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过后的养生之道

 zhangshoug 2024-02-28 发布于浙江

中医:春节过后健康亮“红灯”,与“五劳七伤”有关,这样缓解方为养生之道!

 云修行 2024-02-28 07:36 山东    土豆微信         

图片

图片

道医课堂

道医课堂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济世度人之教义,以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医文化及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古之道医者,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施医。

公众号

春节过后,不少人出现了消化不良、腹胀反酸、浑身酸痛、身体疲惫、视力下降等问题,健康亮起了“红灯”,这是怎么造成的?

这些和中医中的“五劳七伤”有关,陈丽凤医师介绍,“五劳”,“七伤”是中医学的两个术语,在中医看来,视、卧、坐、立、行五种动作持久过度,均能伤及血、气、肉、筋、骨,劳逸结合方为养生之道。

五劳与“久”有关,长期劳作需休息

图片

《黄帝内经》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所谓的“五劳”实际上都是因为视、卧、坐、立、行五种活动,过“久”所导致的。

首先是五劳之“久视伤血”。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藏血”,目得肝血滋养才能视物、辨物。

所以,久视易伤肝血,从而导致肝血亏虚,所谓久视就是用眼过度,长时间看电脑、看手机、看书等,可致视力疲劳而耗伤血液,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头昏目眩、心悸、失眠等血虚症状。

其次是五劳之“久卧伤气”。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久卧阳气不生”。如今有不少人喜欢“躺平”,其实长期卧床会导致呼吸功能减弱,不利于气机的舒畅条达。

此外,中医讲“肺气宣降之力衰缓,气血推动乏力”,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过久,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过度的睡眠和平躺还会导致肺气不足、疲倦乏力等。

其三为五劳之“久坐伤肉”。不少上班族都有长期坐在桌前工作的情况,然而在中医看来,“脾在体合肉”,久坐伤肉也就是久坐伤脾。

过度久坐会使下肢脾胃经络气血运行滞缓,从而影响脾胃的运化与吸收,消化功能下降,也就会导致体质虚弱等症状,导致消化不良,吃饭不香。

其四为五劳之“久立伤骨”。长时间的站立以骨骼支撑人体重量为主,久站会导致骨关节气血的瘀滞,使骨骼关节产生异变,引发腰膝酸软等症状,因肾主骨生髓,所以,长时间站立也会进一步损伤肾的功能。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如果长久站立,会使得骨质疲劳而受损伤,肾不能养骨。同时,下肢静脉回流不畅也会造成腰酸、背痛、膝软、足麻、跗肿等症状。

最后为五劳之“久行伤筋”。长时间走路,关节筋膜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极易受损。肝主筋,筋膜赖肝阴以滋养,过度活动,易损耗肝阴,诱发筋急和抽筋等症状。

适当的走动或跑动,有利气血的流动,但如果行走时间过长,肌肉和肌腱尤其是下肢关节周围的肌腱、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可能会因过劳而受损。

七伤与“过度”有关,凡事须有节制

图片

所谓的七伤,是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详细记载:“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

首先为“大饱伤脾”。中医讲究“饮食有节”,暴饮暴食会加重脾胃运化负担,过饱还会导致气郁中焦,从而损伤脾胃的功能。

其次为“大怒气逆伤肝”。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适度的怒气发泄可预防肝气郁结,但大怒则会导致怒气上逆,损伤肝阴,诱发肝阳上亢之证。

长期生气也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而肝气郁结会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如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其三为“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也就是勉强用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举重,或是长时间坐在潮湿之地,会诱发腰痛和受到寒湿侵袭,损伤肾的功能。

其四为“形寒饮冷伤肺”。中医认为,肺主卫外,体表被寒邪所侵袭或饮冷损伤脾阳,会进一步损伤肺卫之气,诱发咳嗽等症。

身体一旦受凉,或吃了寒冷的食物,肺为娇脏,容易受伤,就会出现咳嗽、咳痰、流鼻涕、鼻塞等问题。

其五为“忧愁思虑伤心”。心主神志,忧愁思虑,耗伤心神,心气血亏损可进一步诱发易恐、健忘等症。

当今社会压力大,很多人难以做到劳逸结合,忧虑过度,容易出现抵抗力下降、失眠、神经衰弱等问题。

其六为“风雨寒暑伤形”。风雨寒暑等邪气一旦侵袭机体,容易损伤身体的形态、脾胃和相应的生理功能,因此应注意“春捂秋冻”,以防邪气外侵。

其七是“恐惧不节伤志”。肾藏精,精舍志,恐伤肾,房事过度则肾精亏耗,因此过度的恐惧与房事的不节制,会损伤肾精,导致思维迟钝,记忆力、意志力下降。

劳逸结合为养生之道,八段锦可缓解

图片

如何预防“五劳七伤”?首先就是要避免一个“久”字,无论什么劳作都要适可而止,作息规律,适当锻炼,劳逸结合,调养身心,这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例如,坐三四十分钟后最好就起来活动,还可以推揉小腹周围穴位或其他相关穴位:足三里、上巨虚、丰隆等。

在传统养生操八段锦中,有一个动作叫做“五劳七伤往后瞧”,这是专门针对“五劳”和“七伤”进行保健的动作。通过头肩部的扭转、肩肘、手缓慢外旋及回收,调动手阳经和手阴经的经气,增强抗邪能力,常练此式可以有效预防内外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其原理是,手臂上常常是阴经在前、阳经在后,手臂从里转到外,再从外转到里,其实是把阴经、阳经都打开了。

“五劳”是内伤,阴经主内;“七伤”是外伤,阳经主外。所以,这个动作在旋转手臂、锻炼阴阳经脉的过程中,可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效果。

保持良好心态,做到“形神合一”

图片

中医认为疲劳损害身体是按以下过程进行变化的:“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积劳成疾”。

过劳、情志、外邪等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引起的疲劳,多以肝、脾、肾三脏的损伤为主。

肝主疏泄,有疏通气血、条达情绪的作用。肝郁气滞则引起脾胃失和。

脾主运化,主肌肉,脾运失常则不能生化营养精微物质,可使肌肉四肢无力。

肝主筋,肝的精气衰则筋不能动。

肾藏精,主骨,肾气伤则精力不济,筋骨酸软,未老先衰。

总之,由长期疲劳而演变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个多组织器官虚损、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由多种原因引起,仅靠单一的治法难以奏效,中医药介入疲劳的调养,独具优势。近年来,国内外采用中医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保持良好心态,做到“形神合一”,合理组织锻炼和劳动也是预防过度疲劳的重要因素,注意劳逸结合,恰当安排工间暂歇和工间休息。

其他措施如改善劳动环境卫生,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宣传劳动、运动生理卫生知识,加强医学监督,改善伙食,搞好卫生保障。

本文作者:兰云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