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外局部抗凝,萘莫司他如何应用?剂量怎么调整?

 limingxin1969 2024-04-04 发布于上海

甲磺酸萘莫司他(nafamostat mesilate,NM)简称萘莫司他,是一种合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最初作为急性胰腺炎的防治药物,因其具有强效的抗凝活性而被应用于血液净化体外循环的抗凝。NM 半衰期为 5~8 min,对体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因此其成为在体外循环中发挥局部抗凝作用的新型抗凝剂,尤其适用于存在出血风险和活动性出血的患者。

1

NM 临床适应证 

NM 适用于血液净化疗法的体外循环抗凝治疗,包括 CRRT、间歇性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和多种技术组合的杂合模式等。

表 1 NM 与其他常用抗凝剂的比较

图片

2

NM 使用方案、抗凝监测和剂量调整

推荐意见 2(1B)预冲液配制和预冲剂量:NM 粉剂须以 5% 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 0.9% 氯化钠注射液配制预冲液;预冲液 NM 浓度为 20~40 mg/L,预冲液用量一般为 1~3 L。具体用量根据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决定。

推荐意见 3(1B)泵注液配制和初始剂量:采用 5% 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并配制 NM 泵注液;体外循环开始的同时通过抗凝剂注入管持续推注,初始剂量一般为 20~50 mg/h。具体剂量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表 2 NM 抗凝初始剂量及调整范围建议

图片

推荐意见 4(1B)抗凝监测指标:建议通过监测 ACT(硅藻土法)或 APTT 评估 NM 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推荐意见 5(1C)抗凝监测方案和采血部位:建议在首次使用或剂量调整后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并制订个体化监测方案。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应于外周静脉或体外循环的动脉端采血,评估 NM 对体内凝血功能的影响。治疗过程中于透析器后或静脉端采血,监测体外抗凝效果。必要时也可在透析器前采血。

推荐意见 6(1C)抗凝目标和剂量调整:治疗过程中需根据体外循环和透析器使用情况(使用寿命、凝血分级和压力监测等)、基础疾病和疾病状态、出血风险和活动性出血的动态演变(出血风险增加、新发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等)、体内和体外凝血功能监测等综合考虑,并进行动态调整。一般每次剂量调整的幅度为 5~10 mg/h。

图片

图 1 NM 监测与剂量调整流程图

3

出血和凝血风险评估 

推荐意见 7(1B)出血风险评估:出血是制约血液净化抗凝安全实施的重要因素,治疗前需根据基础疾病、创伤或手术、药物治疗、凝血功能和出血情况等对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并明确风险等级。

  • 出血风险的评估内容包括:① 基础疾病,包括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支气管扩张等;② 创伤、手术或有创性操作;③ 同时接受抗凝或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等;④ 凝血时间延长或凝血因子缺乏;⑤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缺陷;⑥活动性出血和出血控制情况等。

推荐意见 8(1B)凝血风险评估:治疗前应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血栓栓塞史、凝血功能和既往血液净化治疗时凝血情况等因素,明确是否存在高凝风险,并对体外循环的凝血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

4

NM 在不同程度出血风险

和高凝状态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 9(1C)低危出血风险:NM 可作为常规抗凝剂,适用于低危出血风险时体外循环的抗凝。

推荐意见 10(1B)中高危出血风险:可采用 NM 体外局部抗凝,其与其他抗凝剂的全身抗凝技术相比可减少出血风险,在体外循环的抗凝更充分,且较其他体外局部抗凝技术操作相对简便,从而更好地兼顾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荐意见 11(2C)活动性出血(极高危出血风险)危及生命和重要部位的活动性出血,在出血的急性期可考虑无抗凝治疗,但若出血得到有效控制或无抗凝治疗难以实施时,可在严密监测下采用 NM 体外局部抗凝;对于非危及生命且易控制和监测的出血,建议采用 NM 体外局部抗凝。

推荐意见 12(1C)高凝状态:合并低危出血风险时可选用 NM 体外局部抗凝;若合并中危以上出血风险,建议采用 NM 体外局部抗凝。

5

NM 在特定临床情况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 13(1B)血小板减少症建议采用 NM 体外局部抗凝。NM 在发挥抗凝作用的同时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促进解聚,从而减少血小板的消耗。

推荐意见 14(1B)正在接受抗凝和抗栓治疗的患者 血液净化治疗的同时使用全身抗凝剂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可采用 NM 体外局部抗凝,并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和凝血功能等。

推荐意见 15(1C)围手术期若需行血液净化治疗,建议采用 NM 体外局部抗凝。

推荐意见 16(1C)肝素抵抗时,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不能达到有效抗凝,可采用 NM 体外局部抗凝。

推荐意见 17(1C)其他抗凝方法不适用时,存在低灌注、休克、低氧血症、内环境紊乱和肝衰竭等情况时,需慎用 RCA,建议采用 NM 体外局部抗凝。

6

NM 在不同血液净化模式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 18(1B)间歇性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血液透析滤过:使用含 NM 20 mg/L 的预冲液 1 L 预冲,初始剂量 40 mg/h。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同时抗凝和抗栓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围手术期和近期活动性出血等情况时酌情减少剂量。

推荐意见 19(1B)CRRT 选用高吸附膜材(AN69 膜)时,使用含 NM40 mg/L 的预冲液 1 L 预冲,初始剂量 35 mg/h,而其他膜材(如聚砜膜等)则使用含 NM 20 mg/L 的预冲液 1 L 预冲,初始剂量 30 mg/h。根据出凝血风险、体外抗凝效果和体内外凝血功能等调整剂量。

推荐意见 20(1C)血浆置换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血浆置换使用含 NM40 mg/L 的预冲液 1 L 预冲,初始剂量 35 mg/h。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使用含 NM20 mg/L 的预冲液 2 L 预冲,初始剂量 40 mg/h。根据出凝血风险、体外抗凝效果和体内凝血功能调整剂量。

推荐意见 21(2C)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等人工肝疗法:使用含 NM 20 mg/L 的预冲液 3 L 预冲,初始剂量 0.5 mg/(kg·h)。根据出凝血风险、体外抗凝效果和体内凝血功能调整剂量。

推荐意见 22(2C)血液灌流:预冲前先用 50 mg NM 浸泡吸附柱 20 min,再使用含 NM 40 mg/L 的预冲液 2 L 预冲,初始剂量 45 mg/h。根据出凝血风险、对吸附柱的抗凝效果和体内凝血功能调整剂量。

推荐意见 23(2B)血液净化联合 ECMO 技术:建议初始剂量 0.6 mg/(kg·h),根据出凝血风险、体外抗凝效果和体内外凝血功能调整剂量。

7

合并临床适用疾病时 NM 的应用

推荐意见 24(2C)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 NM 治疗的适应证,且常伴随出血风险和高凝风险,如需血液净化治疗,建议采用 NM 抗凝。

推荐意见 25(2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NM 兼具抗凝和抗纤溶作用,DIC 是 NM 的适应证,如需血液净化治疗,建议采用 NM 抗凝。 

特别说明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胡家昌,谢烨卿,沈波,许佳瑞.甲磺酸萘莫司他的血液净化抗凝应用专家共识[J/OL].上海医学. https://link.cnki.net/urlid/31.1366.R.20240322.1522.0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