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与春天同行 2024-03-26 发布于青海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文字/编辑:夏有喃风
作为由宋入元的遗民词人,王沂孙把国破家亡的深悲剧痛注入词中,并借助大量有关“山”的意象,以一种含蓄、隐幽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些意象,融入了词人特定的家国之感和身世之悲,是其传达精神情感、完成审美创造的重要载体。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笔者拟在文中将其统称为“碧山”意象,并在其使用与表现情况、内涵指向的方向上,做进一步的探索。

以此来了解王沂孙笔下之“山”究竟有何内涵?

一、“碧山”意象在王沂孙词中的使用与表现情况

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在写法上避实就虚,并经常与其他凄冷色调的自然意象与人文意象相结合,从而以其独特的使用和表现新人耳目。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从数量上看,含有“碧山”意象的词占了王沂孙词作总数的将近一半。

据笔者统计,在其64首词中,有30首出现了“碧山”意象

如《天香·龙涎香》“孤峤”、《花犯·苔梅》《眉妩·新月》《扫花游·秋声》“故山”、《露华·碧桃》《水龙吟·落叶》“山中”、《南浦·春水》“巴山”、《无闷·雪意》《长亭怨·重过中庵故园》“乱山”、《水龙吟·落叶》“重崖”等。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从写法上看,王沂孙笔下的“碧山”几乎是虚写,并往往与其他冷色调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相结合

一方面,作者在词中有意回避实有山川的描写,而多着力于“山”的写意传神。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不论是“孤峤”“故山”“山中”“巴山”“乱山”“重崖”“海山”,还是“十洲三岛”“孤山”“罗浮”“家山”“空山”“千山”,它们都并非实有。

作者有意化实为虚,赋予其丰富深邃的情思意蕴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努力使其成为家国精神的符号化象征。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另一方面,这些“碧山”意象,还多与冷色调的意象相结合

最常见的就是与凄冷的自然意象相结合,如《花犯·苔梅》“孤舟”“寒浪”、《露华·碧桃》“怪月悄风”“深雪前村”、《南浦·春水》“雪”“落红”“蓝光”、《无闷·雪意》“银河水”“冻云”等。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另一种就是与凄美的人文意象相结合,如《花犯·苔梅》“断魂”、《露华·碧桃》“冰魂”“旧曲”“芳梦”、《更漏子》“湘梦”“楚魂”等。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二、王沂孙词中“碧山”意象的内涵指向

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涵丰富而深刻
因此,笔者根据王沂孙对于笔下之“山”所赋予的不同情感,把其“碧山”意象的内涵分为以下几类。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1、暗寓崖山之痛

如王沂孙的《天香·龙涎香》“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一语中的“孤峤”,在此就喻指帝昺所至之南海崖山,暗隐南宋灭亡的历史伤痛。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正如汪兆镛《微尚斋杂文·碧山乐府书后》所云:“善乎,竹垞翁之言曰:王圣与,宋末隐君子也,其词于身世之感,有凄然言外者,其骚人《橘颂》之遗音乎!……窃意……《天香·龙涎香》云:'孤峤蟠烟,层涛蜕月’是崖山之恨。”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又如其《水龙吟·落叶》“想重崖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句,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

“重崖”一词,亦喻指崖山之痛。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想重厓半没……无人到。’笔意幽冷,寒芒刺骨,其有慨于崖山乎?”詹安泰《花外集笺注》亦云:“此词为杭州陷后崖山死守时作,其意尤明显。”

此外,《水龙吟·白莲》“太液荒寒,海山依约,断魂何许”“望海山依约,时时梦想,素波千顷”中的“海山”,亦寓崖山之痛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2、寄寓故国之悲

如其《眉妩·新月》中的“故山夜永”,残月笼罩故国山河,故乡之夜如此漫长,一如遗民心中无尽的亡国之痛。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月亮依旧临空,新月依旧会重圆,而故国山河则已破碎,再难恢复

再如其《一萼红·丙午春赤城山中题花光卷》“重省嫩寒清晓,过断桥流水,问信孤山”一语中的“孤山”,亦含故国之悲

此词盖作于宋亡之后,其作意,陈廷焯《大雅集》卷四云:“身世之感,君国之恨,一一如见。”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还有其《声声慢》中“高寒户牖,虚白尊罍,千山尽入孤光”一语中的“千山”也是故国伤痛的象征

词人登上高楼,举杯邀月,寒光无际,千山遍照,家国之悲、故人之思,遂凝注于“千山”这一“碧山”意象之中。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3、寄托思家之情

如其《花犯·苔梅》“故山岁晚谁堪寄。……罗浮梦、半蟾挂晓,么凤冷、山中人乍起”一句中的“故山”,就寄托了词人的思家之情

“罗浮梦”,即赵师雄于罗浮遇梅花仙事,后常用“罗浮梦”写梅花,此处用以比衬作者冷寂凄苦的惆怅之情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故山”句写暮年客久之人思念故乡家山,却又无人可托而折梅寄意的情景。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笔意幽索,得屈宋遗意。”与此相似的,还有《扫花游·秋声》诗文中的“故山”。

词人远客他乡,思归心切,终成夜来幽梦,然而归梦难成,“故山院宇”四字,从悲思中跳出,怀想故乡,聊以自慰。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南浦·春水》“应是雪初消,巴山路、蛾眉乍窥清镜”一语中的“巴山”,也寄寓了词人的思家情绪

春来雪消,柳枝映水,作者因而起了乡关之思,于是便设想回家途中的“巴山”路景。

《解连环·橄榄》“断味惜、回涩余甘,似重省家山,旧游风月”中的“家山”,亦含思家之情。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4、感怀旧情之好

“碧山”意象既可寓指男女相悦之情,又可寓指朋友相知之谊

寄寓男女相悦的,如其《露华·碧桃》“山中去年人到,怪月悄风轻,闲掩重门”一语中的“山中”,这三句兼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事及崔护诗意,忆写往昔与佳人艳遇,而今情爱不再的情景。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山中去年人到”,去年今日,人面桃花,交相辉映,而今年唯有掩门闭户,独处室中。

“山中”这一“碧山”意象,隐然成了男女之情的外化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此外,其《扫花游·绿荫》“故林晚步。想参差渐满,野塘山路”一语中的“山路”。

《琐窗寒》“问如今、山馆水村,共谁翠幄熏蕙炷”一语中的“山馆水村”。

《八六子》“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一语中的“空山”,亦因含有对多情伊人的怀思与痴恋之意而成为男女之情的符号化象征。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5、其他寓意

此类“碧山”意象,或暗含隐居之意

如其《庆清朝·榴花》“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之“山中”,此二句意指无人乘车马到山中游赏看花,一任榴花自开自落。

张惠言《茗柯词选》曾云:“此言乱世尚有人才,惜世不用也。”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不难看出,“山中”这一“碧山”意象,蕴含了作者的隐逸之情,或借指风景之胜。

如其《齐天乐·四明别友》“十洲三岛曾行处,离情几番凄婉”一语中的“十洲三岛”,它本指仙境中的洲岛,此处指四明一带临山依水的风景幽胜之地。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元世祖至元年间,碧山被迫应召,出任庆元路(治所在四明)学正。

此词即作于辞官别友归隐故里时,“十洲三岛”这一“碧山”意象也就成了风景之胜的代名词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暗示漂泊之况味,如其《三姝媚·次周公谨故京送别韵》“今夜山高江浅。又月落帆空,酒醒人远”之“山”。

月夜归航,酒醒之时,人已离远。泊舟临岸,但见得眼前山峦高耸、江水清浅,一钩霜月渐渐残落。

“山”这一意象于此也就承载了词人漂泊江湖的凄凉况味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亦或总括词作境界,如其《踏莎行·题草窗词卷》“风月交游,山川怀抱”之“山川”。

“风月”“山川”,二句八字,总括草窗词境,清雅而凝重。

凡此种种,大大拓宽了“碧山”意象的内涵指向。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总结

王沂孙词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山”的意象,这些意象融入了词人特定的情感,笔者称其为“碧山”意象。

含有“碧山”意象的词占了王氏词作总数的将近一半。

这些“碧山”意象,几乎都是虚写,并往往与其他冷色调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相结合。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碧山”意象不仅在王沂孙词中使用得极为普遍,而且寓意指向丰富而深刻。

但由于王沂孙能将家国之思与“碧山”意象融合无间,故而“厌心切理, 言近旨远,声容调度,一一可循。” 。

以深隐笔法抒发复杂情感,论王沂孙词中的“碧山”意象


参考文献:
[1]高献红编著:《王沂孙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 2006年版。

[2]钱林森编:《牧女与蚕娘法国汉学家论中国古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3]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4]吴调公:《古典文论与审美鉴赏》,齐鲁书社1985年版。

[5]启功等主编: 《唐宋八大家全集·欧阳修集·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

[6]王筱芸:《碧山词研究》,南京出版社1991年版,第74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