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根溯源、万径俱灭---咯血介入治疗

 银缕一瞬 2024-04-1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咯血介入治疗,效果是真好,但把活儿做好了也没那么容易!

当患者出现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慢性肺损毁等病变时,由于肺组织反复的损伤、修复导致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的重塑,造成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ies,BA)增多、增粗、异位,并最终成为咯血责任动脉。尤其是慢性肺疾病所致的咯血,患者病程长,肺部情况复杂,发病急重,还往往存在多支责任动脉,给介入治疗带来了难度。

术前完善支气管动脉CTA能非常有效的评估支气管动脉及其异位血管的存在及位置关系,节省术中寻找靶血管的时间,为救治患者赢得机会。现有一病例和大家分享。


患者男性,71岁

气胸后留置引流管8月余,期间胸闷、气紧加重,伴少量咯血,拔除引流管后咯血加重。既往陈旧性肺结核病史。

图1.患者入院后肺动脉CTA提示右肺体积缩小,双肺胸腔积液合并右肺包裹性积液,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基本符合肺损毁征象。

患者入院后

咯血加重,12小时咯血量约200ml,急诊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图片

图2.右侧支气管动脉与右侧最上肋间动脉共干,动脉早期肺动脉显影,考虑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吻合)形成,给予560-710μm明胶海绵颗粒及适量栓塞微球栓塞

图片

图3.左侧支气管动脉纤细,亦可给予微导管超选择栓塞

<左右滑动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4-7.胸廓外动脉多发细小分支参与供血并致瘘(吻合)形成,共超选择3支责任动脉并给予350-560μ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图片

图8.胸廓内动脉分支(箭头示)参与出血可能,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图片

图9.栓塞结束后右锁骨下动脉造影示栓塞满意

后分别对右侧诸肋间动脉、右侧第一腰动脉造影,未见明确责任血管,手术结束。术后患者咯血症状明显缓解并消失。

咯血患者出血血管复杂多样,应避免手术过程中遗漏血管并导致术后病情复发、二次介入。术前对患者的病史、肺部征象,CTA显示的相关责任血管来源进行全面了解,关注有无变异起源BA,主动脉弓上、胸廓内动脉、胸廓外动脉、甲状颈干、膈下动脉、胃左动脉等位置是否发出少见供血责任动脉,有无动脉瘤、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等情况,对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