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洵这个人:不咋样

 王侠一家家外不 2024-03-04 发布于陕西

      很久以来,因为仰慕苏轼苏辙,对于苏洵这个人也想当然的崇敬。尤其读了他的《六国论》,更是觉得“一门三父子,个个大文豪。”但是阅读李一冰先生《苏东坡新传》我对苏洵的看法有多改变。

      苏洵这个人,算不上一个好男人。妻子程氏出生大家富户,下嫁苏洵,也是勤侍公婆,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她是一个心性好强,又能放下身段的好女人。她觉得日子不富裕,可以慢慢过,家庭没地位,可以努力考功名。于是,她默默承担了所有家务。可惜“一片冰心,照沟渠”。苏洵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她默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又不能表达在口。

      好在25岁时,苏洵有了考取功名之意 ,程氏内心欢喜,更是将家中大小事务包揽在身。熟料苏洵自恃聪明,不深究学问,两考名落孙山。程氏嘴上不说,心理“日落西山”般下沉。“苏老泉年二七,始发奋。”十几岁结婚,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程氏不仅要赡养老人,抚育孩子,处理复杂的家族关系,还要养着苏洵。好家伙,一读六年啊!史书记载苏洵27岁开始发奋:“下帷终日,兀然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者六七年。”封建社会,一个女人要操持养活一家人谈何容易,而且最要命的是这种“绝望”的等待。

      历史记载了苏洵的发奋励志故事,却没有因此为他背后的女人写一个字。当然,因为苏轼,程氏也是青史留名。由苏轼传中,苏轼与母亲关于“范滂”的对话,可见,程氏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后来,苏洵的女儿嫁给了程氏娘家子侄,被冷遇而死,苏洵大发脾气,与程家断绝来往,程家是谁家啊!?那是程氏的娘家啊,程氏默默流泪,默默叹息,默默伤怀,无可奈何。

      女人最怕生闷气,而苏洵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程氏的感受,可见是个绝对大男子主义或自私的家伙。

      苏轼兄弟京师应考,苏洵竟然撇下程氏及家中十几口人,陪两个已经成年的儿子去考试。他离开以后,程氏怎样生活,他没有考虑过。反而内心迁怒于程氏,对于程氏有点厌恶。可怜程氏,细弱的肩膀扛起了,苏家十几口人的日子,最终因为长期郁郁寡欢,劳累过度,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那时候,女人的命一小半在自己手里,多半在丈夫手中。苏洵给程氏的“气”,她用自己的生命消化溶解了。好一个薄情的苏洵。

     苏洵算不上一个有气节的男人。两个儿子高中,他感慨万分。想做官又不想参加考试。多次上书欧阳修,梅饶臣,富弼,韩琦,欧阳修爱惜人才,反反复复为他寻找机会,他竟觉得官职太低,薪水太低,不足以养家,辞不赴命。又是多次上书欧阳修,韩琦,最后,没办法,这两位大佬爱惜人才,商议给了一个八品官职。

      这种“老大不为,”一生晃晃荡荡的男人,舒服了自己,苦了女人,一生没有担负家庭负荷的男人真是百无一用。多亏他留下了几篇好文章,培养了两个好儿子,跟着沾光,负责谁知道一个畏葸求官的苏洵。

      苏洵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宋人有君子之风,朝堂上可以争得面红耳赤,朝堂下依旧喝茶聊天。但苏洵不这样,他痛骂王安石“误苍生”,斥责王安石“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而阴贼险狠……”,极口诋丑。这种党同伐异的态度令人不齿。欧阳修劝他结交王安石,他说:“凡是不近人情者,很少有不为天下之患。”他看不上王安石。我估计王安石从来没看过他。苏轼反对新法,但他并不诋毁王安石,他一生被贬和王安石不无关系,但他从不诋毁王安石其人,甚至在王安石下台后,隐居钟山,苏轼还去看望了他,而且相谈甚欢。与苏轼对比,苏洵就太狭隘了。

       一生不知油盐贵,两肩不担柴米重。这就是曾经误以为也是苏轼式的“大人物”的苏洵!

       2024.03.03于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