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子界典籍|《诗经》305首,至少要读读这十首

 超行天下 2024-03-19 发布于河南

易学|儒释道|诸子百家|传统文化

图片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

下面分享的诗歌,是《诗经》中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十首,欢迎诸子界的同学们于浮躁的风气里拥有片刻静谧,感受来自几千年前中华先民的智慧与情怀。

1.《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jū】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

图片

2.《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芦苇茂盛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高又陡。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图片

3.《桃夭》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图片

4.《采薇》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止。 
【mǐ】室靡家,猃狁【xiǎnyǔn】之故。
不遑
【huáng】启居,猃狁之故。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叫人带信回家找对象。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路上的是什么玩艺?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想来,心里好似大雪纷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图片

5.《静女》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shū】,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hí chú】
娴静的姑娘真美丽,约我等在城上角楼处。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我搔头徘徊心紧张。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
彤管有炜【wěi】,说怿【yuè yì】女美。
娴静的姑娘长得挺好看的,她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的彤管很有光彩,喜欢它就象喜欢美丽的姑娘一样。

自牧归荑【tí】,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她在郊野采荑赠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不是姑娘有多么美,是她相赠的情意异常深厚。
图片

6.《汉广》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汉水之上有游玩的女子,不可去追求。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水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汉水悠悠长又长,不能乘筏渡过。

翘翘错薪,言刈(yì)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mò)其马。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将她的马喂饱。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水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汉水悠悠长又长,无法乘筏渡过。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水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汉水悠悠长又长,不能乘筏渡过。
图片

7.《子衿》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yí】音?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táo】兮达【tà】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几个月那么长!
图片

8.《木瓜》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qióng)(jū)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jiǔ)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图片

9.《黍离》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shǔ)离离,彼稷(jì)之苗。
行迈靡(mǐ)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suì)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yē)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图片

10.《无衣》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出兵打仗,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原本每一首诗的这个位置,小编都配有一段几十至一百来字的评论的。为了不要自以为是的井蛙之见,于是在多个平台寻找一些参考资料,以作完善、尽美。孰料……

图片

你猜怎么着?不看别人的评论赏析还好!(这个别人还很多是“学术界”“网红界”的“专业人士”。)

我不敢说TA们是“不学无术”,只能说是满嘴胡言、误人子弟!小编虽非科班,然多少也有点认识!

那些胡说八道的,我估计就是为了凑点数字赚流量,或者表明不是“吃闲饭”而是“干了活”的。与其刷新我等热爱国学的同学们的三观,真的不如就闭嘴!

所以,最后,小编一并把自己的评论通通删去,我是真的觉得错漏会误人。毕竟,兴之所至,并没有很认真很严谨地专心求证,调查清楚,还是删了吧!

而各个自媒体,有多少是有自知之明,有本分、严谨、敬畏、负责的心态的?

很缺良知!

网络也不能随便瞎说、胡编鬼扯!

与其误人,不如🤐

图片
图片

为了有愉悦的阅读体验,

小编收集整理编辑排版,

花了五小时,点个赞呗!

图片

《诗经》知识全集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说“兴于《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左传》亦多引诗为据。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为《五经》之一。

名称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总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产生年代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现今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公元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
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
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
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公元前770年)以后。


创作者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
《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

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

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三国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

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诗经》内容介绍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无衣》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图片
图片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