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军中将回忆中越战争:披露老山前线越军伤亡人数

 殘荷聽雨 2024-03-03 发布于北京

邓军瑞,越南南定省春长县人,出生于1928年,1944年参加工作,1945年入伍,198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1986年3月,由防化兵司令员调任第二军区副司令员,1987年底第二军区司令员武立突发疾病去世之后,接任第二军区司令员。邓军瑞经历了渭川前线(越方也称为河江战场,也就是我军所说的老山前线)战争的后半阶段,指挥越军先后与我军第67军、第47集团军、第27集团军、第37师交手。下面,就是邓军瑞对渭川前线的回忆。

1986年3月,当北部边境战争面临许多困难的时候,我的职务是防化兵司令员,国防部出于斗争形势的需要,调我到第二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到任之后,军区党委决定由我兼任河江前指司令员,接替因病长期住院的黎威密少将的工作。

在渭川-河江方向,我们和中国军队都投入了主力部队,时间长、规模大、战况激烈。早些时候,为了应对中国军队可能的进攻,第二军区不得不部署部队在边境地区的三个方向作战:老街省、莱州省和河宣省(后来分置为河江省和宣光省)。1984年4月之后,军区司令部判明了中国军队的意图,决定将主要兵力集中在河宣省渭川县方向。

除了原本就在渭川县布防的第313师之外,第二军区还迅速调遣了第314师、第356师增援前线,还一度调遣了第29军第316师,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其他军区的第312师、第328师、第325师、第3师、第31师等部队参战。

1984年7月12日,旨在夺回渭川边境各个重要高地的“MB84”反攻战役失败之后,第二军区司令部决定:要形成稳定的战场态势,打持久战,不能操之过急,边打边找到有效的作战方式;必须知道如何利用复杂的地形和密布的洞穴作为坚固的阵地阻止中国军队的攻击;与此同时,有必要适时轮换部队参战,以保证持续的战斗力,确保阵地始终牢固。

正是由于这一正确观点,我们挫败了中国军队在渭川前线的攻势。事实上,我们也严重削弱了他们的主力,最终他们不得不撤退,结束了在北部边境与我们长达10年的战争。

中国军队在渭川前线的最后一次进攻,发生在1987年1月。当时我们已经发现了爆发大规模战斗的迹象,对方每天有几百辆汽车在往来运输,这种情况是不同寻常的。我们也迅速作出反应,增强了一线阵地的兵力和火力,侦察分队和观察哨奉命严密监视中国军队的动向,并向及时上级报告。河江前指研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相应的对策,政治工作机关为部队长期战斗进行了思想动员。

前指指挥员和师长到部队检查战备情况,补充作战方案,指导部队完善工事、巩固阵地,后勤部门为一线阵地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比如弹药、粮食、干粮、药品等……部队做好了迎接大规模进攻的准备。

1987年1月5日至7日,中国军队出动了师级规模的兵力,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对我方13个高地发动了攻势,主要是台型高地、姑益山、1100高程、帕汉等。虽然中国军队在3天时间里发射了超过15万发炮弹,以支援步兵不断攻击(每天多达7个波次),但他们的攻势被我们的步兵火力和炮兵火力阻止,被迫撤退。

实施最后一场攻势(1987年1月5日至7日)之后,中国军队在渭川前线的主动行动次数逐渐减少,规模逐渐缩小,只有炮火袭击和小规模战斗一直持续到1989年。这一年,他们从渭川前线各个高地撤退。

根据我们的统计,从1984年到1989年,中国军队在渭川前线损失了2万多人,200门火炮,170辆运输卡车。在我们这边,经历5年的艰苦奋战,有4000余名干部战士阵亡,其中多达2000余人尚未找到他们的遗骸。有些高地因为不断遭到对方炮火的射击,原本茂密的植被荡然无存,露出了白色的岩石,这就是参战老兵们常说的“世纪石灰窑”。

点评:邓军瑞所说不错,1987年1月5日和7日,我第47集团军在老山前线实施了最后一次攻势(即出击拔点作战),但是他把作战的规模严重夸张了。我军进攻的目标为2个高地,他说成13个高地;我军出击的规模为2个加强连,他说成师级规模。

1月5日战斗,即我军北虎行动,出击目标为310号高地,参战部队为步兵第421团第7连加强团特务连侦察排(欠第4班)、喷火排第10班、工兵连地爆排(欠第4班)、通信连第4班、1营和3营炮兵连直瞄炮兵各一个排,编为奇袭队、第二梯队、预备队、直瞄火力队和破障队。战斗从7时7分打响,到7时50分全歼越军第313师122团2营5连一个加强排,9时整,出击分队全部撤回左3号、左4号阵地。此战共歼敌184人,其中出击分队歼敌43人,炮兵歼敌141人。

1月7日战斗,即我军黑豹行动,出击目标为425号阵地,参战部队为步兵第417团第4连加强团工兵连地爆排2个班、喷火排1个班、82无坐力炮3门、75无坐力炮2门、12.7高射机枪1挺、重机枪2挺。出击分队从3时30分开始接敌,7时与敌人打响,至8时06分,对敌人18个洞穴、工事打炸完毕,歼灭越军第313师第14团第9营第11连一部,随后转入坚守,至17时30分,全部撤回475号阵地。此战共歼敌353人,其中出击分队歼敌105人,炮兵歼敌248人。

这两仗打完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越关系趋于缓和,老山前线的战场温度明显下降,战斗烈度明显减弱,第47集团军后面的两支轮战部队,即第27集团军和第37师没有继续对越军阵地实施出击作战,“1.7”战斗成为了解放军在老山前线的最后一次进攻。

邓军瑞宣称给解放军造成2万人的损失,也是夸大其词。解放军在老山前线战斗负伤7413人、牺牲1800人,失踪18人、被俘6人,非战斗负伤387人、牺牲100人,总减员9724人。如果再加上军区前指机关、后勤分部系统、技术侦察分队和空军轮战部队的减员,至多也不会超过10000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