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自渡最好的方式,就在这六个字

 黎松松 2024-03-02 发布于北京

佛经中说:“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如果你觉得人生太苦,不如读一读西藏密宗修行大师米拉日巴尊者的故事。

他在求法之路上,历经诸多困苦和磨难,却始终不曾放弃,而是接受磨砺,勇猛精进,最终征得圆满果位,成为一代宗师。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最好的自渡,是低谷时不颓,受挫时不染,对自己不欺

若能做到这些,这世上的苦,也就不再是苦。

1 自救的秘诀,是不颓

米拉日巴是宋代西藏的密宗大师,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

他的祖上非常富有,先祖琼波觉赛自幼学习教法,成年后除了打理牧场,还为人治病,常为村民服务,家业就兴盛起来。

到了第四代,轮到米拉日巴的爷爷多杰森格掌家,他也很有本事,懂医术,也善经商,却因生性好赌,被江湖老千施计谋骗走了全部家产。

一无所有的他只得携家眷远走他乡,重新开始生活。

米拉一家并没有因此被击垮,米拉日巴的曾祖父,即多杰森格的父亲开始为当地的乡人念经诵道,消灾免难,换取收入,积攒财富。

他用实际行动激励着儿子:“我们一直都是以智慧和勤进振兴这个家族的。我也相信你将发挥自己强大的正念。但,真正的胜利,是鼓舞你的内心永续的斗志。”

多杰森格也不再一蹶不振,他改邪归正,永不再赌,把精力全都放在了经商上,每日辛勤工作,日积月累,也积累了不少财富。米拉一家也日渐恢复了往日的兴盛。

米拉家族将这种精神品质,传给了米拉日巴,成为了他日后走出困苦最有力的支撑。

真正拯救一个人的,不是他的智慧和勤进,而是他内心永续的斗志。

低谷时,可以失意,但不能颓废。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只要内心的斗志还在,就不怕找不到属于你的天空。

2 忍耐的秘诀,是不染

在祖辈的努力下,米拉日巴成了妥妥的富三代,从小过着王子般的生活。

然而七岁那年,父亲病死,叔父和姑母夺取了他家的全部财产。一夜之间,他们由富人沦为乞丐。

母亲对迫害他们一家的仇人恨之入骨,要求米拉日巴必须完成复仇。

无奈之下,少年米拉日巴修习了黑法,用咒术害死了35条人命,并毁坏了全村的庄稼。

大仇得报,母亲如愿以偿,米拉日巴却夜夜不安,他为自己造下的恶业悔恨不已,于是远走他乡,投到玛尔巴上师的门下,一心想要习得正法,以求解脱之道。

玛尔巴为了磨练他的意志,变着法儿地刁难他,羞辱他,令他吃尽苦头。

明明说好,只要盖好碉房就传法给米拉日巴,却在即将盖好的时候改变主意,让其拆掉重建。

碉房反反复复拆建了三次,玛尔巴的承诺却从未兑现。

米拉日巴受尽了折磨,不但要忍受劳作的艰辛,身体的疼痛,还要忍受玛尔巴对他的打骂、嘲弄和羞辱,就这样几年过去,求法的事却遥遥无期。

精神上的绝望令米拉日巴几次想到自杀,然而为了求得正法,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忍耐,忍耐,再忍耐。

上师玛尔巴曾说,忍辱的要义,就是保持正念,不轻易对眼前的状况下任何判断。

我们常常误解了忍的含义,以为忍耐,就是压制自己脑中冒出的各种判断,以及由这些判断生出的感受。

比如,有人骂你时,你感到气愤或委屈,事情总是失败时,你感到气馁和悲哀,我们所谓理解的忍,就是把这些气愤、委屈、悲哀的感受压制下来,克制自己的情绪,变得没有情绪。

然而,真正的忍耐,是学会让自己的心停下来,不跟随任何情绪、感受和认知。

正如玛尔巴所说,忍耐,就是面对外境的艰难困苦,内心不起波澜,不再用过去的认知去推断当下的处境。

不对状况做出任何的判断,不对升起的念头或情绪做任何判断,仅仅体验当下,接受任何可能性,这才是忍耐的真正含义。

忍,不是克制情绪,而是不染。

忍,其实和任何人无关,没有一个需要忍耐的对象,它只是我们修炼自心的方法。

米拉日巴日复一日拆建碉房,看似在做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如同神话里,不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

但这忍受“无意义”“无结果”的过程,就是修行本身。

修的是什么?

就是随时活在当下的能力,以及一颗开敞的、接纳一切的强大内心。

3 修心的秘诀,是不欺

六年过去,米拉日巴修忍辱,修觉察,修精进,面对玛尔巴的刁难,他的内心渐渐平息。

他不再因为逃避不安而寻找安慰,而是开始观察和感受,去看清事情的原貌,不至于被冲动牵着鼻子走。

玛尔巴对他承诺:碉房还有三层,你盖完之后,我就传法给你,但如果你想去别处寻师,那就去吧。

此时的米拉日巴不再期望玛尔巴真能如他所说,在盖好碉房之后,就传法给他。

对他来说,求法之路,或许会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也不一定会有结果。

他不再祈求任何结果,只求由衷而为。

跟着玛尔巴的六年多,他没有学得他的任何教法,却在平实的劳作中,渐渐悟出了佛法的真谛。

修行不必有什么宏大的目标,能够做到不自欺,才是解脱之道的密钥。

日复一日的劳作,磨去了米拉日巴的傲慢和浮躁,他不再奢求非凡。

当他不再奢求的时候,也正是他求成的时候。

玛尔巴见他修行的火候已到,便传法给他,为他灌顶。

长年的苦修,终于令米拉日巴脱胎换骨。

南怀瑾曾说:“心即是佛,平常心即是道。”

道离我们很近,佛就在我们心中。

只因不肯平常,因此不能成就。

米拉日巴苦修多年,修的不过就是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写在最后

佛陀曾对阿难说:“要以自己为岛屿安住,以自己为庇护,不以别人为庇护。”

人生实苦,唯有自己才是最好的庇护者。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都不要失去斗志,保持正念,实事求是,日复一日地磨练自己,精进向前,所有的苦难,终将成就你的人生。

关注我,与君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