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0325高考复习|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第1题解读

 老程杂记 2024-03-25 发布于安徽

一、考情简介

信息类文本阅读又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通常由一到三则材料构成。内容以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主,以人文与科技相融合的知识为辅。文本多是论述类或科普类文章,偶尔也会以图表的方式呈现。

题量一般为五道,前些年是三道选择题加两道主观题,2024年九省联考卷出了四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第1题考对文章局部内容(重要词句)的理解,主要考信息定位获取能力,只要找到选项在原文中的相关表述,对词句意思和逻辑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对错,对信息推理整合与逻辑推断的能力要求低,一般不会选错。有时选项的几个句子会分散在原文的不同地方,相隔比较远,但因为选项和原文的语句有很多重合,也是非常好找的。从难度上看,第1题基本是送分题,任何一次考试,都要确保这一题得分

二、考题分析

【2023新高考Ⅰ卷】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藜麦适合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食用,并且由于其营养均衡,被美国宇航局认为是宇航员食物的理想之选

【原文】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B.“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则持保留意见”中的“此”,指的是被国外需求推高的藜麦价格给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人造成伤害这一说法。

【原文】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C.藜麦的大面积种植,不仅让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原文】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谷,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

D.作者认为尽管一些媒体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的做法值得商榷,其出发点却不是恶意的,他们为当地的贫困居民感到担忧。

【原文】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谎言被揭穿的过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在这个例子中,新闻工作者和博主出于高尚的理由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他们由衷地为一个贫困群体感到担忧,害怕狂暴的全球贸易风潮会危及这一群体的利益。

【2023新高考Ⅱ卷】

根据C项对应的原文,分析其判断是否正确——

C.材料二指出,社会科学虽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展开研究,但倘若方法得当,观察社会现象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原文】(第一段)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

……(第三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在技术上,观察社会现象比观察自然现象更为困难……

【2022新高考Ⅰ卷】

根据D项对应的原文,分析其判断是否正确——

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

【原文】……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

三、解题二步走

【第一步】把握选项意思,预判语意逻辑。

平时做这种题要着意培养快速判断选项的能力,提高敏感性,在初读选项时圈画出相应的关键词,从而快速判断选项的意思和逻辑。

比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A选项:

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此选项的意思和逻辑很容易判断:文化传统→思想体系;思想体系是“两创”前提。

【第二步】找到原文语句,印证预判正误。

印证预判的正误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尊重原文文本,不可凭经验更不可凭感觉判断;二是高度关注细节,因为命题的设误点很细,稍有不慎,就会滑过去导致错选。

比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A选项: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本选项可关注的细节:“质疑”(程度)、第一人(时间)、广泛影响。我们找到原文的相关表述: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解析:该项错在“质疑”上,“质疑”是提出疑问,原文说莱辛用丰富的例证和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这不是“质疑”,而是“雄辩”,选项表述程度不当。

四、跟踪训练

1.老师给出几组选项和原文,请大家判断对错。

⑴选项: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

原文: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⑵选项:网络上充塞的垃圾信息消耗了人们的认知盈余,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

原文: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

⑶选项:“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原文: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

⑷选项:认定图腾动物是祖先,装扮并摹仿其特性与动作,是少数民族的共同标志。

原文:图腾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同一图腾的分子都自认为这图腾的子孙。如果图腾是一种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物为他们的祖先。曾奉狗为图腾的瑶族,如今还很鲜明的保存着这种意识。……这种风俗与现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性与动作是同样性质的。

2.将南京“一模”和合肥“一模”的第1题八个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仿照以上示例,做详细分析。

相关链接:

20240323高考复习|2024南京“一模”语文卷答错率高的选择题解析

20240315高考复习|信息类文本主观题(新高考卷第4、5题)解读(上)

20230318高考复习|信息类文本主观题(新高考卷4、5题)解读(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