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南战役命令解析——看为何粟裕能打围歼战,刘伯承只能击溃战?

 天下小粮仓 2024-03-14 发布于福建

林总在1946年曾经提出“神仙仗”的概念:“干净、干脆的吃掉敌军的神仙仗”

这里的神仙仗就是歼灭战,而在伟人十大军事原则中的明确定义了“歼灭战”和“歼灭性打击”的条件: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

只有“四面包围”的围歼战才是歼灭战的必要条件,就是说“神仙仗”等同于“围歼战”

通过盘点,我军战史上总计进行了21场完整的野战围歼(1万人以上),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

1.黄桥(1940.10.4-10.6):粟

2.如黄路(1946.8.25-8.27):粟

3.宿北(1946.12.14-12.19):粟

4.峄东(1947.1.2-1.4):粟

5.莱芜(1947.2.20-2.23):粟

6.孟良崮(1947.5.13-5.16):粟

7.沙土集(1947.9.7-9.9):粟

8.清风店(1947.10.19-10.22):杨(得志)

9.金刚寺(1947.12.25-12.26):粟

10.公主屯(1948.1.4-1.7):林

11.瓦子街(1948.2.28-3.1):彭

12.龙王店(1948.6.27-7.4):粟

13.西范村(1948.7.6-7.16):徐

14.辽西(1948.10.23-10.28):林

15.窑湾(1948.11.8-11.12):粟

16.碾庄(1948.11.10-11.22):粟

17.双堆集(1948.11.25-12.15):刘/粟

18.陈官庄(1948.12.1-1949.1.10):粟

19.湾沚(1949.4.24):粟

20.郎广(1949.4.22-4.29):粟

21.祁北(1949.10.7-10.11):林

总计21场围歼战,粟裕单人14.5场,占比接近7成,其中前7场均为粟裕完成,其他人只有林总有3场(偷学粟裕,以后具体分析),其余至多1场,因而林总曾经感叹:“粟裕尽打神仙仗”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打成一场都比较困难(以后会详细盘点)为什么粟裕能打出令人恐怖的十几场?简直将围歼战当饭吃,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之前已经分析过多个粟裕的作战命令,也就是所谓“粟式八股文”

宣泰战役命令详细解析——看为什么跟着粟裕打仗不用动脑?

如黄路战役命令详解,看“战神”粟裕如何能把遭遇战打成围歼战!

渡江战役作战命令详细对比,看粟裕大兵团指挥能力如何一骑绝尘!

从西府和睢杞的撤退命令,看彭德怀和粟裕指挥水平上的巨大差距

本篇将首先从苏中战役中的如(皋)南围歼战的作战命令,看粟裕如何进行一场基础性的围歼战。


一.命令原文

如南战役命令

(1946年7月17日)

一、情况:略

二、本野战军决将进犯之顽引诱至如皋城附近予以歼灭打击。兹规定各部队任务及动作如下:

(一)第七纵队之五十五团与苏中一分区地武,统由七纵队管(文蔚)司令、 吉(洛)政委统一指挥,有确保如皋城之任务。

1.该部以少数部队在丁堰、东陈至如皋城顽敌之前进路上,沿途阻击,逐次撤向如皋;撤至如城以东、以南之芦家坝、腰庄、中苏家庄一线后,即应坚守,尽量阻止顽敌逼近城郊,击退顽军在黄昏时可能发动之总攻,以使我外围主力得有余裕时间运动和出击。

2.在我两翼部队已到达林梓、丁堰线打响后,该部除留少数地武守如城外,即应集中主力向如皋城东南出击,以配合我一、六师、七纵集中主力歼灭顽敌。

(二)一师(欠一个团)应于本日午后7时,由现地出发,取捷道经东许庄、荡里、磨头之线进至南马塘后。

1.如顽敌未向如皋前进,停于丁堰、林梓之线,则应以一个旅向林梓攻击,另一个旅向林梓与丁堰之间攻击前进,以达配合六师、七纵歼灭该线顽敌之任务。

2.如顽已进至如皋城郊,该师应截断林梓向白蒲之退路,再以各团齐头并进,由东南向西北攻击,以达歼灭顽敌于如皋东南地区之任务。

不论敌人是否尚停留于林梓、丁堰,或已进到如皋城郊,该师之迂回部队务于明(18日)晨一时前进到林梓,尔后向西北攻击,不得延误。

3.该师应于本晚9时前脱离芹湖、搬经、加力之公路,到达大丁家庄以南,以免与六师部队发生交叉。

(三)第六师之四十六团、五十四团统由该师张(闯初)参谋长指挥,于今晚8时由现地出发,经群庵、西刁河河南、搬经、加力、王家庄、邱家坚、宋家庄之线,到达东下洋、南苏家庄公路附近。于本晚12时前经贺家坝、严家甸、宋家桥之线向鬼头街(丁堰西四里)、东陈镇地段之顽攻击,以配合一师、七纵歼灭如城东南地区之敌。

四)第七纵队(除五十五团)两个团统由胡(炳云)副司令指挥,应于本日午后8时由现地出发,经陈家庄、李马庄、八里庄、刘家庄、七里缺之线,到达如皋东北之十三里港、缪家庄、福兴庄地区。该部应于本晚12时前,开始自东陈、 如皋之间由北向南攻击。如顽黄昏总攻失利后,主力集于丁堰、东陈之线,该部即应向丁堰、东陈间由北向南攻击,不能等待我一师之迂回部队,以便吸引敌人,而便于消灭如城东南地区及丁堰、东陈顽敌。

(五)海防纵队并我如皋以东之一分区地武,则分别进至东陈、丁堰东北之水网区活动,并以一部在双甸、孙家桥、余家桥、八字拖渡、海河滩沿线警戒,可相机消灭为我打散之残余顽军。如顽大部队向东北突围,则可沿途予以袭扰疲困,以便于我主力将其消灭于丁堰以北之水网地区。

我各部应尽一切可能,在明(18日)拂晓前,将进犯如皋城之顽敌歼灭,至迟在中午12时前解决战斗,以便应付尔后之情况。

三、各部作战地境区分如下

(一)沿天池头、蒋三官殿、圈场口、樵子缺、玉皇殿、鬼头街、丁堰之线以南、以东属一师(线上属),线以北、以西属六师。

(二)南苏家庄、杨家腰子、袁家桥、东张八里、朱家桥、东陈镇、余家瓦屋之线以南属第六师(线上属),线以北属七纵队。

四、本部前方指挥所设葛家庄(如皋城西10里),余在午后10时进至该指挥所。


二.字数统计

1.总字数:1084字(不含情报通报)

2.命令正文:953字(占比87.9)

(1)标题:38字

(2)7纵(如皋部分):208字

(4)1师:251字

(5)6师:125字

(6)7纵:169字

(7)海防纵队:112字

(8)结尾:50字

3.战斗分界线:99字(占比9.1)

4.其他:32字(占比3)

全文1084字:命令正文953字,占比87.9,战斗分界线99字,占比9.1,两项总计1052字,占比97,也就说百分之97的内容全是干货不掺水分。


三.命令说明

一.7纵(如皋)部分

如皋守军处于敌军的西北面,是正面防御部队。分两个部分,少部在如皋城外围进行阻击,主力确保如皋城防,待机出击,具体内容是:

1.外围部分

投入兵力:守军少部分

行动内容:在丁堰、东陈至如皋城顽敌之前进路上,沿途阻击,逐次撤向如皋

目标地域:撤至如城以东、以南之芦家坝、腰庄、中苏家庄一线后,进行坚守

时间要求:黄昏时(17日)击退可能的总攻。

2.主力部分

投入兵力:7纵55团和1分区地区

行动内容:在两翼于林梓、丁堰线战斗开始后,主力向如皋城东南出击,配合1.6师,7纵歼灭敌军。

3.要点分析

这部分处于包围圈正面位置,少部分节节抗击,撤至到设置好的末端战线,进行坚守,这是运动防御模式,但并没有用运动防御的词汇,而是直接下达具体行动命令。

另外,要求主力在两翼迂回部队到位后,再出动出击,这样就避免了打草惊蛇,同时形成协同整体出击效果(正面和迂回部队同步出击),达成先手攻击优势。


二.1师部分

1师是执行的是迂回断后任务,控制49师南退白蒲的路线,并由东南折向西北进攻,具体命令分为两种情况,具体内容是:

1.机动至战场兵力,时间,路线,位置

投入兵力:1师(5个团)

时间要求:本日(17日)午后7时-18日1时

机动路线:由现地取捷道经东许庄、荡里、磨头之线进至南马塘。

补充命令:本晚9时前脱离芹湖、搬经、加力之公路,到达大丁家庄以南避免和6师路线交叉。

2.两种情况

(1)如49师停留于丁堰、林梓之线:

一个旅向林梓攻击,另一个旅向林梓与丁堰之间攻击前进

(2)如49师进至如皋城郊:

截断林梓向白蒲之退路,再以各团齐头并进,由东南向西北攻击

(3)无论上述哪种情况:

一定要在18日1时前抵达林梓,控制敌军退路

3.要点分析

(1)字数最多,内容更加详细

1师是包围圈兜底的部分,是合围的关键所在,因而字数最多。首先详细规定了,兵力,时间(准确到小时),路线和目标地域。同时针对整49师可能的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具体的部署,这样围歼战的成功率就大大增加了。

(2)兵力雄厚,力度强大

1师投入5个团,一共只有10个团,占到总兵力的一半。同时主攻方向,是1师从东南到西北,即从外把敌军往里面压缩。

(3)底部封堵的指令明确

命令中特别强调:无论哪种情况,要在“18日1时前进至林梓”。这种合围的底部封堵细化操作,一直是粟式围歼战的重中之重。

(4)更细化的行军路线细节

另外为了避免和6师行军交叉,还详细规定了中途转换道路的时间(9时)和路线(芹湖、搬经、加力之公路)


三.6师部分

6师向东机动,从西面进攻整49师,具体内容是:

1.机动至战场兵力,时间,路线,位置,行动

投入兵力:2个团

时间要求:今晚(17日)8时-12时前

机动路线:经群庵、西刁河河南、搬经、加力、王家庄、邱家坚、宋家庄之线

目标地域:东下洋、南苏家庄公路附近。

进攻路线:经贺家坝、严家甸、宋家桥之线向鬼头街(丁堰西四里)、东陈镇地段之顽攻击

2.要点分析

6师构成包围圈的西面,开进和进攻,都是由西向东,所以任务简单,因而字相对少,但是兵力,开进路线,时间,出击位置依然非常详细。


四.7纵部分

7纵由如皋东北,由北向南,和1.6师共同围歼49师,具体内容是:

1.机动至战场兵力,时间,路线,位置,行动

投入兵力:2个团

时间要求:本日(17日)午后8时-晚12时

动路线:经陈家庄、李马庄、八里庄、刘家庄、七里缺之线

目标地域:如皋东北之十三里港、缪家庄、福兴庄地区

动作内容:自东陈、 如皋之间由北向南攻击。如顽黄昏总攻失利后,主力集于丁堰、东陈之线,应向丁堰、东陈间由北向南攻击

2.要点分析

7纵在东北,配合由东南向西北出击的1师,如此构成整个东面内外正面,虽然处于次要方面,但是7纵对东北缺口的封堵,使得整个包围圈得以完全形成。


五.海防纵队

海防纵队位于东陈、丁堰东北,即7纵的外围,加固对整49师东北面的封堵。

投入兵力:海防纵队(1000人)

主力位置:进至东陈、丁堰东北之水网区活动,

少部位置:一部在双甸、孙家桥、余家桥、八字拖渡、海河滩沿线警戒

行动说明:相机消灭可能突围的敌军,敌军集中向东北突围,则沿途袭扰疲困,以便于主力消灭于丁堰以北之水网地区。

2要点分析

虽然东北面有7纵,且是敌军突围的次要方向,但是7纵2个团只有2000人,强度还显得不足,于是粟裕又加强了海防团的1000人,在7纵外层进行加固,这样合围圈就更加牢固,这属于对包围圈精益求精。


六.战斗分界线

粟式八股文的核心和灵魂,细致的战斗分界线又来了

这次总共99个字,一共细化到不重复14个小地名,将1师,6师,7纵各部分作战区域,划分的一清二楚。

如南战役命令解析——看为何粟裕能打围歼战,刘伯承只能击溃战?

如南合围设计示意图

如图所示,作战分界线结合前面的作战命令,在图上显示成一个清晰的“基础圈”,每支部队都有各自清晰的“区块”根本无需自己动脑,只需要照着执行即可。

同时以“基础圈”为基准,后续根据实战情况,优化调整大小,位置,强度,细节等部分,都有固定的整体模板,避免混乱和无序。


四.合围质量分析

实战中的合围质量到底如何,下面通过敌军视角来看

一.整49师被围情况

“是时,由泰兴东窜之匪新1师,新6师及第7纵队主力,于18日陆续鼠聚如皋附近,并会合当地之匪,于是晚再向整49师反扑。战况激烈,战至19日零时,匪军利用暗夜掩护,逐波猛扑,激战8小时,该师右翼26旅遭匪三面围攻,不仅伤亡重大,而且弹药告罄,匪军乘势钻缝突入,师指挥所旋遭袭击,于后方联络亦切断。

“师长王铁汉,鉴于态势已趋不利,急令右翼向南收缩,退守宋家桥,朱陈庄之线,改取弧形守势,20日晚,匪再乘夜迂回,潜至子孙庙以南,至21日拂晓,复发起四面围攻,战况再显高超.”

“同时电请空军第5大队,直协整49师之战斗,并做紧急空投补给。

内容分析

“后方联络切断”,“四面围攻”,“紧急空投补给”--------种种用词描述表明,对49师的合围圈完全形成,而且是非常严密的,动弹不得。合围质量非常高


二.敌军增援情况

“鉴于如皋方面战况不利,早于18日急调独立旅徐荣部及整21师之第435团,接替105旅(整49师)南通,海门防务),令该旅急速北进与师主力会合”

“由靖江向如皋攻击之整65师(欠第154旅,配属第99旅),于7月17日晨,以三纵队并列,首向黄桥攻击前进......19日晨,整65师除留置99旅1个团,守备黄桥外,,主力继续向如皋攻击前进。”

“当如皋方面鏖战正酣之际,位于泰县之整83师(欠第19旅,配属184旅),为策应如皋方面之作战,于7月18日,由张家院张甸之线,向东攻击前进”

如南战役命令解析——看为何粟裕能打围歼战,刘伯承只能击溃战?

如南围歼战,敌军增援示意图

内容分析

在整49师被合围后,敌军立刻出动3路进行向心增援:

1.南通方向105旅——1个旅

2.靖江方向整65师(160旅,187旅,99旅)——3个旅

3.泰县方向整83师(63旅,148旅)——2个旅

共计:2个整编师6个旅,连同被围的49师,共3个整编师8个旅

如南战役命令解析——看为何粟裕能打围歼战,刘伯承只能击溃战?

7.12日态势图

如图所示,此时敌军在整个苏中地区(运河以西),共只有3个整编师10个旅(不含独立旅),除了仙女庙的40旅和泰兴的19旅(宣泰刚重创),其余兵力全部投入增援。


三.综合结论

围歼战的质量到底如何?被围的一方深有体会

如南围歼战中,敌军大量使用了合围和围歼的描述(四面围攻,后路断绝,空投待援)

同时由于围歼战的致命威胁,第—时间内,出动周围能动的所有兵力进行向心增援如果是非围歼形式战斗,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五.作战命令对比

为了进一步体会粟裕的围歼战和其他形式战斗的区别,下面以定陶战役命令为例进行对比(ps:选取定陶战役,是因为定陶是刘伯承生涯的上限战役)

一.定陶战役基本命令

(1946.8.31)

甲、敌情估计:略

乙、我决心箝制刘汝明集团,而置重点消灭孙震集团之第三师,其战法是采取南北钳击以求各个消灭之(首先消灭一个旅, 再消灭其另一个旅),尔后并视战斗进展情况扩张战果,预定战场为韩集、魏湾以东,定陶、普连集以西地区。如敌慢进,则按明日实际情况,可能在韩集、魏湾以西地区作战。

丙、我各部务于九月二日以前完成战斗准备,于九月三日或四日开始作战。因此,箝制部队务使敌人在二日以前不能进入韩集、魏湾之线及曹县县城。如敌于九月三日进到该城,则使我多休息一天,更为有利。

丁、战斗任务与军队区分:

(一)以二纵主力及六纵全部为右集团,统归陈再道指挥,由北向南和由西向东攻打第三师,先求割裂该师后方及其与四十七师的联系,一面以小部对四十七师积级佯攻,阻其向北增援,另一面以主力先求消灭第三师一个团,尔后再消灭其另一个团。

(二)以三纵、七纵主力为左集团,由杨张、陈彭共同指挥,首先楔入三师、四十七师之间而割袭之,以一小部积级佯攻四十七师,阻其向北增援,而以主力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攻打第三师,先消灭其一个团,再消灭另一个团。

(三)应注意首先消灭其师、旅首脑机关,打乱其指挥系统,蕞为有利。——这一段是空泛的要求,没有说明具体怎么做

(四)以三纵之九旅及五分区之两个团担任箝制刘汝明集团及四十七师之任务,务使敌人于九月二日以前不能进到魏湾之线及曹县城。九月二日以后五分区两个团应转至两路敌人之侧背打敌人后方补给线,并在敌人后尾作积级之行动。我箝制部队担任着蕞繁重、蕞复杂的任务,务以灵活机动的行动以完成之。

(五)以六纵两个小团担任迟阻三师前进之任务,务使该敌九月二日以前不能进到韩集之线,尔后应沿韩集、定陶大道向东诱敌前进,于我主力作战开始即归还建制。

(六)由军区令五分区各县地方武装在敌后作坚决积级之行动,不断尾击、侧击,白天伏击、夜间袭扰敌人,打敌补给线,破坏其汽车运输,特别注意不能破坏其电话线,五分区首长应带电台及时转入敌后指挥,并准确侦报敌情。

戊、本作战对我甚为有利,敌兵力不大(共计三万五千人左右),经我箝制部队五天阻击,起了迷惑与疲备敌人的重大作用,而我主力已经几天休息,能够结成重点使用,且在根据地内作战,胜利显有把握。我各部应调整组织,相当充实突击兵团, 鼓励士气,务求必胜。——这一段是加油打气

己、严格战场纪律为制胜的先决条件。对作战不利违抗命令者应予严厉裁制,不容许丝毫宽容与姑息,以致妨害胜利,损害革命。对有功者尤应及时奖励,鼓励其他。在作战手段上应是高度的勇猛与紧密的战术相结合,各部队力求协同动作,不可迟缓犹豫,逐次使用兵力,务求在两天至迟三天的时间达成消灭三师全部或大部之目的。——这一段是精神动员

庚、后方设施及通信联络另有规定。

辛、这是基本命令,尔后应依情况发展另以战斗命令行之。


二.相关字数

定陶战役全文979字,和如南的1084字差距不算大

但是给各部具体的命令只有“丁”中的一六部分,469字,占全篇47.9,剩下的一半多篇幅内容是诸如“战场纪律”“精神鼓励”“动员宣传”等水字数内容

而其中红色字体标注的才是主力部队,一共只有集中在一起4个单位(纵队),依然简单化的分为左右两翼集团。总计187字,全文比仅为19.1,占具体命令比重39。

也就是说全篇只有不到一半的具体命令,而在这不到一半内容里,主体部队的只有不到4成

如南战役全文共1084字,具体命令(含战斗分界线),共1052字,占比97,参战的主力1师,7纵,6师加起来753字,加上战斗分界线99字,总计852字,全文占比78.6,占具体命令比重81

也就说在总字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单从账面看,如南的“干货”内容是定陶的约5倍


三.地名数据

作战命令中,依次出现的地名

1.定陶战役

韩集、魏湾、定陶、普连集、曹县

总计:5个地点

接近一千字的正式作战命令,全篇居然仅仅出现5个地名(包括2个县城和3个集镇),等于什么都没有!这这样一来会出现如下情况:

a.时间严重滞后

下属拿到这份作战命令,完全不知道自己怎么做,只能自行寻找选择相关路线和地点,且不说自行选择的正确性选择的过程本身就使得时间严重滞后,且参差不齐。

b.散乱无整体

例如3纵自行选择a点,6纵选择b点,7纵选择c点,这些点都是局部选择,整体关联性差,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效力。

c.产生大量摩擦

例如两支部队,都选择某a点,这产生交叉和矛盾,实战中还需要临时横行协调,这样一来二去,效率更加大幅削弱。

刘伯承之后在战役总结中指出:

如南战役命令解析——看为何粟裕能打围歼战,刘伯承只能击溃战?

战斗发起后,未能发挥突然钳击,进攻方先手优势未能发挥,原因是各部行动参差不齐,从上述分析可知,打不出效果是必然的。


2.如南战役:

命令中:如皋、丁堰、东陈、芦家坝、腰庄、中苏家庄、东许庄、荡里、磨头、南马塘、林梓、白蒲、芹湖、搬经、加力、大丁家庄、群庵、西刁河、王家庄、邱家坚、宋家庄、东下洋、贺家坝、严家甸、宋家桥、陈家庄、李马庄、八里庄、刘家庄、七里缺、缪家庄、福兴庄、双甸、孙家桥、余家桥、八字拖渡、海河滩——37个地点

战斗分界线:天池头、蒋三官殿、圈场口、樵子缺、玉皇殿、鬼头街、丁堰、南苏家庄、杨家腰子、袁家桥、东张八里、朱家桥、东陈镇、余家瓦屋——14个地点

司令部所在:葛家庄

合计:49个地点(不重复)

同样1000字左右的如南作战命令,这里出现了不重复的49个地点,单纯这49个地名的字数就有142个字。同时绝大部分都是很小的村庄乃至村庄都不是的标志物。

拿到这份作战命令,下属不用自行选择路线,地点,只要拿出地图,按照命令上给出的路线,位置,时间,行动和战斗分界线,无脑照着执行给自己的任务即可。


四.内容差异分析

一.命令结构

如南战役命令,结构上是自上而下,全篇没有“自我叙述”部分,都是详细具体的行动指令。也就是粟式八股文

“我”(粟裕)要干什么,“你”(下属)不用清楚,而只告诉“你”要具体怎么做,而具体怎么做,在命令中时间,地点,路线,步骤等等已经详细清楚的说明了。

另外要说明的是,粟裕并不是没有“政治命令”“战术指示”“注意事项”等要求,而是这些内容不混在在作战命令中注水,会有专门的粟式另类八股,即野战军政治动员命令,战术指示要求等专篇。(以后会另篇分析)

定陶命令,全篇都在描述“我”(刘伯承)的要怎么样,而“你”(下属)并不能知道应该具体做什么,准确来说,这种属于给上级(军威)看的报告,而不是给下级的正规作战命令。


二.作战方式

在作战形式上,如南战役是典型的围歼战部署,不仅对后路封闭力度很强,而且围歼形态,并非常规的由正面向外,而是从外向里压缩,这是粟式围歼战的独有之处。具体前面已经分析过。

如南战役命令解析——看为何粟裕能打围歼战,刘伯承只能击溃战?

如南围歼战示意图

而定陶战役,则是三面突击,属于普通进攻战,对后路没有任何封闭部署,实战中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如南战役命令解析——看为何粟裕能打围歼战,刘伯承只能击溃战?

9.4日部署

很明确的三面包围(东北南),西面完全放空,并且由正面向外推。

如南战役命令解析——看为何粟裕能打围歼战,刘伯承只能击溃战?

定陶战役要图


二.深层逻辑

进一步分析可知,两个命令显示的是不同的深层逻辑差异

粟裕:“以区域为基准,画线设圈,控点占线”

实战中敌军在目标地域,某地段到底多少人,什么配置,这些在实战中都是不定的,但是区域和要点是固定的。也就是人会有差异,但是地是固定的。

首先细化圈定好具体区域,这就提前控制了整个围歼战框架,后续以此为基础,调整圈的大小,位置,细节等等。

所以在粟裕的战役命令中,每次都会出现海量的地方和详细的战斗分界线。而不出现具体要求歼灭的目标和数量。

刘伯承:“以宽泛的人为目标”

只有泛泛而谈的方向性概念(向东,向西等),或“先歼灭1个团”这种模糊概念,没有任何明确具体的指向性。

实战中,各部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能自行寻找选择各自目标,例如所谓“先歼灭1个团”,由于敌军分布位置不明加上敌军自己调整,会出现这些情况:

那么到底有没有正好一个团?到底打哪个团?和友邻会不会冲突?“什么出击时间”等等完全是盲目和不确定的。


五.后续改进

如南围歼战的歼敌数据分别是:7纵和1分区歼敌3200,1师歼敌6400,6师歼敌1074,总计10674,

歼敌数1师居多,其次7纵,两者字数也多6师任务比较单一,所以命令字数相对少(只有1师的一半)

而问题正好恰恰出在6师。歼敌数远远少于7纵和1师,未能解决宋家桥之敌(约2个团),于21日主动撤围。

对此,粟裕从未责怪王必成,而是一如既往的从自己方面寻求改进:

如南战役命令解析——看为何粟裕能打围歼战,刘伯承只能击溃战?

如南战役总结片段

如上图所示,粟裕认为要首要改进的,是进一步加强操作深度,司令部直接和旅,如果可能直接和团保持对接,布置任务时跳过师一级,直接给到旅团一级布置任务,这样进一步加强效率和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