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一道题,为何有人一错再错?

 数海碎片 2024-04-11 发布于湖南
高中阶段,有些题型会反复出现,比如三角函数、不等式等,同一道题,从高一一直错到高三,也不算奇事。
今天,就以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举例,探讨一下,为何有同学在同一道题上,一错再错。

这题考察三角函数图象平移变换,但两函数名不同,怎么办?

那就通过诱导公式变形,使得两函数名相同,将余弦化为正弦,或将正弦变为余弦。然后,运用水平平移口诀“左+右-”平移函数图象。

其中,有个细节需要注意,若  前面有系数,需要先将系数提出来,再进行平移。不提系数直接平移,必然会出错。

也有些同学容易卡在第一点,不知道两函数名不同,到底该如何处理,他们只会做函数名相同的题,遇到不同的,只能抓瞎,这可能是前面诱导公式基础没打好。

这题显然考察平面向量,破局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  ?
你可以直接运用向量的加减法转化,也可以由图形结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完成转化,得出  ,只不过第二种速度更快,节省时间。
而它的模长固定为  ,且  、  的夹角为  ,由模长定义,可得出一个等量关系,再然后结合基本不等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求最值。

这题考察正余弦定理,首先得翻译其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第一个条件:  ,既可以通过辅助角公式,也可以通过同名三角函数的关系,还可以构造对偶式,得出  。
第二个条件:  ,只能用正余弦定理代入化简,得出  。
经过整合,则此题变为:
在锐角  中,若  ,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正好上周的文章讲过类似的题型,连基本数据都一样,具体情况可看上次的文章,如何求三角形周长/面积的最值?
以上三道例题,在高一经常会遇到的,倒也说不上难,但却容易出错,挺考验基本功。
它不像初中数学,用一个公式或定理就能导出结果,也没有固定套路可以借用,需要完成一个个逻辑链才能得出结果。
如同例1,先通过诱导公式变形,再结合三角函数平移变换规则,递进式解决问题。

如同例2,考察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模长、不等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四者缺一不可。

如同例3,通过正余弦定理翻译条件,再由此展开,过渡到三角函数,转化为求三角函数值域问题。
不管是例1串联式,还是例2并联式思路,抑或是例3串并联混合式思路,中间缺少任意一个环节,就可能导致思维断路、卡顿,无从下手。当然,计算、化简等基本功就不用多说,无需重点强调,大家也能看出其重要性。

面对同一道题,为何有人会一错再错,现在就可以得出答案。
一、缺少整体性认识,无法从宏观上认识题目,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破局点又在哪儿。
二、缺少细节性认识,中间环节出现问题,也许是公式或定理等工具用错,抑或是一不小心算错。
三、考试过后,当时课上已听懂,但没及时巩固,通过做变式题加深理解,下次遇到,又回到第一次的场景。
弄清楚这个原理之后,你会发现,难题也不过如此。
很多老师不太喜欢学生不经思考就问问题,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哪里不会,哪个环节思考出错,这你让老师怎么回答,若从头到尾回答一遍,浪费时间不说,你一下也无法消化这么多内容,下次遇见也还是不会。
其实,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思考程度不同,初中数学浅思考、简单模仿就行,实在不理解,通过暴力刷题也能应付,甚至能得高分;而高中数学必须得学会独立思考,凡事追问一句“为什么”,刨根问底,究其本源,因高中题型实在太多,刷题的边际效应递减

如果你只是上课能听懂,可能并没有理解到位,还需通过做一些题巩固、加深对概念与公式的理解,才能吸收并消化知识,掌握解题方法。若是跳过听课阶段,直接通过刷题来理解概念,以练习代替听课,可能短期内成绩会提升,但从长远来看,反而有害。

更何况,2024年新高考数学改革,题型调整,压轴题开始出现新定义问题,专门打击机械式刷题,题海战术进一步失效。
有一部分同学,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到了高中就不行,可能就是思考的深度不够,以为继续沿用初中轻视概念,拼命刷题就能掩盖懒得思考的事实,但他们最后的分数,往往有点惨不忍睹。
都看到这里了,关注一下我的公众号,点个在看转发朋友圈再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