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宋代宗族制度和宗族经济的发展

 激扬文字 2024-03-19 发布于四川

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班固

什么是宗族?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种社会单位,为了生存发展和生命财产的安全,由几个核心家庭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这便是一个大家族亦或者说是宗族。

宗族主要是以父亲系为传承主线,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向下一代代的传承,其余的支线则是指嫡长子之外的旁系,根据和主线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决定。

宗族又可以称之为“家族”,顾名思义家族中必然是以家庭为单元,每一个小家庭又以父亲为长,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父,至尊也”,对于大家族而言则是“大宗,尊之统也”。

在这样一种思想体制下,任何的家庭事情都要服从于宗族的决定,而家庭中的事情则需要服从父亲的决定,女子大多是男子的一种附庸。

在我国历史上宗族是一个传承千年的概念,魏、晋、隋和唐时期是宗族发展最巅峰的时候,强大的门阀世家甚至可以威胁皇权、取代皇权,因为像这样的宗族单单人口就可达到上万人。

几千年来宗族的发展有着它自己的运行理念,概括来说就是建立在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其后又以家族整体的经济发展利益为导向,而这些东西皆是以宗族传承为目的。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宗族的发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其消极的一面。纵览我国宗族历史的发展,宋朝的宗族演变极具代表性,今天,咱们就以宋朝为例子,探析一下我国历史上宗族发展的理念和影响。

一、宗族中等级色彩十分严重

宗族的起源有着很浓厚的历史背景,它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周武王分封天下诸侯就是以宗族为基础,当时姬发建立了天子—诸侯—士大夫等森严的等级制度。

天子的旁系可封为诸侯,诸侯的旁系可封为士大夫,由此观之等级差别色彩很浓厚。同时,也不难看出宗族建立基础便是宗法和伦理,也就是说族人只有服从于这样一种观念,宗族才能够建立并顺利运行。

宗族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等级秩序,第二个就是围绕伦理到的文化形成的孝悌观念等,比如我们常说的五服制和尊尊、亲亲等就构建在这一基础之上。

以五服为例子,主要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这是以家族中某个重要人物为核心形成的圈子,圈子内的所有人有着严格的等级排列。

在五服伦理制度的基础上,宗族中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带有一定的责任性和义务性,而这样的两重性质又使得亲疏和尊卑有着明显的细分化,尊敬长辈、兄友弟恭无处不在。

二、家族利益高于一切

何为家族利益,换而言之就是宗族利益,这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但这样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背景下却不是人人平等的,简单来说家族中的长辈才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象征。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族中所有的财富拥有和分配权力基本都长辈都有着至高的话语权,也就是说长辈所代表的利益就是集体利益、宗族利益,一旦有人违背长辈的意愿基本就是在违背宗族利益、违背宗族伦理。

宗族利益之下没有个人利益的说法,这样一种利益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共有的经济利益,宗族中所有的资产都是宗族共有经济的一种,宗族通过干涉家族成员的个人经济行为,进而引导和管理族人和族人间的经济关系。

古代大家族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进而造成产权纠纷和经济纠纷等,所以古代的大家族对于这一点非常重视,避免因经济问题造成对整个家族的影响。

宋朝时期,宗族的共有财产主要为田地、房产、技术和工艺等,这些东西不仅可以带来直接的利益,甚至可以通过单向传承荫庇后代子孙。

有时候为了维护宗族的延续,家族会保障这样的资产不动摇,即使损害部分人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宗族的资产就是宗族的集体利益,只要集体利益不动摇,那么整个宗族就会延续下去、凝聚团结而不溃散。

如何来形容这样一种观念呢?宗族公利亦或者说宗族资产是每一个家族人的信仰和价值,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利益的体现,更是家族所有成员精神上的支撑。

这样一种家族利益的运作方式,可以通过再生产和再分配让族人团结起来。当然,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亦或者小家庭的利益在宗族利益面前就显得不值一提,可谓是有利也有弊。

北宋时期宗族背景很浓厚,宗族利益的导向性也很强,一切都是为了宗族的发展为核心,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其中就体现对家族子弟未来的干预、对个人工作的调整、对小家庭经济的干涉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宗族总是希望不断扩大宗族集体的利益,如此情况下便会对家族中子弟的工作进行合理化的安排,甚至在从政、从商和从农上都会有相应的细分,或许有一定的不公平性,但在家族利益面前都必须要服从。

这样一种利益模式虽然可以增强宗族的延续性,可是却极大地抑制了一部分的积极性,当然若是放在封建时期的背景下,宗族的发展对整个大家族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三、一切都是为了传承

无论在什么时候,宗族的第一要义都是“根基永固”,也就是说家族的传承要不断延续下去,这代表着每一个家族子弟的美好愿望与期望。

北宋时期虽然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时代的浪潮不断冲击着宗族观念,但是这其中也有不少家族子弟佼佼者,为何守住家族的产业,为了延续整个家族的命脉而奋斗一生。

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古人购买房子、购买田产,这样一种现象看上去平淡无奇,其实都是一种宗族观念的体现,只有为家族构建好了一个庞大而整体的利益,才有可能使得后代子孙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延续。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门阀世家非常鼎盛,但是在五代十国期间家族基本被战火焚烧殆尽,北宋作为五代十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原政权,承载着宗族组织复兴的土壤。

当然,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宋朝是我国商品经济最发达的一个时代,因社会流动性大、商品贸易繁荣,使得个体家庭很难一直延续下去,只有依靠宗族的力量才能达到子孙延续的目的。

宗族的传承和延续不是一个家庭的事情,而是多个家庭单元合力完成的一个目标,也是宗族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人对这个道理也十分明白,所以延续宗族传承的方式皆建立在经济方面。

在这里我们要先阐述一个问题,宗族与隋唐之前的门阀世家很相似,但是却又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最岷县的就是宗族是一个文化组织,而门阀世家更像是一个政治团体。

宗族出现的背景是门阀世家失去了政治上的权力,若是分为个体家族又难以生存下去,所以将分散的家族重新联合起来,这便是宗族的目的所在、问题所在。

无论在任何时代利益都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即使是宗族有着一定的血脉联系,其中的经济也需要搞清楚,这就不得不提到“族产”问题了。

族产是勾践宗族的核心,当然这样一种资产不单纯只是金钱,还包括文化教育、工艺技术等,很清晰的就可以看出宗族用物质为家族人构建好基础利益,又通过文化教育促进整个宗族的发展。

财产继承时宗族延续中的第二个终点,宋朝时期的财产继承有着很浓厚的“继户”色下,也就是说继户背景下宗族关系呈现出横向发展,既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越来越亲密,而非血缘关系者则越来越疏远。

这也就造成了旁系的人都有着延续本部支脉的想法,也就是在宗族制度下通过“宗支”的方式来延续,促进了北宋时期门户传承的产生和发展,后来还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财产继承制度。

封疆王朝以农业为核心,所以宗族制度建立在农业生产活动之下,除此之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理念,也使得“士”成为了延续宗族传承的方式之一。

“士农”是宋朝时期宗族传承常见的形式,也就是说在北宋人的眼里士大夫不再是为国为民的职位,而是一种可以为家族带来利益的职业,这一种功利性有着严重的时代背景和特色。

总的来说,任何一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时代特色,宋代宗族制度以经济为基础的理念,说白了就是把整个宗族利益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相互写作的共同体,以保障宗族的传承。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宋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