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律之说】《道德经》第七十四章:邢典辩证

 道德经学用 2024-03-17 发布于北京

道德经学用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以道为镜:

《道德经》被称“万经之王”也是一本规律之书它讲的是宇宙规律、自然规、生命规律,只要我们足信这些规,无论用在何处,都将展现无穷妙用。《道经》第七十四章主要讲了以下三条规律:

规律一:靠武力打压,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本章告诫统治者,暴政苛政只会官逼民反,靠武力打压,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社会若发展到这一步,就到了崩溃的临界点。只有慈爱,才是长治久安之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这句话很直白,百姓不怕死,再拿死去威胁他们,还有什么意义呢?民不畏死,通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外因:社会混乱,暴政严苛。另一个是内因:人们不知常道,肆意妄为。这两者,责任都在帝王身上:一个是治理水平不行,另一个教化水平不够。治理需要方法,这是术的层面;教化需要德行,这是道的层面。帝王立德,要清静无为,慈恕爱民;君臣理政,要先行教化,后施惩戒。只有这样才能引领社会走向和谐。

规律二:妄想替天行道,越位必受其害。

如果社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在幸福安康中,谁愿意放弃生命呢?如果从上到下,君王清静无为,百姓淳朴安乐,这时若有些作恶者屡教不改,按照王法,抓住了也可以将其诛杀。但老子却反问“孰敢”?这个“孰”到底在说谁呢?“孰敢”从表面上看,是对坏人说的:那些带头作乱的已经伏法了,看你们谁还再敢?但从更高层面而言,这是在问自己、问帝王:“即使那个人非常坏,我也有杀他的理由和能力,真的敢杀吗?”这是一个心灵叩问。任何涉及生死的事,都绝不能不慎重!任何人都不能超越规律,妄想去替天行道,越位者必受其害。

规律三:生命是道对世界最美的馈赠,它由道而生,也必须顺应道的规则走向尽头。

从人间的角度看,我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国法就是一个国家的“道”。国法之下,王子与庶民同罪,这是“法在人先”的原则。但人的善恶,又很难凭一两件事来判断。而大道运化万物,也蕴于万物。它本身就包含生杀两股力量,这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由道来执法:管辖范围是“天网恢恢”;公正程度是“疏而不失”;取证能力是“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所以,在赏善罚恶方面,天下无人能替代道。对于生死这件事,有天道执掌,才会分毫不会错。所有的生命都是道对世界最美的馈赠,它由道而生,也必须顺应道的规则走向尽头。

特别说明:

上述文字、图片、内容中如涉及或有可能涉及他人权益保护的,请马上联系我们,我们将会立即审核,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予以纠正。

道德经学用

和谐身心,我的责任

和谐家庭,我的责任

和谐企业,我的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