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稻盛和夫遇见德鲁克01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4-03-21 发布于云南

关于愿景

经营者必须的对企业未来发展满怀梦想,拥有宏伟的“愿景”,并清晰地向全体员工进行描述。必须把公司追求的目标描述成清晰的愿景,怀有“无论如何必须实现”的强烈愿望,与并与员工共有。

--稻盛和夫《企业家精神》P200

由于管理要把人们整合在一个共同的事业中,因此它深深地根植于文化中;无论是在原西德、英国、美国、日本还是巴西,管理者所做的事情都完全相同,但是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方式有可能大相径庭。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基本挑战,就是从本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中找出可以用做管理的基本构件的那些东西。

          --彼得.德鲁克《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诚实与正直

现在,为了预防企业出现管理危机,人们纷纷呼吁更先进的管理体系,认为构建新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我却认为,身为企业领导者的经营者及管理干部,首先应当遵循前面提到的如“不贪心”、“不骗人”、“不撒谎”和“为人正直”等简单朴实的道理。同时敦促员工遵守-这远比建立所谓的先进管理体系有效的多。

  --稻盛和夫《企业家精神》P191

考验管理是否真诚及认真的是,强调正直(integrity)的品格而不妥协。它必须表现在管理的人力资源决策上,因为他是贯穿领导、设立典范及被效法的品格。品格无法强求;如果一个人工作上没有品格,他就绝不会拥有品格。品格无法被玩弄。当人与人工作(特别是部属),几个星期之后,可以就知道一个人是否有品格。员工或组织可能原谅一个人很多事:无能、愚昧、不稳定或是没有礼貌,但是不会原谅一个人缺乏正直。他们也不会原谅选择这种人的更高经营阶层。

彼得.F.德鲁克  《管理:使命、责任、实务》

1973年,第36章:绩效的精神

人生的意义





既然如此,那么人生于世间的目的就是让与生俱来的灵魂在现世的惊涛骇浪中得到清洗、磨练,变得更美好;就是使灵魂在生命谢幕时比来时变得更美丽,以迎接下一个新的旅程。这就是我的人生观。

        --稻盛和夫《企业家精神》P160

在我13岁那年,一位老师向他的每个学生问道:“你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结果谁也没答上来。老师笑着说道:“现在不用急着回答。但是,如果到了50岁还回答不上来的话那就不好了,因为你虚度了人生。”

--彼得.F.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1990年 第5章 自我发展:个人、管理者和领导者





管理的实践





提高心性,最关键的是实践圣贤所讲的道理,而不是只将这些道理当作知识死记硬背。我在孩提时学过一首“日新公伊吕波歌”,这日本封建领主为了教育子弟而作的便于记忆的数数歌。其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地提出,“圣贤之道,听了唱了却不做,毫无价值”。这句话的意思是,“读再多的金玉良言,听再多的醒世警句,如果自己不去实践,就完全没有意义”。中国有句古话云“读《论语》而不知《论语》。”或许用句这句话表达更贴切。

         --稻盛和夫《企业家精神》P153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





以身作则





在店里,员工的笑容非常重要,像这种东西,在机械教条的培训中是不会教的。身为上级,不能只会命令临时工、小时工作业,而要时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服务态度做出榜样,明确地告诉大家:“不好意思,请这样接待顾客。”这样一来,店里的气氛就会发生180度的转变,进而请员工对店铺运营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稻盛和夫《企业家精神》P104

我接触过的所有有效的领导者,不论是我共事过的还是那些我观察到的,都知道四件简单的事情:领导者是有追随者的人;领导力不是体现在受欢迎程度上,而是体现在成果上;领导者受人高度关注,他们必须以身作则;领导不是地位,不是特权,不是头衔,也不是金钱,领导是责任。

               --彼得.德鲁克,《德鲁克管理日志》

2004,4月8日,“领导是一种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