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智新教育系列第20篇 | 指向高质量课堂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构建路径

 浪逸书生 2024-04-02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技术和资源为支撑,形成对课堂教与学模式的流程重组与结构再造,最终实现高质量课堂建设。而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探索,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2020年7月,教育部全面启动了“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工作。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出:“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为了牢抓“课堂”育人的主阵地,利用技术赋能优势实现教与学模式的流程重组和结构再造,北京市海淀区按照升级环境、优化供给、变革教学、改进评价、精准教研“五位一体”的实施路径,从区域层面提供了宏观的发展方向,成为全国教育实践探索先行区。熊科琴等通过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的智慧学习新方式,鲜明地提出基于大数据的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131智慧教学模式”。钟绍春等重点讨论了智能技术支持下能够破解教学深层次问题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思路与途径。在实现新型教与学模式重点突破的同时,它也需要形成明确的系统性行动路径,以更利于广泛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

本文以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质量课堂建设为指向,在新课程标准的统领和技术赋能的思路上提出了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路径,以求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师、学生、内容、活动、环境各要素的有序交互,从而形成育人质量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的教学样态。

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内涵

高质量课堂教学是以高质量为标,运用技术方法与手段改变课堂教学形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新型的教与学模式。本文从高质量课堂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实施策略和目标指向四个方面建构了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内涵与框架(见图1)。

图片

图1 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内涵与框架

(一)本质属性

高质量课堂是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以及课堂体验感高的教学样态。育人水平高是指充分发挥师生教学主体功用,促使课堂教学价值最大化。教学效率高是指最大化地缩小学生当前学习状态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促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高体验是指学生得到高水平的体验和感受,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助力学生的课堂成长。高质量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课堂知识的深度建构和动态生成,使得课堂的育人功能、教师的育人作用以及学生能动发展得以完满实现。

(二)基本特征

“高质量课堂”重在一个“高”字,课堂教学的准备、实施条件与过程应该具有“高起点”。首先,高质量课堂需要基于学科本质凝练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强化课堂思政的融入的同时,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理解掌握的浅层次走向情境应用的深层次,将教学与思维能力的高度关联。同时,高质量课堂要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技术手段,增强数字技术赋能。其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课堂品质提升的根本路径就是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其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唤醒和思维的深化是关键。最后,教师作为高质量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适应新变化,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满足新要求,助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三)实践策略

教学是教与学的活动过程,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现在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到评价的各环节和各方面。它在实践上大致可以概括为教学结构的优化、学习方式的活化以及教学模式的深化。高质量课堂教学过程具体包含基于设计的教学准备、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系统完整的教学设计、结构严谨的教学实施、特点鲜明的教学模式、多元个性的教学评价、突出学科体系的核心内容。高质量课堂教学通过横向统整、纵向贯通,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体系,以核心的、系统整合的内容启动高质量的教学。

(四)目标指向

高质量课堂的目标在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高质量课堂教学通过引导构建知识体系,帮助促进知识与技能的素养转化,实现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多维培养。高质量课堂彰显“育人为本”的宗旨,坚持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着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的学习过程与人文发展环境。

高质量课堂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叶澜在《新基础教育论》中提出教学活动的过程是生成过程,要用生成论的思想方法去认识动态的教学过程。同理,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也需要以生成的思想、发展的眼光进行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构建,要结合高质量课堂的基本属性和核心特征,重点围绕理念更新、技术赋能、空间拓展以及评价创新四个核心环节展开(见图2)。

图片

图2 新型教与学模式构建路径

(一) 转变理念

第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确立其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实现课程内容的学习活动化,使教学的一切要素、内容、环节、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第二,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让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第三,重新界定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技术与教育的相互选择与相互融合,使技术服务于教学,更生成教学。

(二)技术赋能

技术应用不再浅层地停留于关注软件、平台、系统,而是要内化为解决教学问题的赋能教学实践。即,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活动的实施等多方面,以需求为导向,让技术服务于教育实践。技术赋能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基于融媒体资源的辅助式教学,主要指借助优质资源进行讲解、阐释,或迁移理解,引导学生借助知识解决新问题。二是基于工具、软件、平台的互动式教学,将教学设计成一系列持续开展的活动,如创建内容、发起话题、参与评价他人的观点与意见、投票、课堂练习即时化可视化等。

(三)空间拓展

空间拓展重点在于打通课上课下、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本地异地,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整合,实现泛在学习。将教学实践从四五十平的“小课堂”延伸到无边界的“大课堂”。一方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拓展学校边界,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开发体系化的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另一方面,利用VR/AR等新兴技术,扩展学习的场所,使学生既可以在博物馆和科技馆也可以在农田、社区等地方学习,从而增强教与学的体验。

(四)评价创新

围绕技术支持的评价创新,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积极性,突破原有评价框架;同时,利用数字画像、学习分析、课堂观察等技术,实现学生立体式的评价。例如,基于智慧作业进行管理,借助信息平台进行教学评价创新,注重教与学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布置统一、分层、个性化的作业,实现精准教与学以减轻师生作业负担。

新型教与学模式强调利用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打破传统课堂标准化、同质化的束缚,突破以往课堂教学评价上聚焦外显学习行为的浅层次分析[[i]],进而转向对真实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与调整。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是建立在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从教学问题本质出发,融合关键、核心要素,更新理念,融入技术,拓展空间,最终通过评价创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上实现教育教学的闭环和高质量。

高质量课堂对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技术的特色优势为高质量课堂的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可深入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的课堂教学。指向高质量课堂建设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探索,进一步开启了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新格局。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方法、形态等,高质量课堂中的教师、学生、内容、活动、环境等要素产生充分的交互融合,进而可实现教学活动小闭环、教学模式的大循环、课堂教学全连环,最终构建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以及课堂体验感高的教学新样态。

本文从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核心要素出发,结合教学实践规律提出了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在以技术赋能教学的实践中,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流程重组和结构再造,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调整和变化,以最终体现新型教与学模式的特色化和具体化。

参考文献

[1] 杜荣贞.发挥区域禀赋 探索数字化条件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J].人民教育,2022.

[2] 熊科琴,童荔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21.

[3] 钟绍春,钟卓,范佳荣,赵雪梅,杨澜.智能技术如何支持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2.

[4] 谢幼如,夏婉,邱艺等.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逻辑要义、实践向度与典型样态[J].中国电化教育,2023.

[5] 聂心勇.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品质课堂设计与实施[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

[6] 吕立杰.提质增效,推动基础教育课堂高质量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23.

[7]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 教育研究, 2002.

[8] 刘三女牙,孙建文.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创变:解构与重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

图片



【“数智新教育”专栏征文】

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福利 | “数智新教育”专栏征文(第2403期)

点击关注本公众号👇了解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