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不传之秘:胯的松与转

 pyb5599 2024-04-11 发布于广东

在人体结构当中,胯是最大的一个枢纽,也是武力的保证,没有胯这一步,功力就大打折扣,什么功夫也大打折扣。

图片



所以,为了加强胯的意识及尽可能运用,首先练拳的时候必须是坐下去而不是蹲下去。坐下去时,尾椎微后泛,腰椎处内收,腰椎与脊椎要像一块板挺立,使二胯与尾椎构成一个三角立体状,膝与尾椎、左右胯形成对拉之势以增加稳固。
如果蹲下去,人的意识在膝盖上面,脊椎、腰椎和尾椎不是一体的,传力就散。所以最终的一个架子,我们转的时候在胯上转,不是腰上转,脊椎腰椎是一个整体,上下折叠和左右的旋转必须由胯关节来完成,绝不允许由腰与脊椎替代胯关节转动,把上肢的重量消化在胯的立体旋转当中。
这种训练法千万别理解成僵硬,你只要平时多想想火车头的二个钢轮是如何推动的,它就是用二钢轮相连接的一块钢板轴推动的。以此去领悟并加入训练中,长期这种意识下的训练能使胯关节内的副韧带拉开、增长,达到卸力、发力和松胯的目的。
我以上所讲的, 大家不会在书籍中看到, 一方面著书的大师们可能也都大不懂,另一方面真懂的也不会说出来,因为这些都是门派之秘。他们往往把“胯走立弧”的二胯间的撬撬板运动,引到卷尾骨的“裆走下弧”上去,混淆练者。
我写出来,不是要揭人之秘, 只是觉得再不写的话,太极拳便在屈辱中失传, 我很想让大家能够真正明白中国古人的智慧,古人在太极拳上到了哪个地步,从而反思一下今天的一切一切。况且,我就算讲了出来, 读者也不一定知道胯骨要怎样动, 每节骨头又要怎么转,这些都是太极拳宝贵之处。凡是宝贵的东西,都很难学,很难有成, 但又很易失传的。

胯间不拉紧,框架刚度就不够,引不动来力,对手也产生不了惊恐之感。当然, 这个紧是螺旋的紧,是为发力时打基础用的。同样,长期在拉紧中“转胯”、“动胯”的训练,其实也达到了真正松胯的目的了。有一点要提醒下:卸力其实也是发力,只不过与进攻的方向不同而已!
当初,我曾问“枫叶”老师,裆走下弧是不是足抓地掤膝定位后,再找开裆、沉卷走弧线?老师回答我:“这个说法比较简单。若掤膝定位而不转动,就没有了腿部缠丝。若只是开裆,就没有练虚实转换的转换。若裆不走立弧,就没有松胯。有许多人练拳时只见上身晃动,那是因为没有做足下盘的要求。其实胯走立弧是检验整个下盘的练法。

图片


我的补充如下:

许多说法都是五指抓地,脚心空。我认为这个还不足够,而且还容易产生毛病,这样做脚掌容易两头拱起来,反而不贴地。


另外的毛病,就是引致脚掌沿微微离地,这样脚不算踏实。要足能抓地,必须脚前掌,脚掌沿,脚跟全踏地十趾逆缠。为什么要训练中要胯走立弧?其目的就是为了二胯间拉紧, 使胯的旋转得到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胯的旋转范围更大及真正的松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