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展楹联,有的是问题,有的不是问题

 泮溪别馆 2024-03-17 发布于江西
图片

最近关于“全国第九届楹联书法展”的对联问题议论颇多,虽然我一直坚持对于对联圈以外的人士,没必要太过苛责,但是既然是专门的“楹联书法展”,还是应该对文字内容谨慎一些好。

有不少人挑出了一批“不合格”的楹联,但是在这些“问题楹联”之中,其实还是有不少冤枉的。之所以特意写这个公众号,是希望大家能够认清楹联的本质,不要被一些假权威、伪通则模糊了视线。如果真的把符合要求的对联都判断为“病联”,那反而成了另一种贻笑大方。

善为至宝,一生用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有余。

此联可能出自《格言联璧》一书,原句应该是“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能不能把清言小品中的句子当作对联,这还需要斟酌,但是这两句无疑是符合对仗要求的。当然,书家删掉了上下联的“之”字,所以被批评者认为“不”和“有”都是仄声属于失对。这其实并不准确,五言诗中本就有“一平救五仄”的方法,即使上句五个字都是仄声,只要下句第三个字是平声即可。比如,白居易那句著名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便是这种用法。总结:没有问题。

云喷笔花腾虎豹; 

风翻墨痕走蛟龙。

这是一副比较常见的对联,网上说出自绍兴秋瑾故居的楹联,没有具体考证。格律上来看,“痕”字应仄而平——原联是“风翻墨浪走蛟龙”。这个错误肯定是不合适的,把“浪”改成“痕”,无论从格律还是从意思上都不妥。格律不必说,意思上,原联的“浪”和后面的“蛟龙”有所呼应,改后失去了这个效果。总结:病联,改字得不偿失。

门前青山绿水,都成画廊;

槛外松声竹韵,悉是禅机。

此联据说是九华山的现成楹联,同样没有具体考证,不过原联并非“画廊”而是“画稿”。此联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廊”是平声,这个是大毛病,如果用原作的“稿”就没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青山绿水”和“松声竹韵”都是平平仄仄。我看网上的文字便是这样,我觉得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地刻挂的时候把“绿水青山”刻成了“青山绿水”,二是记载这副对联的原始资料有误导致二手、三手也全是错的。所以,无论这副对联的原始样貌如何,如果要用作楹联书法的话,我建议可以调整为:“门前绿水青山,都成画稿;槛外松声竹韵,悉是禅机。”顺便说一句,我见到有的人批评这副对联,把断句写成了“门前青山,绿水都成画廊;槛外松声,竹韵悉是禅机”,这个也有点搞笑。总结:毛病最多,该改的没改,不该改的又瞎改。

水殿风来,冷香飞上诗句; 

空江月堕,梦魂欲渡苍茫。

这是梁启超的集句,“水殿风来”出自苏轼的洞仙歌,“冷香飞上诗句”出自姜夔的念奴娇,“空江月堕”出自吴文英,“梦魂欲渡苍茫”出自周密。批评者认为“香、魂”都是平声、“上、渡”都是仄声,而且“水、空”词性不空。这个批评是没有道理的,对联的格律要考虑其文字风格源头,并非简单的“二四六分明”,对于四字、六字的对联而言,第二字、第四字本来就没那么重要。我记得之前还有书法家认为三字对联要“二四六分明”以及不能“三仄尾”,这些都是看了劣质教材对格律一知半解的糊涂说法。至于词性不对,同样也没道理,这是按照借鉴西方的语法来衡量古人的对仗,不过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当然要吐槽一下:梁启超集句总是喜欢耍点小聪明,比如“水殿风来”是截的“水殿风来暗香满”、“梦魂欲渡苍茫”是截的“梦魂欲渡苍茫去”、“空江月堕”更是“江空月堕”的改头换面,如果说前两处还可以商榷,“空江月堕”这里实在是不应该。在集句对联集中,梁启超的“苦痛中的小玩意儿”最有声明,但是仅以集句水准而论,其实算不得十分高明。总结:对联本身没有问题,抄录的是前人的集句对联,所以更是没有问题。

隔溪渔舟,幽鸟相逐; 

乱山乔木,奇花初胎。

这是集二十四诗品的对联,网上将其归为谢元淮名下,其实梁章钜《楹联丛话》的记载是:“谢默卿邑侯元淮,自梁溪录寄集句各联……”那么这些对联的作者是否谢元淮,还是可以再考证一下,不过这个是题外话了。批评者认为,“溪、山”“鸟、逐”“花、胎”这几处的平仄不对。我在分析上面对联的时候已经说了,四字句不能简单使用“二四六分明”的规则,这是受了伪联律的荼毒。总结:没有问题,这是一副很好的对联,甚至连宽对都谈不上。

积照涵德镜; 

素怀寄清琴。

这是一副集句联,梁章钜在《楹联丛话》里记载,上联出自孟郊,下联出自权德舆。上联其实是孟郊和韩愈的联句,有上百句之多,这一句正好是孟郊所作。下联没有查到,但是权德舆诗中有“素怀寄鸣琴”一句,应是不同的版本。此联严格按照五言近体诗平仄来说,是有一点问题的,“寄”字应平而仄、“清”字应仄而平。但是五言的格律本就不是非常严格,有时古人为了追求古朴拗峭的效果,还会可以用一些拗句,况且这也是现成的集句,所以不应该视为问题。总结:没有问题,但是参赛建议换一换,以防抬杠。

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 

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

此联是泰山半山壶天阁对联,梁章钜《楹联丛话》记载的下联是“绝顶”而非“极顶”,不过书法家的这个更改无伤大雅。此联批评者认为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属于大忌。从道理上讲,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仄起平收应该是对联的基本规则。但是,并非这就是个不能容忍的毛病,古代对联大概有1%的作品是上平下仄,著名的岳麓书院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就是如此。那么,这副对联能不能颠倒过来呢?从联意上看,很明显是不行的:上联先说登山一半,切住半山,下联在遥望绝顶,拓开眼界,也给人以继续攀登的鼓励。所以,我们评判对联时,不能简单地按照一些死规矩刻舟求剑,试想这副对联颠倒过来,先说山顶,回来再说半山腰,成什么样子了?总结:没有问题。

宋词元曲楚歌赋;

唐诗晋字汉文章。

这是一个俗语,倒是能够对仗,但是平仄一塌糊涂。不是说不能出律,但是如果要出律,一定要达到出律的效果,这里是完全没有出律的意义。总结:有对仗,无格律。

总体来看,这8副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对联”,完全没有问题的有5副,抄错字的有2副(其中一副抄对了也有问题),完全不合格律的有1副。我们的批评是为了更好地厘清事实,所以在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还是建议不要太过于笃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