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形九转炼丹功(打通督脉炼任脉)

 武宗 2024-04-02 发布于北京

天下武功

 先天混元炁·后天修仙丹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卧龙九转炼丹功,又称龙形九转炼丹功或九转内丹术,是一种道教气功养生法。此功法由陈朴所创,他号冲用,是唐末五代初人,受道于钟离权,与吕洞宾同时代,并著有《陈先生内丹决》。九转内丹术的特点在于其起于一、成于九的修炼过程,象征着万物由一生发,经过九转归于圆满的哲学思想。


卧龙九转炼丹功以中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内丹原理,形成了一套完整且颇具特色的功法系统。此功法并不首先打通督脉,而是着重于任脉的运炼,从第一至第七转,活动的范围主要在上下于心肾三焦之间,直至第八转才由泥九过夹脊,沿督脉下行,最终复归丹田。

在修炼过程中,卧龙九转炼丹功强调动静相宜、呼吸深沉、动作舒展、张弛有序,并以圆柔为基本动作特点。通过练习,可以壮阳固精、开发气机、促进脏腑经络及四肢百骸中气血的充盈,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效果。

具体来说,卧龙九转炼丹功包括多个步骤或式子,如双龙戏水、云龙翻身等,每个式子都有其特定的动作要领和呼吸配合方法。在修炼时,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难度,同时注重安全,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疲劳和受伤。

预备式

练功者稳稳站立,双足分开与肩膀同宽,身体保持平行,宛如山岳般稳固。全身肌肉放松,头顶轻轻上顶,仿佛有股清气贯通,舌尖轻抵上颚,呼吸深长且均匀。这样静静地站立两分钟,宛如一颗沉静的松树,在岁月的长河中汲取天地之精华。


随后,双手缓缓抬起,十指轻柔地相对,掌心向上,如同承接天上的甘露,轻轻置于小腹之前。这样的动作反复三次,每次呼气时,都能感受到气息深入丹田,仿佛有股暖流在腹部盘旋。

(1)双龙戏水

练功者再次调整站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微弯曲,形成高马桩的姿态。同时,两臂弯曲,双掌收于腰间,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地朝前伸展。

接下来,上身开始向左旋转,右手随着转体的动作,向前向下画出一个圆润的立圆。而左手则紧随其后,在上身向右旋转时,向后向下前方同样画出一个立圆。这样的动作反复进行,两手随着上身的左右旋转,在身体两侧交替画圈,各画九次,共计十八圈,这就像是顺时针方向的舞蹈。


然后,动作发生微妙的变化,上身向右旋转时,右手不再向前而是向后画圈,意念集中在右掌的劳宫穴。同样地,左手在上身向左旋转时,也向后画圈。这样的逆时针画圈同样进行九次,整个过程中,练功者的身心仿佛与天地合一,感受着气的流动与宇宙的韵律。

(2)云龙翻身

练功者将两脚分开得比肩稍宽一些,头部端正,身体挺直,依然保持着虚灵顶劲的状态。下颔微微收敛,目光平视前方,仿佛能洞察一切。两手掌伸向前方,手背相对,然后开始向左右两侧转腰。


在向左转腰的过程中,左掌位于下方,右掌则叠于其上,意念集中在双手的虎口处。同时左掌开始画弧向下后方移动,手背对准命门穴位;接着左掌翻转变换方向,再次画弧向上方抬起,此时手背对准天庭。向右转腰时的动作与此相反,整个过程左右各进行九次,宛如云龙在天地间自由翻腾。

(3)墨龙朝圣

最后的动作是墨龙朝圣。练功者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平行抬起与肩膀齐高时屈腕下垂;待双臂抬起至与肩平齐的高度后屈肘内收并配合深吸气。


随后双腿弯曲成高马步的姿势;同时两手翻掌使十指向上并配合呼气推出;在推掌的过程中意念集中在劳宫穴上。这个动作反复进行二十一次;每一次的推掌都像是墨龙在向圣地朝拜;表达着内心的虔诚与敬畏。

(4) 赤龙观日

练功者站立如松,双脚与肩同宽,平行于地面,身姿挺拔,头顶虚灵,舌尖轻抵上颚,下颌微微内收,目光平静地凝视前方。双手缓缓抬起,十指轻柔相对,掌心朝内,仿佛怀抱一颗璀璨的明珠,双手间保持约一尺的距离,呼吸自然而深沉。


此时,练功者全神贯注地凝视双手间的气息,无需刻意追求,只需顺其自然,全身肌肉逐渐放松,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这样的状态持续了约五分钟,然后缓缓收功。收功时,双脚轻轻并拢,双手高举过顶,掌心朝下,十指再次相对,心中默念将全身气息归聚于一点。随后,双手如流水般慢慢降落至小腹前,叠掌静置于小腹之上,意守丹田,持续一分钟,感受气息在体内的流转与回归。

(5) 黄龙护珠

练功者双脚比肩稍宽,稳稳站立,头部端正,身体挺直,全身肌肉自然放松。两臂向左右两侧平举展开,当抬至与肩平齐时,转动手臂使掌心朝前,然后慢慢向前合拢,仿佛怀抱一颗珍贵的气球,双手间保持一尺的距离。此时,双腿微微弯曲,下蹲成高马步桩的姿势。


保持双脚不动,上身以腰部为轴心缓缓向左转动。在此过程中,左手在下转为仰掌托举之姿,右手在上转为俯掌覆盖之态。当上身完全转向左方时,双手将怀中的气球缓缓推出然后收回;同时双手上下翻转交换位置,右手在下转为仰掌托举之姿,左手在上转为俯掌覆盖之态。接着上身再向右转动,待完全转向右方时双手再次将气球推出然后收回。如此反复进行左右转动与推收动作各九次之后手抱气球的姿势逐渐复原;随后双手将气球抬举过顶再慢慢降回至小腹处进行两次升降动作后最终收回功势。

(6) 混龙归元

练功者站稳如山,双足与肩膀同宽并微微内扣,两腿稍作弯曲以形成高马桩的态势。在这样的姿态中,全身肌肉逐渐放松,两手十指轻柔地交叉置于腹前,仿佛守护着丹田的温暖。


接下来,以丹田为中心点,开始平缓而圆润地转动胯部,先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紧接着逆时针旋转,各进行二十一次。在这个过程中,呼吸保持均匀而自然,意念始终坚守在丹田之处,仿佛与内在的力量融为一体。

然后,两足轻柔地并拢在一起,两手则常置于腰部下方的骶髂关节处,这是为了更好地感受身体的起伏与力量的流动。两腿随之进行屈膝下蹲再站起的动作,反复九次,每一次的起落都伴随着呼吸的柔和与自然,同时意念聚焦在关元穴上,感受气息的汇聚与释放。

最后,当上述动作圆满完成后,两手从身体两侧向上高举过头,再从头顶缓缓降至丹田处,这个过程重复两次,以作为整个功法的收尾,让人体内的气息得到充分的循环与回归。

(7) 马龙绞柱

练功者以自然放松的状态站立于场地之中,仿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首先左足轻盈地向前迈出一小步,身体随之微微左转并下蹲,形成半弓步的态势;与此同时两手掌心向下、十指向前伸展出去,在腰部两侧由后向前画出一个完整的圆圈来。


当圆圈画至一周时,双手迅速翻掌向上并抬高至肩膀高度;此时身体也右转站起、两臂随身势向上托举过顶、宛如巨龙升天般壮观。紧接着身体再次右转、成右半弓步;在这转换之际、两手则顺势下降至腰间、并继续保持掌心向下与十指向前的姿势。

如此反复进行左右转换与上下起伏的动作各七次之后;不仅锻炼了四肢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还促进了全身气血的流通与平衡;使得练功者在舞动中感受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8) 神龙朝拜

练功者以立正之姿稳稳站立,全身肌肉逐渐放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左脚轻盈地向前跨出一小步,与此同时,两手在胸前合掌,如同虔诚的佛教徒在进行弓步拜佛的仪式。双掌内蕴暗劲,缓缓向左右两侧分开,直至与肩膀同宽,掌心相对,仿佛两股无形的力量在互相呼应。


完成上述动作后,双掌同时在身体两侧启动,向前向下绘制出一个立体的圆弧,这是劳宫穴的意念所在。两腿则随着上肢的画圈动作而自然地上下起伏,仿佛在与天地间的节奏产生共鸣。这样的动作反复进行了九次,每一次都充满了庄重与神秘。

随后,身体轻盈地转体,换成右弓步拜佛的姿势,动作与之前如出一辙。只是这次,双掌在身体两侧向后向下前方绘制立圆,同样反复九次,仿佛在向另一个方向的神灵表达虔诚的敬意。

(9) 九龙入宫

练功者将两足左右分开,略比肩宽,以平行之姿稳稳站立于地面之上。全身肌肉逐渐放松,伴随着深长的呼吸,身体轻盈地下蹲成高马步的姿势。与此同时,两手缓缓抬起至体前,仿佛怀抱着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气球,两手心内照向下丹田的位置。


在这个姿势中,呼吸变得均匀而柔和,仿佛每一口气都在滋养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意念集中在下丹田处,感受那股温暖而澎湃的力量在体内流转。站桩的时间持续5至10分钟,期间练功者仿佛与宇宙间的能量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最后,两手轻盈地收回至小腹前,身体也随之直立起来,两手自然地还原于身体两侧。整个九龙入宫的动作圆满完成,练功者感受到身心的宁静与和谐,仿佛九龙已经安然入宫,守护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注意事项】

在练习此功法时,应格外注重动静之间的和谐平衡。呼吸需深沉有力,如同潜入深海一般;动作要舒展大方,每个姿态都应体现出张弛有度的美感。更为重要的是,整套动作以圆润柔和为主旨,宛如太极般流转不息。

【功效作用】

本功法蕴含了深厚的养生之道,其实践效果不容小觑。它不仅能助阳壮阳、固本培元,更在开发人体气机、内敛心神方面有着独到之处。通过持续的练习,可以有效促进脏腑经络以及四肢百骸中的气血充盈与流动。这种内在的调整和优化,对于强身健体有着显著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此功法甚至能展现出令人称奇的疗效,让人们在修身养性的同时,也收获了健康的身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