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后须知:10句话,点醒无数老年人,退休人必看!

 舒溪河畔 2024-03-04 发布于安徽

六零的回忆 2024-03-04 15:47 福建

俗语,又称“常言”,如其名,就是那些流传甚广、简单易懂的话语,自古有很多俗语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与生活息息相关,涵盖的领域也很广泛。

今天要聊的话题,就不得不提这句常言:“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

那么,这其中的“三不过”指的是什么?

想要知晓答案,我们先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寿文化”说起。

图片


祝寿礼俗

古代民间对寿诞礼的重视程度很高,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庆贺仪式更为隆重。

发帖

寿诞之前的一个月,过寿之人的儿子向寿星请示后,便向亲友、同僚、门徒、佃户等人送出请柬,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发帖”

请帖的写法也很有讲究:右上角写“谨遵家严(或母)之名,于某年某月某日祝家严(或母)花甲(古稀等)之寿,谨备薄酒一杯,请先生(或母)赐教。”在右上另起一行写上“光临”二字,左下角一排是发布时间。

图片

按照习俗,寿宴是万不可在寿辰之后举行的。

寿礼

比较隆重的寿礼,至亲、晚辈及受邀的人都要奉上贺礼,已出阁的闺女则要挑起礼包,除了贺礼之外,还要准备缝制衣裤鞋袜。衣服大多是蚕丝做的,象征着长生不老和长寿;凡是用来祝寿的东西,都得带着一个“寿”字。

寿桃是寿礼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但如果生日不在桃子成熟的季节,也可以用面粉做“寿桃”来代替。

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的寿礼,还会有寿联、字画等,像“松鹤图”、“福禄寿三星图”等。

图片

寿堂

庆寿一般都是在寿星的府邸里办的,寿堂肯定是设在正厅里,中间摆着太师椅;一张寿屏,红纸金字,挂在寿堂的墙上。

台门和正门上悬挂着彩球和彩带。寿堂张灯结彩,一根根大红色的寿烛上,雕刻着龙飞凤舞的“寿”字。八仙桌上摆有寿面、寿桃、寿糕、寿酒、寿笋等五福。

桌子两边摆着万年青,松柏等。

图片

祭祖

寿星的寿礼通常会持续三天。

在正寿日,寿星要穿上寿衣,破晓之时,便要请“长生菩萨”;到了中午,还要请“列祖列宗”。

在祭拜祖宗和长生菩萨的时候,还要燃放鞭炮和爆竹。

图片

拜寿

寿宴开始之后,乐队奏乐,寿星入座,亲友也依次入座。家中小辈按照辈分、亲疏、尊卑的顺序,对寿星进行“三跪九叩”的拜礼,口中还要说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之类的祝词,并送寿礼。

寿戏

拜寿礼过后,大户人家还会专门请来戏班子,演寿戏庆祝。寿戏中的剧目多为传统的喜庆、欢乐和圆满,特别是戏尾往往以“大团圆”收场,以示吉祥。

而寿戏通常也是连演三天。

图片

分寿

寿宴过后,主家要将寿面、寿桃、寿果等“长寿品”作为回礼,分发给亲朋好友,也他们共享天年。

旧时的“长寿品”大都是寿桃,寿面,寿糕,长生果,甘蔗等,而现在的寿礼则是方便面,蛋糕,花生,桃酥,巧克力,各样水果等。

图片

说完了“寿文化”,那什么年纪的人才开始过寿呢?

花甲之年

在古代,人们对自己的出生时辰十分重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谓的“生辰八字”,即以年、月、日为准,以“天、地、日、月、时”为支数,合为八个字符,称为“八字”,“生辰八字”在古代被视为与“命理”密切相关。

在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法”中,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正好配一周为六十年。

图片

这个被称为一个甲子,也叫花甲。所以,古人到了六十岁,就是到了“花甲”的年龄。

人们相信,一甲子的寿命,就是人生命的圆满,六十岁之后呢,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是一件很值得庆贺的事情,所以六十岁过得生日,被称为“花甲寿、六十大寿”。

当然,根据这“干支纪法”,还有“七十古稀,八十米寿”的说法。

图片

正如杜甫在《曲江》中所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岁的已经进入“古稀之年”。

“稀”,意旨稀少,说的是七十岁的高龄在古代不多见,享高寿不易,所以,古人便开始六十岁之后做寿。

图片


三不过

寿俗中,还要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习俗。

第一,做九不做十。

古人有云:九为极,十为足。任何事情都有满足的时候,满则溢,一旦超过十,就会有厄运降临。所以“十”这个字,就有了结束的含义,过整十的大寿,就像过了大限一样,非常不吉利。

而在古人看来,“九”这个数字有着好的寓意,与“久”同音,意味着生命长久,寿命长久,所以,“九”字很适合用于祝寿。

如六十大寿,都会提前一年来庆贺,俗称“做九”。

图片

第二,过“坎儿”

在民间,人们通常把“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这几年被称为“坎儿”,一般都不会在这几年庆寿的。

远古文明的产物《易经》中曾提到过,六为阴中之大者,如果是六十六岁的话,是阴盛阳衰的时候,古人在这个年纪会生不好的联想。

而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句话也备受老人的关注。其实这个说法呢,是源于《河洛图书》。

这本书籍记录着中国古代人对数字的尊崇拜。七十三,八十四就是从中河图五行中组合而成的,古人认为这两组数字是天地规定的寿尽之数。

图片

第三,父母在,不庆寿。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因为在古代,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都很落后,女子分娩就如同鬼门关走了一遭,所以这后半句的意思就是,比起自己的寿辰,但不如更好的感激母亲,是她给了你生命。

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技术的提高,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也开始延长。有些老人甚至都活到百岁之久。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若是家中有这等高龄的长辈,一定要更加爱惜,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会给后人带来福缘。

图片


结语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我们不仅时刻牢记家中老人的年纪,还要更加珍惜与老人相处的短暂时光。


88岁两院院士告全体退休人的10句话,点醒无数老年人,退休人必看!

阅读人生者 2023-09-21 10:42 江西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阅读人生者,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好看的图文、视频。阅读人生者与你共赏~

图片
......................................................................................................................................
秦老是我国唯一一位获准退休的两院院士,他的退休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令人羡慕,而且年近90高龄,还耳聪目明,一身无病,这辈子都没住过一天医院。
......................................................................................................................................
别人都好奇他是否有什么养生秘诀,对此他只回答了四个字——顺其自然。展开讲就是,该吃吃该喝喝,该说就说,心中不憋气,相信科学,不信“养生”伪科学。
......................................................................................................................................
另外,秦老以他自身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经历总结了10句话,送给每一位老年朋友,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一些启示。
图片
1.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人生有不同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女儿,中年时做妈妈,老年后当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
.........................................................................................................................................
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晚年就成为观众了。

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当龄时应恪尽职守,干得有声有色。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调整心态,进入新情况,无怨无悔。.........................................................................................................................................

在这方面,应该提倡有点超前意识提前作好年龄段转换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就我个人而言,我曾回顾一生说:30而立,我未立;40不惑,我常惑;50知天命,我知而不多;60耳顺,我有进步,但不够;70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点,我倒提前做到了。.........................................................................................................................................

现在,我可以自由地选择我想做的事,不为稻粱谋,不作名利求,择善而从,量力而行。
图片

2.老年生活质量,贵在心态

现实社会中,常有社会地位很高,经济情况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很普通的百姓,经济条件一般,但活得很愉快的。
.........................................................................................................................................
他们的差别在于心态,在于会不会安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勉强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图片

3.过于自苦不必要

我们这一代人在长期的革命历炼中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过于自苦。
......................................................................................................................................
中国传统观念是省吃俭用,为儿为女,外国人的观念则认为赚钱是为了花钱,儿女18岁以后自立,各过各的日子,平安无事。

看来我们有些观念是应该有所调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太为他们担心。

图片

4.分外之物不需要

我在普陀山法雨寺看到佛教学校墙报上有一则佛教故事。

甲乙二小僧与众僧友一起坐地修炼,一会儿来了一桃贩,乙僧与其余僧友起立观看,甲僧端坐不动。没过一会又来一枣贩,乙僧等人又起立观看。最后只得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无成。

这时乙问甲,在外界诱惑面前你为什么能坐得住?甲答,我们本来都没有想在修炼时吃桃或枣等什物,它们来了,我也并没有觉得需要它们。

我和你的差别只在于我在这些份外东西面前能够说:“我不需要”。
图片

好一个“我不需要!”人心的不平,往往在于不论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学会说“我不需要”,就可以摆脱很多烦恼。

尤其是老年人,在人生最后的光景里更应提倡不慕荣利,不相攀比,发挥个性,“自己过得好,就是好”。

图片

5.人走茶凉不奇怪

有些老年人常沉湎于过去前呼后拥,迎来送往的热闹场景,叹惜现在门庭冷落,寂寞空灵,“人一走,茶就凉”。甚至埋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真有说不完的苦恼。我看也大可不必。

人走了,茶自然会凉,不仅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倒掉,因为茶杯还有它用。

适应变化,懂得生活,能根据情况变化,作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图片


7.人生苦恼不自寻
自古是病找人、没有人找病的道理,烦恼也是一样,所以聪明的老人从不会自寻烦恼。

人到老年,脑力和体力已经走下坡路。世界是年轻人的,现实就是这样。

我们要学会知难而退,很多事情操太多心也无力改变,莫要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与健康。

另外,遇到烦心的事与人,谨记一个“容”字走天下。为人宽容,才能收获一片内心的净土。

图片

8.养老,根本还是靠自己

前几年,看到一本书《养老,你指望谁?》书中列举了现在社会上多种养老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亲属、保姆、组织、社会等等。分析的结果,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

靠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然后创造好条件,磨合好关系,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和谐美满。

而一个高质量的养老生活,都离不开这“四老”。

1
老健 

要准备的第一件事就是能老健,平时就要注重三养:吃得营养、注重保养、要有修养。

2
老居

第二是老居:与其和儿孙同住,过着忍气吞声的生活,不如独自享受单身之乐

3
老本

第三是老本,既然养儿已无法养老,为人父母的也只能自立自强了,老本一定要保得好,不进棺材前ㄧ定不分家产。

4
老友

第四是老友:有个好朋友、好饭友和伴侣一样重要,平时要广结善缘,多认识各类朋友。

如果喜欢就值得去做,别忘了,这辈子就只这一次。

我热爱读书与游玩,通过30多年藏书,我已存有5000多册文史书籍。近10年来还坚持自费独游,游过180多个重点景区,走遍祖国名山大川。

图片

9.笑对归宿

死亡既然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害怕了。一切顺其自然,交给“命运”就是了。

我参观过英国的临终关怀医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已有100多年历史。

那里的大多数病人都只剩一个月左右的生命,但他们在活动室里看书、打毛衣、玩牌、祷告、看电视...还有志愿者过来跟他们聊天。在生命的最后一点时间,还可以无痛苦地享受人生。

我惊叹西方发达国家人文关怀的进步,我也坚信中国不久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我已经向家人和学生交待,将来我走时,不必开追悼会,因为我不喜欢那种里面哭哭啼啼,外面嘻嘻哈哈的尴尬场景。

到时如果无法推辞,非要安排一个遗体告别仪式的话,也不必奏什么哀乐,而要播放一段舒曼的《梦幻曲》,并告诉大家,我走得很愉快,很舒坦,因为我曾是一个长寿而快乐的老头儿,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图片
10.快乐高于一切
一辈子很短,快乐就好。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学会宽容,不去计较。

忘记名利,忘记恩怨,忘记烦恼。与人为善,不图回报,快乐来找。

保持年轻心态,前半辈子努力换来后半辈子幸福生活,好好享受别浪费大好时光,让自己乐享老年。

图片

讲的实在太好了,值得每一个退休人品读!

看完别私藏,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