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写读后感》的教学小记

 小赵作文 2024-03-23 发布于重庆

教学两个班语文的唯一好处就在于,自己随时都在磨课,而且是必须充分基于学情立刻调整,假设—尝试—调整—尝试,调整得是不是成功,学生的习作马上可以反馈。《学写读后感》习作教学中,充分进行了这种心流体验。

作前指导课

一、走进“读后感”,明晰“感”为重点

这也就是一个导入环节。

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示等写下来,这样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学生对读后感已经比较了解,懂得写作这篇文章,必须是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二、畅言读书感悟,确立习作选材

这一部分是在教学中改动最大的部分。第一次执教的时候,(1)出示话题是“哪些文章或书籍能让你写读后感?”这个话题抛出之后,孩子们似乎也能回答到“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情节有趣曲折”“告诉的道理”这样的点上。(2)顺着这个回答,我马上请同学记下这些让你特别有感触的书名或者文章。可是孩子们抓耳挠腮,无法下笔。也就是前面的问题虽然回答得在点子上,但是是空的,不足以激发孩子的思维,无法定位自己特别有感触的书或者文章。

第二次执教的时候,我就把第一个话题变成了“你读过的书或者文章,哪些让你特别有感触?”这样问题更落地,学生之间的回答就能够起到相互启发的作用。在第二个班,选材难这个问题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三、了解读后感内容结构,学习四字口诀

这个部分,主要是借助教材页第二自然段,学生自读抓关键词梳理,明晰读后感的结构。

在孩子们梳理出读后感的结构基础上,将结构的第二部分与第二个环节所聊话题所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结构提纲。就相当于完成了这节课的核心教学。

“引、亮、联、结”,是写读后感的四字口诀。这个四字口诀在这时候整合进结构提纲,其实就是指导孩子如何完成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也就是“引和结”这两个环节。对于这两个环节,采用的方式是用例文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感知,我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解。

第一个班写出来的作文,开头部分就走了老路,想到了上学期的“推荐一本书”的作文,所以大部分同学用了精彩的段落吸引读者注意,用设问的方式开头。所以第一个班的作文讲评要点“开头点出感受,结尾点明收获(启示)”,直接作为了第二班的作文指导要点。

也就是在第二班教学的时候,我把四字口诀每一个字都给出了前一个班学生所写的作文示例,并对例文进行了点评。

最终形成了这次作文较为成熟的作文指导课流程:

一、走进“读后感”,明晰“感”为重点

二、畅言读书感悟,确立习作选材

围绕“你读过的书或者文章,哪些让你特别有感触?”这个话题,同学们尽情表达,相互启发。教师相机归纳要点。学生确立自己的选择书目或文章。

三、了解读后感内容结构,学习四字口诀

自读教材,梳理内容结构。通过例文学习四字口诀在习作中的具体运用方式。

作后讲评课

作后讲评课,根据第一个班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讲了三个修改点:

修改一:整篇文章围绕一个中心点

修改二:开头点出感受,结尾点明启示(收获)

修改三:感悟点用总分方法来写,联系实际不能少

第二班作文同样存在的问题有:整篇文章没有围绕一个中心点写,感悟点的表达逻辑混乱。

讲评时借助范文和典型问题文,先出示范文体会要点,再出示典型问题文,大家一起修改。


通过这样的两节课,“学写读后感”这次习作基本达成目标,且第二班整体用时明显比第一个班少。看来,平时教学设计还是需要更精炼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