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道德经》道是什么?德是什么?

 王兆善 2024-03-31 发布于安徽

修觉当下境,体悟事上圆。

师兄们好,我是张三君。

2500年前,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

留下一部《道德经》。

这部经典,是老子智慧的结晶。

道德经里说了两个字眼,一个是“道”,一个是“德”。

道和德,和儒家有关,和道家有关。

在道和德的根上,在人心上,儒家道家并没分成两家。

道是什么?德是什么?

道和德,说起来,和别的名用一样。

如果要说它是什么,其实是说它像什么。

我们所说的道和德,是道和德的名用。

是道和德的本体,在人心中,和合而生的名用。

道和德是名用。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

这个说法,像佛家说的:“不可说”。

真正的道和德,不言不语。

我们只能说,它像什么。

就好像,看到一头大象,用画笔在纸上画下来大象的画像。

道和德,是中国人认知世界和自我的智慧结晶。

追根溯源,从仓颉造字说起。

汉字是象形文字,造字之初,字本身就是意思。

像中有象。

字即是意。

原始的汉字里,有最原始的意象。

就好像一个火字,第一个火字,是从0到1的进步。然后,火字经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变化。从1变成了100。

真正伟大的进步,和时间成正比。

从0到1,中国人大概花了几十万年。

从1到100,中国人大概花了5000年。

最重要的,还是0到1,从无到有。

汉字如是,道也是如此。

在这一点上是合一的。

道和德,就是中国人智慧从0到1的一步。

最初的中国人,观察天地日月的运行,观照自心,得到智慧的起点。

比如,河图,洛书,伏羲八卦,阴阳,五行。

这些智慧上合天地,下合万物人心。

道是什么?道像什么?

最初的道字,最原始,最纯粹。

王阳明:《道德经》道是什么?德是什么?

道字,外是一个行,表示路,路口。内里象征一个人,一个人的头(首)和脚(足)。

意象是一个人走在路上。

道,就是人要走的路。

人要走在路上,马车要走在路上,万物有路,日月星辰有路,天地有路,宇宙有路。

道,是世界万物变化运行生灭的路。

道,也是真理,规律。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本体,道的源头,就是道的体。

道也是作用,道生万物,就是道的用。

道,看不见,摸不到。

但是,道真实存在,是存在的真实。

所以,道可以被认知。

既然,万物都是行走在万物的道上,在根源上,都是一个道。

结果就是,中国人讲求“一”。

道生一。

万物有母,归一为道。

天有道。

万物有道。

人也有道,

心也有道。

所以,天人合一。

于道合一。

哪里合一?

于人心合一。

所以,才有了王阳明的心学。

心是道生的心,映照出道的一面镜子。

道,更侧重于本原的真实,真实的本原。

囊括世界万物,包括人,也包括认知世界的心。用哲学的经典问题来说,世界是什么?世界如何运行?

道是主观的人心里,客观的认知世界的结果。

德是什么?德像什么?

从原始的德字,可以看到德的原始意象。

王阳明:《道德经》道是什么?德是什么?

德字,外面是一个行,表示路。内里是一个人的眼睛(目),直视着一条路。金文,又加了一个心字。

目直视,象征直字。

直字,近真字。

德的意象是人要走在那一条真的路上。

德有心,则是一个人的视角,去看到道,并且心中遵循正确的道,直着走在道上。

《易经》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心有德,能载万物,更能载众人心。

对一个人来说,要循道而行,并且,合乎人心。

所以,这个人,要“以心通心”。以自己心通他人心。

自古圣人、贤人、伟人,无一例外。

德,侧重道在人心中的用。

所以,中国人用道和德,构造了社会。

孔子用德化身:“仁”,构建了社会。

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

孟子又更近一步,把如何做,如何做的很好,指向人的心和性。

最终,王阳明在心这个主体上,以人为中心,创造了心学。

是道,创造了人和心。

是心,映照出了道和德。

不是《道德经》创造了道和德,

而是道和德,创造出了道德经。而做了这件事的人,是老子。他在自心里,映照出道和德的真实,写出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

何为《道德经》?

人,世界,万物,道,德,心,合一而生的经典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