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 中国骨科小夹板固定技术的历史发展与实践原理简述

 张磊r6nefzv5pb 2024-04-07 发布于云南

图片

1 中国骨科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历史渊源概述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富的临床实践,以及特殊的历史演变,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同时也受到了历史、文化、传统哲学等因素的渗透。在中国骨科学发展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中国人千年来无数骨折患者的治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据历史文献记载,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由公元4世纪(晋代)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一书中首先描述和记载,书中首次推荐了在骨折治疗中采用竹板固定的方法,也开创了中国骨伤科在骨折治疗方面的新纪元。
据现存资料考证,至唐代时期,我国最早的一部有科学价值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作者蔺(lìn)道人继承骨伤科前人的学术成就,总结出了以整复、小夹板固定、活动和内外用药的骨折治疗大法,同时提出了小夹板“动静结合”的固定原则,局部外固定和活动相结合的治疗观点和理念,对后世中国骨科的发展影响深远,该原则至今仍在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宋元时期继承和发扬了唐代的小夹板固定技术,选用的材料也出现了地域特征,竹片、杉皮、杉板、柳枝等均有记载,这些材料均有质韧、体轻、有弹性、能塑形的特点,取材容易,固定可靠,同时又能适应外用药物和练功活动(功能锻炼)。该时期对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认识和运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创新和改进,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此时期骨折的治疗在小夹板固定过程中开始与接骨膏搭配使用,在药物的使用方面,确定了活血化瘀、养血舒筋、培元补肾等三大原则,而且,动物骨类药物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同时开始注重采用衬垫以避免单纯小夹板对皮肤的压迫。该时期为今后中国骨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及至明清时期,中国骨科学渐趋成熟,小夹板在骨折的治疗中的理论也得到了完善,这是一时期,中国骨伤科学界不但对各个部位骨折复位手法有了系统的总结,对于骨折的症状、体征及其并发症的描述更加科学,而且对骨折小夹板固定后康复、体位、练功方法(功能锻炼)等有了详细的说明和要求。例如,《普济方》十分强调股骨骨折除小夹板局部固定外,再加长的副板和内两侧加砖辅助制动,以维持其“脚跟对齐”“脚头抵正”的功能位置,从现代骨科学闭合复位临床实践的角度来看,“脚跟对齐”则无短缩移位,“脚头抵正”则无大的旋转,这一方法对后人以及现代骨折的治疗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以方先之、尚天裕教授等为代表,在骨折的治疗中对小夹板固定技术不断总结,尚天裕教授更是在中国传统正骨八法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治疗观念,提出治疗骨折注重“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的四大基本原则,到当代中医伤科“手法为主,固定为助,药物为辅”的基本原则等,以指导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该原则沿用至今,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骨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原理





(1)小夹板固定是从生物力学固定角度及肢体功能的角度为出发点,能满足骨折部位的微动,有利于骨折断端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血运,从而促进骨痂形成,对骨折的愈合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2)小夹板属于弹性固定装置,属于一种动态固定过程,有利于功能锻炼,该固定允许在锻炼过程中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并且能在肌肉舒张的过程中将舒张力量转化为小夹板的束缚力,维持断端的稳定,防止患处在功能锻炼时发生移位。
(3)小夹板固定范围相对局限,可以相对减少对神经血管的压迫、损伤、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产生。

3 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





(1)随时观察患肢血运及肿胀、感觉情况,及时复诊调整松紧度。
(2)捆扎力度和松紧程度以在夹板上下活动1cm为度,防止对皮肤、神经、血液循环产生压迫。
(3)积极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关节、肌肉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夏铂.中医骨伤科技术特点及文化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15).

[2]黄玉君.中医骨伤整复固定技术史论[J].中国伤残医学.2019,(24).

[3]石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在骨伤科学上的贡献[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6,(3).8-9.

[4]陶惠宁,曾一林,赖镭成. 骨伤科文献研究 [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甄志亚. 中国医学史 [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6]黄玉君.中医骨伤整复固定技术史论[J].中国伤残医学.2019,(24).

[7]孔博,贾友冀,薛彬,等.中医骨伤小夹板历史及现状初探[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1).

[8]张容超.夹板约束力传感器的优化与应用[D].天津中医药大学.2016.

[9]尚天裕.著名骨科专家方先之教授生平简介[J]. 中华骨科杂志,1988,08(2):148-149.

[10]岑泽波,吴诚德.中医伤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5.

[11]詹红生.海派中医石氏伤科[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12]尚天裕,顾云五,周映清.小夹板局部外固定治疗胫腓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1964,12(Z1):150-153.

[13]尚天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 (1):70-71,68.

[14]方先之.对中西医結合治疗骨折的原则及其理論基础的探討[J].人民军医,1962,No.(03):4-6.

[15]方先之.怎样处理新鮮骨折[J].天津医药杂志,1962(02):61-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