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何以中国》六集解说词word版本

 青梅煮茶 2024-04-01 发布于江苏

直接复制链接,用浏览器打开下载即可

https://wwk./iXzNr1svwr1g
密码:hvhi

纪录片《何以中国》第六集

【殷商】全文解说词

传说中女子简狄,水中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契长大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这以后便有了商族。商代甲骨文中,商王祖先亥的名号中冠以鸟形,这正是商人对玄鸟感生神话的崇信。

从太行山中到冀南豫北平原,历代先祖经历几多艰险,几多征战,才由弱变强。作为玄鸟子孙,成汤得天命,自奋蹄。约公元前1600年,在山西南部的鸣条之战中,夏王帝桀被成汤率领的商军彻底击溃。而洛水之阳的斟部之地,辉煌一时的二里头都城已现衰败之象,大型礼仪和政治性工程因遭破坏而废弃。来自海岱地区的岳石文化,以及被认为与商人先祖有关的下七垣文化人群大举进入城中。商人还在二里头都邑东北约六公里外建起了偃师商城。城门狭窄,易守难攻。加之城内有大量储粮困仓和储物府库,厉兵漠马的气息扑面而来。也许商君就屯住在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里,监视着不远处那二里头城中的夏移民。

与此同时,古济水之南,一座占地约25平方公里的巨大都城,在今天的河南郑州拔地而起,它由内城和外郭组成。其间,错落分布着工程居住区、作坊区和墓葬区,城垣经历了 3000余年的风吹雨湿,冰火燹灾,至今仍保留着高出地面四至五米,宽20至30米的规模。商人将这座立国之都称为'毫',成汤正是在这里统治初生的商王朝。商代早期,逢连年大旱,百姓陷于困厄之中。成汤决定亲赴桑林祈雨。他并未遵从杀人献祭的惯例,而是剪下自己的头发与指甲,放于柴堆之上,作为身体的一部分代己为祭。

兵力强盛,人心归附,商很快成为大邑。《诗经·殷武》中追忆道,昔有成汤,自彼氏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以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为核心,商王朝开始构建覆盖黄河,长江流域的庞大城池网络。一边沿用或改造夏人留下的城池,一边按照新的理念建设新城。中条山下,垣曲商城街山抱水。长江北岸盘龙城高大崔嵬。盘龙城的布局与郑州偃师商城类似,主要由宫殿和手工业作坊区等构成。埋葬风俗和出土的青铜礼器,也几乎与中原地区保持一致。盘龙城中的官殿基址虽然仅有郑州商城的十分之一,但在当时的长江地区,规格却无有出其右者。这座城是商人在南方疆域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或许也是控制南方珍贵资源的最佳中转地,几乎与郑州商城建起同时。冶炼青铜的烈火就已经照亮了郑州南关外的天,。此处的大型铸铜作坊生产规模惊人,工艺精湛。不仅制造小件的青铜兵器和工具,还能铸造鼎、、爵、觚等青铜礼器。

商人先祖曾生活在北方,很早便接触到经草原传来的青铜冶铸术,后来更是吸收了二里头的影响,最终发展出那个时代最尖端的大型青铜器铸造技术。此时,熔炉里的铜锡逐渐融化为合金液体,司炉们敲碎浇道口的炉壁,金色的溶液奔流而出,注入浇筑孔。待其冷却后,打碎外饭,则大鼎可成。青铜是商王朝至为重要的政治资源,也象征着这个正冉冉升起的新王朝那举世无双的实力。

为了治理越来越广大的疆土,商王朝采取了内、外服分而制之的统治形式。所谓内服,就是商王直辖之地,委派官员治理。而外服则是王室贵族的领地,或吸纳臣服的方国,拱卫在王畿四周,既是防御和缓冲地带,也是对外扩张的前线。早商王朝的征途似乎一路奏凯,然而,历史的伏笔此刻再现,改变了时局。

建成约200年之后,郑州商城逐渐走向衰落。宫室少有人迹,作坊不事生产。考古工作者在城门附近发现了这一时期的三处大型青铜器窖藏。在深达四至六米的窖坑中掺杂朱砂或铺垫木板,藏有不同数量和种类的青铜礼器。在那个时代,少有一座城能够长久的作为都邑。王朝需要寻找新的能维系庞大人口生存的地方。

或许在离开旧都前,商人举行了最后的庄严祭祀。将青铜重器痿埋于地下,为的是祈求祖先和神灵的护佑。

当郑州商城衰落之际,距其20公里外的索须河畔却生长起一个大型的中心,都邑小双桥。城中那大型的礼仪性建筑,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工艺精湛的青铜重器都彰显着这并非一座普通的城池,而可能是商王朝的第二座都城'傲'。在这座城内,除了商人的活动痕迹之外,竟还出现了一些具有山东海岱地区文化特征的器物。城中宏伟的高台祭坛曾举行过比郑州商城中规模更大的祭祀活动。数个祭祀坑内都填埋着大量非正常死亡的人骨。此时的商人似已忘却了当年成汤以己身待人牲的苦心。

仲丁统治期间,迁都至傲。此时商人与东夷的关系逐渐紧张。仲丁征战告捷后,带回大量东夷俘虏。以他们为人牲举行了献祭仪式。不久后,一支东夷军队却突袭傲都,杀死了大量来不及逃走的商人。几番鏖战后,商王朝虽然夺回都城,却也元气大伤。更不利的是,商人王位的传承次序向不固定,极易造成不稳定的局面。仲丁以后,王室贵族们为了王位同室操戈,由此引发的混乱波及九代商王。

由于各种因素的叠加,商人不得不放弃旧都离开中原,踏上了在黄河两岸间来回迁徙的漫长路途。这到距今约3300年前,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墟,局势才自此安定。大邑商,这气势恢宏的商王都,都继续着四方之极的构建。西北方的高岗上商王陵与2800多座祭祀坑俯临俗世。王都内宫殿和宗庙被环护在洹河和壕沟共同组成的森严屏翳中。西南角是祭祀王朝土地之神的'社',东南角是祭祀商人元祖的'宗'。'社'于'宗'之北,始为外朝,典礼和仪式活动都在此处举行。再北则是内寝,也就是商王的内宫。始建于武丁时期,沿用到帝乙、帝辛时期。寝官的长案之上,摆着几件青铜盥洗之器,侍女向铜盂里放入香茅,再将青铜鼎中的热水舀入孟中,一时满室馨香。铜盘盛满清水,可以调节孟中的水温。商王武丁面色凝重,进行着占卜前的准备。侍女将布浸在雨中,拧至半干,为武丁精心擦拭身体。室内火烛闪烁,映照着武丁健壮的身躯。那一道道伤痕,是无数次征战的痕迹。侍女手握陶抚摩皮肤,以祛除污垢。武丁的心事是妻子妇号分娩过程的吉凶。

妇好是他的配偶,是孩子的母亲,也是朝堂上的股肱。她主持祭祀,领兵征伐,于国于家,不可或缺。邦畿千里,日理万机,妇好的事总是让母亲牵挂。她每有牙痛、鼻患、腹痛或是偶感风寒,武丁都会郑重的占卜吉凶,祭祀消灾。数年前,他为将要临盆的妇好补问吉日。31天后的甲寅日妇好分娩,却偏偏不是求得的吉日。这一次,他不愿再有任何闪失,卸下戎装的妇好仍是个爱美的女子。

她最喜欢玉,玉牛、玉熊、玉蛙、玉羊首、玉蝉、玉虎、玉人,这些精雕细琢的美玉,凝聚着天地的灵气。玉镯、玉串饰和玛瑙串饰,还有精致的古迹摆满了他的首饰盒。她常常对镜梳妆,即使对王室来说,铜镜也是稀罕之物。身份尊贵如妇好方能拥有。她用玉梳精心梳理并挽起长发,再从众多的发饰中挑出一只夔首骨笄,紧紧固定住发际。今夜皓月当空,商王与王后一起来至早已备好的祭场中进行祷告。这钺是妇好征战时号令军旅的统帅标志,也是仪式中驱祟的法器。钺未装柄时便重达九公斤,钺身上是有侧身对立张口咆哮的双虎。虎口相对间嵌有一颗人首。虎身后各饰一条卷尾之龙,虎爪下是巨大的獠牙。商人重信神祈,通过这样的仪式,能得神灵与祖先的护佑,顺利产子,延续商祚。

此刻的密室中央,炭火熊熊,贞人宾拿起卜骨,在炭火上轻轻烘烤。身旁的矮几上放着整治、钻凿和刻画甲骨的工具。贞人不但是占卜活动的具体操作者,还承担着巫的职责。少数掌管占卜机构的卜官是商王之策的高级贵族。武丁左手扶住卜骨,右手持炭棒,灼烧着钻槽,通红的棒头,神秘的闪烁不久后,裂缝在钻槽边绽开,发出脆响。武丁屏息细看卜骨上裂开的皱纹,脸上渐渐露出喜色。这次占卜所得是大吉之兆。'丁酉卜,宾贞:妇好有受生?''王古曰:吉!''其有受生!'贞拿起青铜刻刀,开始在龟甲上契刻。

传说仓颉造出文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天地间同为这亘古未有的创造而震撼。文字之于古人,如劈入混沌世界的雷电,惊醒并照亮了蛰伏的文明。自此以后,人类拥有了能够世代累积和叠加的智慧与情怀,万物灵长之文明永难磨灭。

从武丁时代开始,中国拥有了迄今可以确认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象形文字是商朝的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至今这方正汉字的一笔一划间,仍存续着商人眼中那日升月落风雨雷电的万象,古今攸同,仍维系着这3000多年来每一颗以汉字启蒙的心灵,无问西东。武丁时期开始实行'周祭'制度,也就是轮流祭祀,自先祖上甲以来的历代先公、先王和王后周而复始,一年完成一个祭祀周期。而升入天官的历代先王们,此刻正陪伴在'帝'的身边。'帝'是至高之神,可赐予丰收,护佑凯旋。

唯有在世商王才具备与祖先和'帝'沟通的能力。通过祭祀占卜获取'帝'的旨意和世间人事的预兆。祖先的遗骨垒出了信仰的神殿,而商王正是唯一的大祭司。丰盛的食物来自于天赐与人工,也需以青铜盛装才显出在人间的尊崇和对神明的敬重。巨大的方鼎可烹煮大型祭牲,造型浑厚而庄重,如天地间最均衡和稳定的存在。,盛满煮熟的谷物,豆,盛放肉类或调料,,是复合起物,下为隔,上为甑,可实现蒸煮一体的功能,佳肴粢盛,盛以吉金重器,神祈与祖先想必能尽情享用。

商人嗜酒,酒也是祭祀时不可或缺的祭品,它有助于让司祭者进入一种仿若通灵的状态。因此,在青铜器中,酒器便成为最重要的一种器类。盛酒的部、彝、、尊、盂、卤、壶、觥,温酒的爵、角、野,饮酒的觚、解。玉醴香醪,配以金铜炫耀这来自人间的美酒芬芳,想必能直达云霄。

这日,武丁街接到道西边的周族被降服的消息,尽管当时生活在关中平原的这支小族实在势微力弱,不值一提,但恰逢大忌前夕,武丁觉得是吉兆,仍十分高兴。威风献计每逢,武丁便引尽杯中酒,它注视着眼前那尊金色的大鼎。燎柴之烟氤氲缭绕,神光离合间,鼎上的蟠龙升腾,神鸟飞起。那双目炯炯的饕餮,幻化为庞然巨物,凌驾于上空,恍惚间,又止于缕缕青烟,与天上云气若混作一体。不知何处飞来的一只锦雉,立于鼎上,引吭轻啼。武丁大感惶恐,生怕祭仪中这样一个偶发事件,会成为不祥之兆。身旁的臣子祖己,却劝解商王,只要勤修政事,便无可畏惧。

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各种器型已臻于成熟之境,与稳重简洁的造型形成对比的是纹饰的繁缚。铺满整齐的地纹中有以更粗重的线条与凹凸,勾勒出各种具有丰富意象的纹样。拧戾的饕餮,蜷曲的夔龙,昂首的凤鸟,重生的退蝉,这些复杂纹饰熔铸于圆弧的容器表面,却无一处废笔或错漏,非高超至极的工艺和设计能力不能达成。商人通过精湛的青铜重器,营造了一种光怪陆离神秘莫测的氛围。这也是商人浩荡而深窈的精神世界。神灵漫天,异兽满地,人之在其中,唯有商王可以沟通天地。而这些集稀缺资源、复杂工艺和神秘知识于一体的青铜礼器,其组织生产使用方法和器用制度也都一概掌握在商王的手中。独占神权,只实现了精神层面的统设,这尚不足以使商的统治者高枕无忧,唯有配合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构成王位之畔的坚固藩篱。

商的军队组织周密而完备。装备有最精良的杀伐利器,钺是砍杀之器,也是君权和王权的象征。戈宜钩杀,矛宜刺杀。强攻劲矢可远程伏射,甲胄能护身御敌。狩猎是日常练兵的一种方式,远处一头野牛出现,武丁令战车驱逐。不料身后的小臣叶所驾之车却撞将上来。两架车都毁坏,王子子央也堕车受伤。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记录了这起追尾事故。在写到车字时,利用象形文字的优势极形象的展示了车祸现场。一车车轴断裂,一车倒翻。

距今约4000年前,乌拉尔山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马拉车。中国最早的成熟马车则出现于晚商的武丁时期,形制与欧亚草原的马车相似。匹配刀、弓形器、马策等工具组,表明其驾驭方式也与草原马车近似,暗示这些马车是草原地区传入而非本土起源。但以成套铜饰件装饰马车的做法则是商人的发明。马车的出现改变了战争形态,在此后的900年间,车战成为古中国大规模战争的主要形式。

千乘之国是强国的象征,万乘之尊是帝王的称号。战争于胜者而言是荣耀,却也不可避免会带来伤亡。这位年轻的商军士兵被敌人箭足射入头骨,死在了战场之上。即便在战场上侥幸苟活,一旦被俘却可能面临着更加悲惨的命运。作为人牲献祭,是大多数战俘最终的结局。卜辞记载,武丁时期用于祭祀的人牲数量可达9021人。最大规模的一次,足足献祭了500名人牲。殷墟曾出土过两片刻有文字的人头骨,其中一片头骨上刻写的内容是'方伯用',意思是用方伯来献祭。另一篇则刻了'方伯,祖乙伐',也就是说,用方伯来献祭商王祖乙。方伯是商人,对方国首领的称呼。商人将这两位怀有不臣之心的一方之主制成了刻字的祭品,以此献给那常随天地之侧的祖先。'大邑商'是商人对自己这巍峨国都的称呼,宫殿、宗庙与王陵在世俗政治和宗教神权体系里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统摄着整个王朝。

以殷墟为中心,北起沙丘,南到朝歌,西至太行山,东抵古黄河,这便是商的王畿所在。水渠和道路由着中心生长出去,如虬须盘根般蔓延至商的每个角落。由王畿向外延伸数百公里。侯、甸、男、卫等各级贵族的领地构成商藩屏,方国势力交错期间。

黄昏时分的豫北平原,北行的牛车队伍正将四方奉献的贡品载向王都。其中不仅有谷物、象牙、龟甲,还有海贝、铜锭,甚至是鲸鱼骨骼。另一辆双马轻车在路上奔驰,驭手是长族首领亚长的属下。亚长奉商王之命出,已领军与东夷人激战月余,眼见胜利在望,亚长命驭手返回王都,向商王汇报战况。此刻天色尽晚,不远处便是'羁',也就是商人的驿站。按照原定的计划,在此休息一夜,明日一早起身赶路,午间便能回到王都。驭手念及将能见到分别许久的家人,心中欢喜。亚长献给商王的战利品,由驿卒代为看管。这包裹里却是他自己攒下来留给家人的礼物。给妻子的玉石,给儿子的青铜刀,给女儿的海螺,他检视了一番,确定这些宝物并未因路途的颠簸而毁损,才放心的珍重藏好。

驿站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位骑士推门进屋,驭手认得这是亚长的侍卫。他的突然出现,让驭手心中十分不安。果然,侍卫带来了噩耗,在驭手出发后不久,本以为稳操胜券的亚长竟血染疆场。侍卫转告驭手,不必再赶回望都,因为护送遗体的人马将于三日后启程返回大邑商。驭手需在驿站中等候,而侍卫则要星夜兼程赶回。王都报讯。驭手取出那个珍藏已久的包裹交给侍卫,嘱托他一定要带给自己的家人。驭手心中悲痛,他知道这样好的夜色,自己不能再看几回了,按照商人的习俗和礼仪,亚长一死,意味着作为亚长家臣的他,势必要殉葬于地下。

迎回亚长遗体的家人正沉浸于一片哀痛中,亚长的遗体已经清洗干净,敌人集中袭击了他的身体,中部左大腿根部正面被锐斧劈开。他同时受到来自左后方的利戈的袭击,动脉被割破,盆骨右侧被长矛刺穿,左臂留下至少三处锐器砍伤痕迹,左肋被锐器击伤。亚长伤痕累累的身体将被花椒完全覆盖。这是亚长家乡特有的防腐方法,外面再裹一麻布和锦缎,面朝下放入棺中。这样的俯身葬也是家乡的习俗。深夜,乡村的茅草屋中,驭手的妻子仍等待着离人归来。这战火再起的时代,或许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马车本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乘坐马车者通常为王公贵族,他们死后,马车将作为陪葬品埋于墓内或其附近,马匹和驭手常常被一并埋入。冬日阴霾的天空下,西风萧瑟。犬鸣马啸,驭手跪坐在商王为亚长择定的墓旁。和他一起的,还有另外14位将一同训葬的家臣,其中也有那夜报讯的侍卫,那个面容稚嫩的年轻人。有人牵来了要殉葬的狗。临行前,驭手饮了些酒,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杯酒。

殷墟王宫区的东南侧,花园庄东地的54号大墓中,墓主是35岁左右的长族首领亚长。与他一同下葬的还有15位训人和15条训狗。各类随葬品约1800余件。其中,方驿、方鼎、牛尊等,是高等级人群方能使用的器物。青铜礼器,尤其是觚和觚的数量,是社会等级的标志。妇豪墓出土53觚40爵,亚长墓随葬九觚九觚。数量之别,正是等级之分。商人构建的这套以青铜器为载体的礼制系统,将祭祀礼器制度与社会等级制度相结合,并以特定器类的数量展现出来。这样的礼制设计直观而明确,覆盖面和接受度都很广,从而成为商代构建强大国家体制的重要内容。对亚长牙齿的锶同位素检测结果显示,他的幼年并非在殷墟度过。他所属的长族封地在今河南东南部的鹿邑,毗邻东夷和淮夷,是商的东南门户。为了争夺土地,控制海盐,商与东夷交战不休。

济南的大辛庄遗址是一处商王朝深陷入东夷腹地的军事据点,出土了与商王朝同样的青铜礼器组合,还发现了刻辞卜甲。这是晚商时期殷墟以外罕有的发现了甲骨文的地方。无论是字形、文法还是甲骨修正、钻凿形态,都与安阳殷墟卜辞属于同一系统。山东青州则是另一处两军交锋的前沿。苏埠屯一号墓的墓主是亚醜族的首领。采用了殉人、腰坑驯狗等典型的商人葬俗。带亚醜徽记的铜钺表明,他拥有商王赋予的军权,为商镇守东土。那么,遥远的南土,商人又该如何控制?

青年是商的王祖,受商王之命,巡视长江沿岸形势,筹划治理南土的良策。早先镇守南土的蟠龙城早已凋毙,王朝疲于应付,西北的工方、鬼方、羌人之间的冲突,久已疏于南土的治理。青年望向江面,回想起在赣江中游所见的奇特迹情。那争鸣的猛虎躯体硕大,呈伏蹲欲纵之态,虎周身遍是花纹,背上俯卧一只小鸟,宛若猛虎的驾驭者。头生双角的人面,神与人似融合一体,面容神秘诡异,充满威严。青年打开一幅帛画,所绘青铜礼器,正属于湘江中游的方国。四羊方尊,人面方鼎,虽与商器相类,但形象生动,别具特色。

商族青年逆流而上进入三峡,两岸群山掩映,江水变得湍急起来。此刻古蜀国神殿的密室中,烛火通明,工匠正在打制一副黄金面具。方面大耳,直鼻阔口,三角形眼孔幽暗深邃。经由宽阔的江河抵达终古的密林,商族青年似被感召,径直踏入这古蜀国的神秘地界。硕大的太阳转动不休,威严的填目俯瞰尘世。商族青年恍惚之中,忽然心静。商王独占了与'帝'沟通祭祀先祖的神权,可是若这天下各地有各地信仰之神呢?王又如何能控制私欲?古蜀神殿的大门正在徐徐敞开,硕大的青铜面具凸目阔口,造型意象上体现出人神合一的特点,或许是古蜀人的祖先神造像,双手举持法器的青铜立人,可能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权威人物。青铜神树似从象征神山的底座上生出,枝叶蜷曲,奇花绽放,枝桠上立着昂首的神鸟,树侧有逶迤而下的铜龙。这是青铜鸟足神像,最下部为青铜方座圆,表可见少量红彩残留。器物中部为青铜神像,纵目、獠牙、额生牛角,以双手为支撑,倒立在青铜之上。他头顶一件青铜觚星尊,尊盖上还站着手持龙形器的立人,整器似在表现鸟足人面的神祈从天而降。这件青铜神坛的镂空台基之上,共有13个小型青铜人像,其中有一人以贵姿背,似为女性。台架之上,立有一只如犬似马的青铜神兽。在神兽的头与尾之间,跪坐一人,手举山行坐,神坛有四根细体觚支撑,侧立青铜池持鸟立人像,圆盘上方有四个顶尊跪坐人像。这件器物构成了一个祭祀活动场景,可能反映了重大仪式活动中的人员分工以及宗教观念。牙璋是自二里头继承来的玉礼器,传至古蜀国后,往往在牙璋顶端劈出尖嘴,使其酷似鱼形。有时又在鱼嘴中雕出一只振翅之鸟,仿佛鱼鸟化生。这件跪坐小人像总高不足五厘米,下身着裙,上身赤裸,双手持握一璋,似古蜀人以璋行祭的实物例证。三星堆人对商礼制系统中尊等器物的推崇,以及对中原独有的青铜范铸技术的采用,表现出自身与中原王朝的密切联系。

四川广汉三星堆古城,可调控环境参数的考古舱内,精细的发掘正在进行。3000多年前古蜀人可能在仪式中亲手砸碎和埋葬了这些青铜器。3000多年后,经考古工作者的双手,他们重见天日,并将在此后被一一修复,渐渐弥合,从而再现出神秘古蜀的宏大时空。三星堆的历史是见证中国多元一体交融汇聚的缩影。距今4500年开始,西北地区的先民带着彩陶文化,经过川西山区进入成都平原的西北地区,同时抵达的还有经三峡地区而来的长江中游先民。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在中原和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的共同作用下,才诞生了古蜀国这样一个区域文明。

步入王国社会鼎盛时期的中原王朝,此刻已感知到潜在的危机。由他们树立的青铜礼制文字体系、神权、信仰和军事规范,有力维系和影响着辽阔疆域中的各种力量,但与此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挑战者。

长江沿线,东有江西新干大洋洲文化,中有湖南宁乡青铜文化,西有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商的南土已经被这些新兴方国所控制。在西北地区更是强敌四起,陕北一带卜辞中的鬼方,晋西山地卜辞中的工坊,双双屹立在沟阖纵横的黄土高原。被后世称为纣王的帝辛征服了强大的东夷后,继而又征服了兰夷,将淮河和长江下游纳入实际控制区内。《史记·殷本纪》中的帝辛见闻广博,勇力过人,但穷奢极欲,残暴不忍。其中有多少是史实,多少是周人的贬低,不得而知。殷墟考古中各个时期的墓葬数量以帝辛时最多。各族遗遗址中发现的大型四合院建筑群,带墓道的大型墓葬及车马坑也多见于帝辛时期。这表明王朝人口的蓬勃增长和国度的空前繁荣。但帝辛终未能改变商的命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成汤氏对子民的顾念并未被后来的商王们继承。商人好问,他们问天问神问祖先,凡事他们都要问卜。直到有一天,神不在应答。

不过,来自商的祖先无意中还留下了他们的样子。这尊陶土塑成的比心还小的脸庞,他是谁?他是为主人殉葬的驭手,他是向命运索取答案的贞人,他是顺着江河漂泊的青铜匠人。他望着我们,仿佛有很多话要说。那是甲骨文,也无法言传的一个人,平凡的悲欢离合,而在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出自荣狄之间的周人已经蓄势待发。他们将带着我们的中国走向闪烁人性光芒的家国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