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常见官职及官职变动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3-27 发布于河南

一、官职常识

1.常见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政事,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军、政大权。

图片

六部

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含官员俸禄)等事:礼部,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掌管军事;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称为尚书,副职称为侍郎;部下设司,长官称为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三公九卿图

皇帝


太尉、丞相、丞相

三公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九卿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2.常见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判官、推官、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多改州为府,称知府。

高考链接

(2020全国Ⅲ,改编)太守是郡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X)

分析:太守不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以及自行任免所属掾史,选项表述错误。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两代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为“省”。

3.史传类文本中常见官名

①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丞相之名起源于战国,为百官之长,战国秦悼武王二年始设左、右丞相。秦以后各朝,时废时设,后为明太祖所废,以内阁大学士行丞相职权,迄清末未予恢复。

②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不能误解为“有关部门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太师、太傅、太保:古代三公。太师为最尊者,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太傅位次于太师,周代始置。太保,周代始置,为辅佐国君的官员。三公多为大官加衔,无实权。

④尚书:始置于战国,是掌管文书的官。后来权势渐大。汉成帝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隋代始分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以尚书为各部长官。以后历代相承。

⑤御史: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察、弹劾。如: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太尉:秦汉时掌全国军事的最高官员。西汉早期,设太尉职多半和军事无关,带有虚位性质;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

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地位渐低。

⑧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国的百官之首一相。

⑨尹★:春秋战国时,楚国官名中带尹者极多,百官中官职最高者为令尹,另有左尹、右尹,为位次于令尹的尊官。秦汉以后,亦有尹官,如汉时的京兆尹、河南尹,均为京畿的地方长官。

⑩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代始设,宋时为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后以门下、中书二侍郎,以及尚书左右丞代其任。

⑪枢密使唐代后期由宦官充任的要职。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掌握,逐渐形成枢密专掌军事的倾向。到了宋代,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合称二府或两地。

⑫参军本为参谋军务之称,东汉末始有“参某某军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简称“参军”。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图片

“郎中”含义的演变

朝代

含义

战国

侍卫

秦汉

郎中令的属官

隋唐

六部各司长官

宋以后

医生

⑬都尉:秦汉时期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⑭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职不尽相同。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军赋,唐朝时是州郡大守(刺史)的属官。如:比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鸿门宴》)

⑮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的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⑯廷尉:秦置,掌刑狱,为九卿之一:汉承秦制,后改为大理。大理寺

⑰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⑱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后代相承,有国子博士、太常博士等。

⑲经略使: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后多由节度使兼任。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时期,有重要军务时即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⑳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非具体官职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

亭长: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给事指处事,办理事务,引申为供职;也是“给事中”的简称,明代给事中分礼、吏、兵、刑、工、户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员。

二、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

1.授官

①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荐者又称保任,要负担保责任。

③荐、举、察: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任:担任。如: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史记·蒙恬列传》)

⑤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⑥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

:任命,授职。非开除公职如:除臣洗马。(《陈情表))

⑧授:任命,授职。如:春定初,思授东平路倍学我。(《元史·贾鲁传》)

⑨起:举用,征聘。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元史·贾鲁传》)

图片

高考链接

(2020全国I,改编)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古代官职顺口溜

古代官职多,称谓也繁琐。丞相居中坐,太尉抓军事。

三省加六部,有司各负责。刺史来巡视,御史管弹劾。

博士教授不上课,郎中大夫不看病,司马不养马,司农不种地。

2.免官

①罢:免去官职,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②黜(诎):废黜。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③替:废弃。如:余虽好修姱以凯羁兮,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④免:罢免,免职。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⑤夺:削去权力。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⑥废:废黜,放逐。如: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

⑦褫:革除。如: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上搜才表》)

⑧镌:削职。如:镌与修者官。(《明史·傅珪传》)

3.升官

①升:升迁。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②擢:选拔,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③陟:提拔,晋升。如:陟罚减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④迁:晋升官职。如:超迁(破格越级升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

⑤拔:提拔,选拔。如: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⑥加:被授予(某种爵位)。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4.降官

①谪:特指贬官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②贬:特指降职并外放。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③放:驱逐,流放。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④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迁是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是降职: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5.调官

①徙:调动(官职)。如:徙齐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调:调遣,选调。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③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④补,补任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等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⑤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6.暂代官职

①摄:代理,暂代官职。如:俄检校待中,摄吏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居摄:指大臣暂居帝王之位处理政务。

②守: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如:初平中,北海相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三国志·魏书·王修传》)

③行:兼摄(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④署:暂任、代理官职。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⑤权:权摄,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⑥假:非正式的,暂时代理的。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侦察兵)百余人俱。(《苏武传》)

7.辞官

①悬车:辞官居家。如:遂隐丘山,悬车告老。(《陈太丘碑文序》)

②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宋史·包拯传》)

③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刘般传》)

④乞骸骨: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如: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⑤乞身:古代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故山桃李半荒榛,粗报君恩便乞身。(苏轼《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

⑥请老★:告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如:祁美请老,晋候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⑦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知: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汉书·公孙弘传》)

图片

8.兼任

1.兼、领: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2.判: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

官职调动简表

升官

拔、擢、陟、升、迁

降官

贬、谪、放、左迁

调动

调、转、徙、改、补

官职变化的其他表达

1.视事:治事,任职。

2.下车:官吏初到任。

3.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入仕做官。

4.当轴★:指要员或喻官居要职;指当权者。

公车署

公车,汉代官署名,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臣民上书和征召等均由公车

接待。

高考链接

(2021新高考I,改编)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

种急务。(×)

分析:“庶务”后来指机关总务部门主管的各项事务。

赏赐的四种说法

1.赏:皇帝赐给官爵、财物等。

2.赐:皇帝给官爵、财物等。

3封: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4.赠:追封已故者官爵。

入与出

入指外官进京任职,出指京官外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