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酒的制作方法

 微信号1830429 2024-03-2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药酒,顾名思义,就是加入了中药材的酒,属于配制酒的范畴,在中医史上被称为“酒剂”,是祖国医学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传统医学养生健体和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疗法,更是祖国传统医学和酿酒业发展的成功结合,具有“制作简单、便于存放、使用方便、内外可用、安全可靠、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图片

药酒的作用,包含了“酒的作用和药物的功效”的双重作用,酒本身也是一种药材,酒为百药之长,具有温阳补肾,通经活络 ,散湿祛风、疏肝理气、提神解乏、益中补气、延龄益寿之功。同时酒也是中药的良好有机溶剂,中药中所含有效药物成分能充分溶解在酒液中,借助酒温通血脉、改善循环的力量作用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酒助药力,药借酒威,相辅相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的作用。
我国现存最早的酒方是1973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其中记载了药酒方30余条。可见早在先秦时代,我国的药酒文化就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元代,蒙古铁骑征服欧亚大陆的同时也将蒸馏酒技术引进了中国,药酒随之迎来了新的突破。

图片

药酒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北魏贾思的《齐民要术》、 陶弘景的《本草集经注》、唐代名医、被后世称为“药王”的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元代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明代方贤的《奇效良方》、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吴谦的《医宗金鉴》等古籍中都有大量的药酒方记载。
清代是药酒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宫廷补益药酒空前兴旺发达,由此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清宫秘方”。如乾隆皇帝经常饮用的益寿药酒方“松龄太平春酒”,以熟地黄、当归、枸杞、红曲、桂圆肉、荔枝蜜、整松仁、茯苓等入伍,对老年人诸虚百损、关节酸痛、纳食少味、夜寐不实诸证均有治疗作用。
“夜合枝酒”也是清宫御制的药酒,以夜合枝为主,佐以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等,可治中风挛缩之证。

图片

药酒按照其作用大体可以分为治疗性药酒和滋补性药酒两大类。滋补性药酒虽然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主要是对人体起到一个滋补保健的作用,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御病能力。
此类药酒大多具有较好的色、香和独特风味,可以作为一般的饮料酒佐餐或随量饮用,勿醉为度。
治疗性药酒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病愈则止 ,对配方、制作和服用的要求较严,应作药服,勿当酒饮。部分外用药酒,可以用医用酒精来配制。
一般来说,药酒的制作选用50-60度的纯粮白酒为宜,因为乙醇浓度太低,药物可能因吸收水分而体积膨胀,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析出;乙醇浓度过高,则反而使中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于析出。

图片

对于不善饮酒的人来说,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米酒、黄酒,但浸出时间要适当延长,或浸出次数适当增加,以保证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制作药酒时,通常是将中药材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时过滤去渣后即可饮用。概括起来,目前一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冷浸法
冷浸法就是直接用白酒浸渍药材,也是人们最常用的方法。取一只洁净能够密封的玻璃瓶或瓷坛,将药材切片洗净、沥干,或打成粗粉装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加酒量约为药材重量的10倍左右。如果是用食物性药材泡酒,加酒量只需药材量的5倍即可。
白酒加入药材后摇匀,密封瓶口或坛口 ,保存于阴凉避光处。浸泡期间应经常摇动容器或搅动药材,让白酒充分浸润药材,浸泡时间最少要14天以上,有些药材可浸泡数月或1年。如果处方药味较多,一次浸取不完全,可以分两次或多次浸取,但每次加酒量应计算好,不能太多,白酒的总用量应该不变。如果采取多次浸泡的办法,用酒应少量多次,直至浸泡后的药酒颜色变得浅淡,这说明药物成分的萃取比较完全。

图片

2.热浸法
热浸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制作药酒的方法。通常是将中药材与酒同煮一定时间,然后放冷贮存。此法既能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浸出。但煮酒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既要让药液达到一定的温度,又要防止乙醇燃烧或挥发。因此,建议采用隔水煮炖的间接加热方法,酒沸闻香即止,勿将药壶直接置于明火上烧煮。
此法适宜于家庭制作药酒,其方法是:将中药材与酒先放在小砂锅内,或搪瓷缸等容器中,然后放在另一更大的盛水锅中炖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乙醇挥发。
此时一般可于药面出现泡沫时离火,趁热密封,静置半月后过滤去渣即得。生产时,可将粗碎后的中药材用纱布包好,悬于白酒中,再放入密封的容器内,置水浴上用40~50℃温度浸渍3~7日,也可浸渍2次,合并浸液,放置数日后过滤即得。
此外,还可以在实验室或生产车间中采用回流法提取,即在浸药的容器上方加上回流冷却器,使浸泡的药材和酒的混合物保持微沸,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不同的酒度,再确定回流时间。回流结束后即进行冷却,然后过滤即得。

图片

3.酿造法
本法是用米、曲和药物,通过直接发酵的方法酿取成酒。在蒸馏酒出现之前,常用此法,近代民间仍有应用。比如用酿造法制作的桃花酒、桂花酒、玫瑰花酒等,就特别适合女性朋友饮用,风味独特、甘甜如饴、花香酒香兼具、酒色艳丽浪漫,我曾经做过不少,很受客户欢迎。
其方法为:根据处方取适量糯米、酒曲和药材。先将药材拣洗干净后打成粗粉状;曲粉碎或用凉开水化开,米淘洗干净后浸泡,夏天四小时,冬天八小时,然后捞起入锅隔水蒸过芯即可,摊凉冷却至30℃左右加入药粉和酒曲,搅拌均匀,置陶器内发酵。发酵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如温度升得太高,可适当搅拌以降温。经过7~14天,发酵完成,经压榨、过滤、澄清,取上层清液装瓶,再隔水加热至75~80℃停火,以杀灭酵母菌及其他杂菌,强行终止其继续发酵,然后静置或待再次澄清后装瓶备用。另一种方法是先煎煮中药,取药汁与米搅拌同蒸煮,然后加入酒曲发酵成酒。用酿造法制作出的药酒,酒精度数较低,适宜于不会饮酒者,宜注意保存,量少可装瓶后冰箱冷藏。
4.渗滤法
渗滤法适用于药酒厂生产。先将中药材粉碎成粗末,加入适量的白酒浸润2~4小时,使药材粗粉充分膨胀,分次均匀装入底部垫有脱脂棉的渗滤器中,每次装好后用木棒压紧。装完中药材,上面盖上纱布,并压上一层洗净的小石子,不使药粉浮起。然后打开渗滤器下口的开关,再慢慢地从渗滤器上部加进白酒,当液体自下口流出时关闭上开关,从而使流出的液体倒入渗滤器内,继续加入白酒至高出药粉面数厘米为止,然后加盖,放置24~48小时后打开下口开关,使渗滤液缓缓流出。按规定量收集滤液,加入矫味剂搅匀,溶解后密封,静置数日后滤出药液,再添加白酒至规定量,即得药酒。

图片

在制作药酒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的药材必须洁净,没有霉变。质次、伪劣者均不能使用。
2:配制时所用白酒、米酒、黄酒,应选用优质品。劣质的酒用于药酒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需要上好纯粮酒的朋友可加我微信了解选购。
3:酒方内的药材和用量一般不要随意改动或增减,如需调整白酒用量,则药材用量也要同步按比例增减,建议按倍数调整,必要时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处理。
4:所配制的药酒与所要治疗的疾病相符,配制补酒也要根据本身气血的盛衰、五脏六腑的偏盛与不足,来选择适宜的药酒方。
同时还应注意区分同一药名不同品种的功能差异。例如牛膝有怀牛膝、川牛膝之分。怀牛膝产于河南,含多量的钾盐及皂苷,临床以补肝肾、强筋骨见长;川牛膝产于四川,不含皂苷 ,临床有活血祛瘀功能。地黄有生、熟之分,生地黄擅长清热凉血养阴,熟地黄偏于养血滋阴补肾;当归用须活血,用身则补血,小麦分浮小麦和淮小麦,前者敛汗,后者安神;生黄芪用于固表、利水、托疮,用于健脾补中气则应灸用,等等。

图片   

5:凡配制药酒所用的一切用具、容器均要洁净、完好,并作必要的消毒,容器要确保能密封到位,玻璃瓶切勿用热水清洗,以免裂瓶。
6:每次配药酒不宜过多,一般5000克左右。若病未愈,可再配制,这样可避免浪费。
本平台所记录的药酒方均有明确来源,仅作为分享之用,供各位参考,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后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