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约在徽州(二十三):山居人家篁岭

 二班毛豆 2024-03-09 发布于广东


翌日清晨,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看有没雨。

没雨。但云很厚,白与灰夹杂着缓缓翻滚,天空盛不下,就落下来,绕在半山腰,把篁岭装扮得如仙境一般。

天气预报说中午有雨。大家一商量,上山吧,中午看情况,不下更好,倘若下,那看一上午也值了。

快速洗漱完毕,出门吃早餐。

老人茶籽壳

经过一户人家,老妇人坐在一个大簸箕旁,挑选簸箕里的种子,看不出是啥,剥出的种子与在祖源见到是一个品种。

问是什么。

籽。

是了,这就是榨茶油的种子。

原来成熟的茶籽是这样的。

茶籽

早餐铺离住处不远,生意非常好,堂食的、打包的络绎不绝。众人点了小笼包、茶叶蛋、馄饨、炒米粉、艾叶粿等,云儿特意从合肥詹记排队买了蛋糕带给大家吃,一时间餐桌摆满了各色点心,胃口大开。

剥鸡蛋时,云儿轻轻磕损蛋壳,顺势一揉搓,整个蛋壳便全裂了,剥起来不仅快速,且没什么声音,比自己拿起鸡蛋敲桌子文雅多了。

学了一招。

丰富的早餐

艾叶粿是南方常见的点心。徽州人称之为清明粿。

艾叶榨汁后与米粉和糯米粉混合,馅儿是徽州火腿肉、笋丁、五城豆干、雪里蕻等食材,捏成扁圆形或饺子形的粿,便是艾叶粿了。

粿在徽州很常见,清明粿在于艾叶汁的青,取青草之香味。袁枚《随园食单》曰:“捣青草为汁,和粉做粉团,色如碧玉”。

艾叶粿

买票,坐索道上山。离地越来越高,仿佛云中仙子,飘飘忽忽,俯瞰大地景物。

“哇,我们升天了。”琼儿兴奋道。

“不能说升天。”华妃道。

“哦哦,我们飞天成仙了。”

“......好像也不太对啊。”

哈哈哈。众人被逗笑了。管他对不对,此刻我们就是在天上飞。

俯瞰

下索道,经过大牌坊,又走了一段山路,来到一片空旷的场地。场地分两块,左边摆满晒秋的簸箕,背景栅栏挂了六个簸箕,上书“来篁岭晒个秋”。篁岭晒秋如今是闻名天下。

自篁岭打造晒秋农俗景观以来,2014年,“篁岭晒秋”被文化部授予“最美中国符号”;2017年,被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评为“中外最美外景地”。

2019年,篁岭开始举办“中国篁岭晒秋文化节”,连续举办了九届。2023年,篁岭荣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佳旅游乡村”称号

2024年2月,“中国篁岭晒秋文化节”荣获“2024亚洲尖峰奖-最佳地区振兴示范项目”,向全球展现中国乡村文化的魅力。

篁岭晒秋

右边是木地板观景台,周围布置了晒秋元素,中间空地拉了个条幅,上面写道“篁岭大队全体社员大会”。下有一条桌,一长凳,桌上一麦克风,似乎下一秒大队书记就要登场了。

别处倒也有农俗旅游主题,只是篁岭独占天时地利,周围连峰不盈尺,回首白云低。一座巍峨的石耳山,乃婺源名山之一,而篁岭村就在石耳山下的一座小山上。

大队书记出场了

何谓篁岭?

《说文》曰:,竹田也。王维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清道光版《婺源县志·山川》载:“此地古名篁里。篁岭,县东九十里,高百仞。其地多竹,大者径尺,故名。篁岭因“其地多竹”而得名。

倚栏远眺,百多幢民居房舍依山而建,层层叠起,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有的掩映竹林间,有的耸立山坡上,山下缓坡层层梯田,弯曲回绕,犹如大地之画。

篁岭,典型的“山居人家”。

山居人家

晒秋广场左手边,是“婺源民俗文化展览馆”,即“曹氏宗祠”。

《婺源县志·山川》载:“篁岭,离城八十五里,曹氏世居。

曹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乾隆时期重修。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三进五开间。一进仪门,由大门、过厅、仪厅组成,门楼里有天井。二进享堂,悬挂祖容像,为宗祠主体,是祭祀及处理宗大事的场所。三进寝堂,供祖先牌位及祠堂贵重物品。

如今宗祠改为“婺源民俗文化展览馆”,展览当地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

婺源民俗文化展览馆(曹氏宗祠)

篁岭是徽州歙县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居。

篁岭是曹氏聚居村落。安曹氏以周文王第六子叔振铎为曹姓最先始祖,今山东曹县,定陶一带为曹氏发祥地。

清乾隆年间《曹氏统宗谱》载,曹氏受姓鼻祖为曹叔振铎,“文王第六子,封于曹,因以国为姓。”

曹振铎三十二世孙曹全晸,“字文瑄,徐州刺史勖公之曾孙也。原汴梁祥符县忠良乡人,生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己亥(公元819年)。”曹全晸生有二子,长子翊,次子翔,俱登第。曹翊领福州牧。曹翔领陇州牧。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黄巢攻襄阳,曹全晸及其子奋力抗敌。全晸后战死青州,朝议悼恤,赠中书令,谥“忠节”,诏立晋后。全晸为徽州曹氏鼻祖,即一世祖。

宗祠“上蔡世家匾额

太史汪思题“上蔡世家”牌匾。汪思,大畈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刑科给事中,历任云南副使。

上蔡位于河南,也是一世祖全晸受封之处。“山东先祖,上蔡世家”,由此而来。后曹氏族人为避战乱南迁,于歙县停留六代。

明朝宣德年间,曹文侃来到石耳山旁边一座无名小山,见此处满山绿竹,山清水秀,便在此定居下来,这便是篁岭曹氏先祖。自篁岭建村,至今已有580余年。

篁岭村间小路

出宗祠继续前行,行至不远,只见一座高大的徽派建筑,墙上标识牌写道“竹山书院”。

提起竹山书院,都知道鼎鼎大名的歙县雄村竹山书院。清代名人沈德潜、袁枚、金榜、邓石如等都曾在书院讲学。作为书院代表,竹山书院培养了诸多人才,也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古书院”。

篁岭竹山书院与雄村竹山书院有没有关系?

有。

雄村竹山书院是盐商曹景廷、曹景宸所建,而篁岭竹山书院正是曹景宸之子曹文埴创办。

关于曹文埴、曹振镛父子前文已写,此不赘述。详见无梦到徽州(十五):住在打箍井街》。

篁岭竹山书

与雄村竹山书院一样,曹文埴创办篁岭“竹山书院”也是曹氏族人子弟们读书的地方。徽州历来重视读书,尊师重教。篁岭明清以来一直科第绵延,人才辈出。

书院门口有一块大石头,上书“篁岭美术馆”。如今竹山书院为篁岭美术馆。


书院边门上方的砖雕图案,场面宏大,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上图是“校场赛艺”,下图是“畅游琼林”。

校场赛艺”好理解。琼林又是什么意思?

琼林,古人常以形容佛国、仙境的瑰丽景象。“华景辉琼林,清风散紫霄。”

另唐朝内库名也为“琼林”。唐德宗时设,以藏贡品。《新唐书·陆贽传》:“至是天下贡奉稍至,及於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校场赛艺”与“畅游琼林合在一起,隐含了文武双全之意,是书院对后代寄寓的期望。

书院边门上的砖雕

书院为三进三天井两层结构,约300多平方,有门厅、内院、前厅、后堂、后厅、厢房等,宽敞明朗,气势恢宏。

我和云儿在书院边门合影,华妃想将大门砖雕摄进去,便站到路对面去。篁岭真是热闹,人潮涌动,络绎不绝,华妃拍半天,不是被头闯入,就是被半身遮住,好不容易抢到一张,我又低了头,正等待时机,忽然一群少年经过,是秋游的学生。

我说算了,人太多了。华妃说,按了好多张呢,你挑一下。我一看,笑了,她还真是快手,都十几张了。

沿书院旁的小路继续往前,远远见惠惠下了阶梯。

近前一看,路旁有一摄影宣传画,上书“花溪水街”。

原来是篁岭水口到了。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相约在徽州(二十二):婺源,骨子里的徽州

视频推荐:在茨中村过年

跬步之行:00: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