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武汤方证

 赵佩毅 2024-03-18 发布于山西
不点蓝字,我们怎会有故事?




真武汤人

图片

图片


一、药物组成

白术(二两)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附子(一枚,炮)


二、方证表现

典型:畏寒肢冷、脉弱无力、水饮上泛/下利,常伴萎靡疲乏。

上冲型:体虚脉沉、眩悸震颤,不必伴寒证。

下利型:腹泻尿少、腹软停水,常伴怕冷疲乏、眩悸。

迟钝型:不自觉的发热(甚至怕冷),脉(浮)弱数,自觉症状少。

皮肤病:凹陷浮肿/稀薄分泌物、肤白松软,或心悸/小便不利。



三、啰嗦两句

典型的真武汤,多为极度怕冷、疲乏显著之人,但也有例外,比如在外感发热中,有的患者常表现为虽发热,但自觉如常人一般(既不觉热,亦不觉冷),脸色不红,少有不适。

水饮上泛:头晕眼花,心悸心慌,心下悸动,站立不稳(身潤动、振振欲擗地、运动失调、抽搐、肌肉跳动),咳嗽,呕吐,水肿(尤其是晨起睑肿),多汗,肩凝,舌苔水滑齿痕等。

腹泻:虽下利而无口渴,次数不定,有失禁倾向,泻后常有脱力感,无里急后重,腹痛多为轻症,腹部多软弱无力,多伴有振水音。

一般情况下,本方证的水饮引起的是肌肉颤动,但有时也会表现为肢体痛痹失仁或萎跛不用(四肢沉重疼痛的引申)

脐上正中芯证:用手指尖轻轻按巡腹皮,于脐上前正中线部位可触及直线状、长5-15cm铅笔芯状硬物。[大塚敬节]

四、体质

多是体弱多病之人小孩、老人,体型多消瘦或浮肿。面无光泽,面部颈部肌肉下垂、全身皮肤干燥粗糙、毛发脱落,容易感到疲倦、嗜睡、没有精神、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自觉症状少。常常有重要脏器(心、肝、肾)损伤,容易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手足冷、排便后脱力感,男性容易性欲减退、女性容易月经不调。

舌湿润,无苔或具有微薄白苔,或呈淡黑色。脉沉微或浮弱,总之“无力脉”是其特征。

腹皮薄,腹部软弱、皮温低,以脐周及小腹显著,亦有腹肌拘挛者,心悸/心下悸动、身瞤动,脐上多有正中芯证。


五、方证鉴别

寒证的鉴别
1.四逆汤:发热而无热感、疲倦无力、下利、手足冷、脉无力等是共同点,但真武汤多有水饮上泛的表现。若无此表现,则极难鉴别。
2.附子汤:精神差、脉微细、怕冷、肢体疼痛是共同症状,但真武汤以呕吐下利为特点,而附子汤更适于背部恶寒。

3.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偏于急性的肢节肌肉疼痛。亦有合方的时候。

4.芍药甘草附子汤:慢性的肢节肌肉疼痛疼痛或腹部疼痛,或颈肩腰背部的外伤性的疼痛。

5.栝蒌瞿麦丸:同是治疗下焦阳虚(怕冷、脉沉)水饮证,但本方证上燥下寒,故有口渴、津伤,甚至表现为口咽面部有热感[刘保和],而真武汤一般不渴、无津伤。(吴雄志则认为,瓜蒌瞿麦丸治形质病,多用于癌症,如泌尿系统及妇科癌症;而真武汤调气化,治疗功能性疾病,如心衰。)

6.大建中汤:手足冷、呕吐、下利、腹胀或腹痛是共同点,但本方证的特点为肠蠕动亢进或腹壁极度松软。
水饮上泛的鉴别:
7.吴茱萸汤:头眩,轻则头昏,重则天旋地转,甚至出现恶心、呕吐,且同有水饮证。这些表现和真武汤证很类似,容易造成误诊,但吴茱萸汤证多伴剧烈头痛,或者其左关脉偏弦而迟缓或细弱无力,而真武汤证因为存在阳浮的病机,故脉多见滑动之象[余秋平]真武汤条文解析及临床运用

8.苓桂术甘汤:起则头眩、心悸小便不利、振水音等水饮证等是共同点,但本方证脉沉紧,亦不如真武汤证严重,而后者多表现为站立不稳、肌肉瞤动、脉无力,有时还会有正中芯证。

9.五苓散:呕吐、腹泻、小便少、浮肿、头晕、心悸/悸动、怕冷、振水音、水滑苔等水饮证是共同点,但本方多伴有口渴或水逆,精神正常或烦躁;而真武汤多不口渴(但不排除口渴的可能,如大塚敬节曾用本方治疗一口舌干燥、下利、发热微汗出的患者;和田东郭认为即使在“大渴引饮、热如火烧、谵语如狂”的情况下,也有运用本方的可能),且大多伴有明显疲倦萎靡和怕冷、站立不稳、面色不好、营养不良等表现。

10.小青龙汤:用于外感时,咳喘、发热怕冷、脉浮数、振水音、齿痕舌水滑苔等是共同点,但本方以脉不弱、分泌物清稀量多为特点,而真武汤以心慌心悸、精神萎靡、站立不稳、脉无力等为特点。

11.(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体质虚弱、眩晕、振水音、低血压等是共同点,但本方以痰厥头痛为特点(浅田宗伯:凡食后胸中热闷,手足倦怠、头痛、欲睡眠者,用此方皆效),而真武汤以眩晕而疲劳明显为特点。
慢性胃肠疾病的鉴别:
12.六君子汤:脸色差、食欲减退、容易下利、容易疲倦、头晕、手足冷、脉弱等是共同点,但本方证一般有胃部痞塞感,而寒证不如真武汤。

13.附子理中丸:脸色差、食欲减退、手足冷、容易下利等是共同点,但本方有人参,主心下痞硬;而真武汤有芍药、茯苓,可有下腹部的拘急、眩悸震颤等表现

14.参苓白术散、启脾汤:腹泻水样便、消瘦、脉弱、腹软弱、振水音、手足冷、肩凝等表现相似,但真武汤偏于腹泻伴腹痛,而参苓白术散、启脾汤偏于腹泻伴食欲不振。对于体质瘦弱、胃肠虚弱的腹泻的患者,如果实在辨不清楚,可首选人参剂如归脾汤、启脾汤,无效,再改用真武汤。
发热的鉴别:
15.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不自觉的发热是共同点,但真武汤有水饮证可作区别。

16.白虎汤:阴极似阳,真武汤有时也会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口渴、舌干燥等类似本方之症状。(如《医学救弊论》载:一61岁男子,外感后先后服用葛根汤、小柴胡汤,表现为发热不恶寒、舌干燥、全身稍微汗出而体温未下、始下利、脉稍浮大(84.5次/分),与真武汤数日而愈)
其它:
17.防己黄芪汤:浮肿、乏力、汗出、怕冷、小便不利等是共同点,但本方脉浮,真武汤脉多沉。

18.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本方证为肾病而有血肌酐升高、少腹充实或有压痛、大便成形或便秘;而真武汤证为尿蛋白高、腹泻、腹部软弱无力。但有时候,使用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后,血肌酐能降下来而尿蛋白居高不下,这时需要合用附子或黄芪,黄煌教授常采用两方交替服用的办法。

六、名家运用经验

1.《中医诊疗要览》:老年人或虚弱者在冬季出现“皮肤无任何变化、仅觉瘙痒”者,适用本方。或用于虚弱、寒冷、贫血体质患者出现“渗出液稀薄、瘙痒、色白不充血”者。

2.寺师睦宗:脐左1-2横指(左天枢穴附近)的局限性压痛和抵抗可以作为真武汤腹证。(高木嘉子试验27例均有效,参考此文:真武汤的腹证)(另外,刘保和认为左肓俞穴压痛是四逆散证,此两穴较近,注意鉴别

3.龙野一雄:其(真武汤)发热的特点为“即使体温是高热,也表现为颜面苍白、几乎无自觉发热感的轻症”。总之其特征是局部症状较少,全身性虚证明显。

4.山田光胤:若休息痢表现为连续下利20日,并始终带白色粘液,可直接用真武汤。

七、常见的加减法

1.舌质暗,加肉桂。(肉桂还可以引火下行,治疗口腔溃疡,严重者可再加牛膝)

2.脉搏快、悸动明显,加龙骨、牡蛎。

3.脐中痛,加大剂量葫芦巴(30g)。[余国俊]

4.蛋白尿持续者,加黄芪。

5.咳嗽,去生姜,加姜辛味。

6.下利甚者,减芍或去芍。

7.甲减而腹胀、畏寒,加麻黄5g、甘草5g。[黄煌]


八、疾病谱

1.虚脱休克、心衰、低血压、发汗过多等。

2.眩晕、震颤类: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共济失调、帕金森病等。

3.浮肿、体腔积液类:慢性肾病、 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

4.功能低下类:甲状腺功能低下、更年期腹泻、更年期疲劳、更年期失眠等。

5.腹泻类:更年期腹泻、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肠炎、结核性腹膜炎、慢性阑尾炎、慢性盆腔炎、Milroy病腹泻等。

6.感染性疾病,但见发热而自觉症状少,面色苍白者:阑尾炎、膈下脓肿、肺炎等。



九、注意事项

  1. 大塚敬节认为,本方用于治疗慢性腹泻时,会出现利止而浮肿的情况,此时不必惊慌,继续服用本方,浮肿自然会消失。

2.本方被誉为少阴病的葛根汤,尤其在外感中常表现为“发热、恶寒、项背肌肉拘急”,此时很容易误诊,需仔细鉴别。(如葛根汤之脉紧有力、体质好,而真武汤为脉弱无力、体质差、水饮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