人长处。

有负于我的人,我对他更加宽厚;怀疑我的人,我对他更加诚信。别人有祸患灾难一定相帮, 暗中施恩于人而不图报,暗中立功而不求人知。像这样终生孜孜不倦,勤勉不懈于此,终身不改,哪有与这样的人结交还憎恶他的呢?

所以说,孝事双亲而不被双亲了解,是孝道没有行圆满;侍奉君主而不为君上所了解,是忠诚没有行圆满;与人交往而不被人了解,是信义没有行圆满。

【原文】

父母怨咎人不以正,已審其不然,可違而不報也;父母欲與人以官位爵祿,而才實不可,可違而不從也;父母欲爲奢泰侈靡,以適心快意,可違而不許也;父母不好學問,疾子孫之爲之(《意林》作「學之」),可違而學也;父母不好善士,惡子孫交(《意林》作「友」)之,可違而友(《意林》作「交」)也;士友有患故,待己而濟,父母不欲其行,可違而往也。故不可違而違,非孝也;可違而不違,亦非孝也;好不違,非孝也;好違,亦非孝也。其得義而已也。(《羣書治要》卷四十五)

文】

父母埋怨怪罪别人,而不去端正自己,做子女的知道父母这样不对,可以违背父母之命而不去报复();父母要给人官位爵禄,可是这人的才能实难胜任,可违背父母之命不听从;父母想追求奢侈靡费的生活,以使自己舒适快乐,可违背父母之命不予答应;父母不喜好学问,从而反对子孙求学,可违背父母意愿而去学习;父母不喜欢贤良之士,不喜欢子孙和这些人交往,可违背父母之命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朋友遇到忧患,等着自己去帮助,父母反对前去,可违背父母之命前去帮助。所以不应该违背的却违背了,这是不孝顺父母;应该违背的却不违背,也不是孝道。-味讲不违背,这是不孝; -味地喜欢违背父母之命,也是不孝。这都要看是否符合道义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